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过程及体会。方法: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85例脑卒中患者中42例发生卒中后抑郁症,经过合理护理后42例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生率为30%~65%,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严重者可出现悲观厌世,幻觉妄想,甚至拒绝饮食与治疗,所以对脑卒后抑郁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010年6月~2010年9月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共收治脑卒中患者85例,其中发生抑郁42例,发病率为49.41%,在对患者行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5例脑卒中患者全部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定诊断,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34~89岁,平均61.6岁。85例中共发生抑郁症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分类,轻度抑郁13例,中度抑郁21例,重度抑郁8例。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或意识障碍等。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脑卒中抑郁症状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并伴有心情郁闷、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因此,在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常规护理指导,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饮食,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另外,由于大部分脑卒中病人都是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应给予定时翻身,防止骨骼突出处发生压疮[1]。
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脑卒中后抑郁症护理措施中的首要护理原则。针对患者多疑情绪、失眠健忘、消极观念、自杀倾向的各种情感变化,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地疏导、解释、安慰。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最大限度地弥补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生活的动机;通过交流发现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以情胜情、借情、移情的情志护理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2]。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患者看到希望,增强其信心,形成护患配合的良性循环。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和他们一同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主动意识,让患者感到自己并没有成为家庭和单位的包袱,并未失去自身的价值,加强巡视看护,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2.3 患者的特殊护理: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情况,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护理人员要尽可能早的识别其先兆和倾向,通过患者的情感变化、行为、语言等来辨认患者是否有自杀的意图,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止措施。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病房内的安全检查,严防危险品进入病房[3]。
2.4 用药护理:对症状明显的患者单纯的心理及躯体护理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给予适当的抗抑郁药,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品相关的药理知识,并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会在用药后出现口干、头晕、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严密监视患者的体征,发现情况要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3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4周,疗效评定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42例抑郁患者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
4 小结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也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增加死亡率,因此必须引起临床的注意。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原因迄今还不清楚,但其危险因素大多已被证实,包括:肢体瘫痪、吞咽困难、认知能力减弱、位置感受损等[4]。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良好专业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保持患者的自尊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整个护理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康复责任心,运用科学手段、恰当方法、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同时加强基础护理、药物治疗,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综合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顺利摆脱抑郁。总之,及时有效的护理是促使脑卒中抑郁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
5 参考文献
[1] 郭全芳,张云红.抑郁患者情感体验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65.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
[3] 康小英,张锦秀.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早期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4017.
[4] 张震涛,王 涛.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8,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