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胃镜诊断青年人胃癌82例分析

2015-12-13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特点。方法:对青年人胃癌82例的临床症状、镜下形态、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岁以下胃癌占同期胃癌的10.3%,胃镜下分期有85.4%属进展期胃癌,胃窦癌多于胃体癌,低分化胃癌占较大比例。结论:青年胃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于男性,病理示组织分化低、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关键词:青年胃癌;胃镜诊断
    陕西渭北地区数家医院自2005年7月~2010年12月以来经胃镜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82例(占同期胃癌患者的10.3%)。对其临床症状、镜下形态、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关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青年人胃癌的某些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其中男38例,女44例;年龄20~35岁,其中20~25岁7例(8.5%),26~30岁18例(22.0%),31~35岁57例(69.5%);病程20 d~2年,有50例病程在3个月内。

1.2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或上腹疼痛58例(70.7%),呕血及黑便27例(32.9%),贫血、消瘦22例(26.8%),呃逆反酸18例(22.0%),腹泻12例(14.6%),恶心、呕吐9例(11.0%),进食梗阻感6例(7.3%),上腹部触及包块5例(6.1%),发现淋巴结肿大4例(4.9%)。

1.3  方法: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空腹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内镜型号为Olympus-v70及Pentex 140电子内镜。胃镜下见胃黏膜有局限性颜色改变、粗糙、局限性糜烂、隆起、溃疡的进行活检,并送活检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活检组织多取隆起病变及溃疡与周边黏膜移行段,每例每次最少4块以上。

2 结果

2.1  癌肿部位:贲门胃底癌11例(13.4%),胃体癌20例(24.4%),胃角癌3例(3.7%),胃窦癌48例(58.5%),胃窦癌合并幽门梗阻12例(14.6%)。

2.2  胃镜下分型: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Ⅰ型9例(11.0%),Ⅱ型22例(26.8%),Ⅲ型29例(35.4%),Ⅳ型10例(12.2%),进展期胃癌合计85.4%。早期胃癌12例(日本内镜学会分型),Ⅰ型2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Ⅱc型4例,Ⅲ型3例,早期胃癌合计14.6%。

2.3  病理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14例(17.1%),中分化腺癌6例(7.3%),低分化腺癌31例(37.8%),未分化癌10例(12.2%),黏液腺癌13例(15.9%),鳞癌8例(9.8%)。

3 讨论

3.1  发病率:黄柏鑫等报道青年组胃癌占同期胃癌的4.21%[1]。本组35岁以下胃癌者占同期胃癌的10.3%,占比相对较高,可能与医生重视程度有关,另外青年人胃癌发病可能与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大、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3.2  不同年龄段与性别检出情况:胃癌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然而大多发生于中年后。本组病例随年龄增大,检出率明显提高,其中20~25岁、26~30岁、31~35岁,检出率分别为8.5%、22.0%、69.5%,基本符合胃癌年龄分布特点。胃癌发病的性别特点,在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均是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但不同阶段的男女比值有差异。有报道青年组(≤35岁)胃癌女性占57.9%,比例倒置[2]。本组35岁以前的发病率,按性别分:25岁以下(8.5%),其中男3例,女4例;26~30岁(22.0%),其中男7例,女11例;31~35岁(69.5%),其中男28例,女29例,青年女性发病率和总体男女发病比(2:1)相比高于同龄男性(4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原因,可能与女性激素分泌有关,由于其处于青春期,女性激素分泌旺盛;有研究显示雌激素受体(ER)在胃癌中表达率达66.39%[3];胃癌组织ER表达阳性率为45%(14/31),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0%(0/10,P<0.01);加上机体内生长激素的综合作用,易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

3.3  胃镜下特点:本组检出胃窦癌最多(58.5%),高于胃体癌(24.4%),与常虹等报道结果(胃窦癌占73.7%)有一定差异[2]。本组胃镜及术后分型有85.4%属进展期胃癌,其中Borrmann分型Ⅰ型仅占11.0%,Ⅱ、Ⅲ、Ⅳ型合计占74.4%,而后3型的特点是病灶极易穿透肌层侵犯浆膜层,也是青年人胃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有早期胃癌12例,5例胃窦部、2例胃体部为浅表溃疡(Ⅱc型和Ⅲ型),3例胃窦部、1例胃体部为隆起性病变(Ⅰ型和Ⅱa型)均活检后确诊;1例胃镜下仅见胃窦部黏膜呈局限性糜烂;由此可见早期行胃镜检查并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的重要性。

3.4  临床表现:本组青年人胃癌临床特点:①临床症状以腹部疼痛多见,但无特异性表现。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但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故易误诊;②出现呕血及黑便、贫血、消瘦、呃逆反酸、恶心、呕吐、进食梗阻感等消化道症状时,已多属晚期;③腹泻12例(14.6%),易误诊为肠道病,应引起临床注意;④病程短,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大多在3个月左右,进展较快,有的在无任何症状时已经有上腹部包块出现,因此就诊时多已晚期,手术切除率不高,预后差;⑤误诊率高,因多数患者病程短暂而一般情况良好,青年人胃癌临床无特异性,加上对青年人胃癌认识不足,常被忽视而误诊。笔者认为,对于青年人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贫血、黑便、腹泻等应早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提高确诊率。

4 参考文献

[1] 黄柏鑫,褚星霞.631例青老年人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对比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4):240.

[2] 常  虹,赵  越,丁士刚,等.胃癌患者年龄分布与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3,15(5):841.

[3] 张晓丽,蒲爱华,李建春.雌激素受体与P53蛋白在胃癌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1,15(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