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留置针;输液;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留置时间长,既能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护理新技术。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操作方法
1.1 掌握好穿刺部位、留置针时间及留置针的选用:部位:头部颞浅静脉,正中静泳,四肢静脉,耳后静脉等。可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穿刺部位。原则:选择较粗、直、充盈好、血流快的静脉,这样液体进入血管被及时稀释,可减少静脉炎发生,也可延长时间保留置针。 时间:可保留3~7 d,平均5 d。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 d,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建议将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1]。另有研究发现,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留置2 d与7 d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要避免发生堵塞和渗漏,留置7 d是完全可行的。 留置针大小型号:依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及病情分别选用18~24 G等型号。
1.2 掌握好穿刺方法:穿刺前检查套管针,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患者的肢体并绷紧皮肤,右手握住重叠的留置针针柄,以10°~15°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左手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缓慢推进1~2 mm,右手随后将针芯退出2~3 mm,将软管缓慢送入血管,保留5 mm软管在外,将针芯全部抽出。
1.3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避免血液回流,发生堵管。采用肝素封管,会发生血液回流至留置针管腔的现象,要向患者做好宣教解释工作。由于肝素的作用机理,管腔内的血液不易凝固,遇此情况不会堵塞穿刺管,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发生。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 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或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因患者心理因素及情绪变化可造成血管收缩,应积极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为其讲解留置针的好处,穿刺时态度和蔼、技术熟练、牢固固定。穿刺后使患者及家人了解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使其配合护理。
2.2 静脉留置针的常规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至少1次,保护膜每2天更换1次,发现贴膜污染、松脱、汗迹浸润等情况时,随时更换[2]。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防速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及体温升高,以及套管针是否通畅。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立即拔针,并正确处理穿刺局部。
3 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3.1 静脉炎:主要为药物刺激及机械损伤引起。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根据输入药物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强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从套管针输入。
3.2 肢体肿胀:输液肢体长期保持不动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发生肢体肿胀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指出,对输液肢体按摩、伸屈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输液肢体的肿胀[3]。肢体活动能促进微血管运动—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改善肢体血管渗透性—促进组织重吸收—组织水肿减少。
3.3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正确封管,保持套管针通畅,防止套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输液时如果出现滴速较慢则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接到套管针上抽回小血栓,或者注入5 ml 的1:625肝素生理盐水并保持30 min。如仍不通畅则应考虑拔管。尽量避免患者朝穿刺侧侧卧,向穿刺侧侧卧可能引起针管弯曲、输液不畅以致发生血液凝固堵管。用输液泵输液:输液泵能维持液体准确均匀地输入。输液途中更换液体时,应按快进键将留置针管腔内血液冲干净,以防堵管。
3.4 液体外渗: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液体渗漏与血管选择不当、进针的角度不当、固定不牢、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及患者不恰当活动有关,可出现肿痛等症状,甚至可出现组织坏死。因此在提高穿刺水平的基础上,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4 参考文献
[1] 李小燕,刘 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
[2] 许 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
[3] 陈叶玲.留置针输液时活动关节对输液肢体血液循环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