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

2015-11-11 09: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介绍旋转性撕脱性断指再植的新方法。方法:对18例旋转性撕脱离断伤的患者神经血管移位的方法重建血循环及感觉。结果:17例成活,1例坏死,随访3年5个月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采用神经血管移位的方法重建旋转性撕脱离断指的血运及感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神经;肌腱移位
  因工业的发展,致使发生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的病例逐年增加,因皮带转动等机械损伤使旋转性撕脱性断指其血管、神经、肌腱分别从不同平面抽出断裂,血管床广泛损伤致使其再植困难。从2002年~2006年再植旋转撕脱伤断指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年龄18~35岁,受伤致通血平均时间5.3 h。伤指情况:掌指关节平面离断8例,指间关节平面离断5例,近节指骨5例。所有断指指腹侧均有压痕、甲下淤血。本组病例中大部分肌腱、神经被牵出,最长15~20 cm,所有指断指指神经呈“箩卜根”状撕裂伤。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都为原位再指,平均骨缩短约1.3 cm,有11例进行了Ⅰ期肌腱移位术,有5例进行了邻指血管移位,其余11例经骨缩短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端端吻合了动静脉,一次通血。
  术后处理:绝对卧床,室温,禁止主被动吸烟,常规使用扩容缓解痉挛、抗炎。对于出现静脉危象者,首先作单纯小切口放血,效果不显著时,使用肝素钠溶液拨切口。
2 结果
  17指成活,1指坏死,成活率为95.8‰。随访平均时间3年5个月,外观与功能较满意,两点辨别率5 mm-[微软中国1]5.5 mm。
3 讨论
3.1  手术指征:旋转撕脱性离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断指,因其损伤程度重而复杂,再植难度高。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学者将其列为禁忌证[1]。Pho等首先在1979年报道了5例再植拇指撕脱性离断,成功了3例[2]。程国良也于1982年报道了12例撕脱性断指的再植,对于末节旋转撕脱性断指,如果正确再植仍有很高的成活率。
  此类伤的患者损伤程度重而复杂年龄偏小,对再植的要求比较强烈。通过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可以恢复断指部分功能,并且由于组织损伤不在同一平面,其肌腱粘连也较轻,因而可进行再植。
3.2  损伤特点分析:①多为钝性损伤;②肌腱、血管、神经多在薄弱的部位损伤,肌腱在肌腱肌肉结合部易伤,此处的肌组织纤维强度差,附着点分散,在牵拉张力过大时,易发生断裂。血管多在分支的远端断裂,大部分血管断裂在手指断端,指神经自近端抽出,呈“箩卜根”状;③损伤的部位,多于掌指关节水平或指间关节水平,使术后功能欠佳。
3.3  血管、神经、肌腱修复方法的选择:①血管的修复方法是多样的,本组病例多为端端吻合,针对动静脉损伤重造成吻合困难,以缩短指骨原位吻合为主,还可血管移位或血管移植完成手术;②肌腱修复可采用邻指功能正常的肌腱移位方法修复;③再指指神经可采用交叉,原位缝合和邻指神经转移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3.4  术后观察特点:①手术后由于原发损伤的原因,手指肿胀淤斑,指甲青紫,局限性淤血观察加重。一般血管通畅3~7 d后减轻或消失;②拔甲后可依据甲床渗血观察通血情况;③术后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有一定治疗意义。
4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98.
[2] Pho WH.Rerouting vessels and nerves from other digits in replanting an avulsed and degloved thumb[J].Plastic Reconstr Surg,1979,64(2):33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