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189例骨内种植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1-06 09: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观察种植牙及其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CDIC)生产的螺旋状种植体和德国贝格公司(BEGO)生产的柱状种植体。进行了189例共计281颗人工种植牙。结果:临床随访观察1~17年,成功267颗,占95%,失败14颗,占5%,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人工种植牙修复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与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金属机械性能、严格掌握好适应证、术前周密计划、手术操作技术以及种植牙的修复技术等有关。

关键词:种植牙;CDIC螺旋状种植体;BEGO柱状种植体
  临床上因龋齿、牙周病、外伤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牙列缺损,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种植牙作为一种特殊的牙列缺损修复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成为该领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手段。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从1993年开始使用国产钛种植体对171例患者245颗前牙缺失以及使用德国进口钛种植体对18例患者20颗前牙缺失16颗磨牙缺失均行骨内种植体修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9例缺失牙患者,其中男113例,女76例,年龄18~58岁,共植入281颗种植体,其中CDIC螺旋状种植体171例(245颗)(105例1颗、58例2颗、8例3颗);REGO柱状种植体18例(36颗)(1例8颗、3例3颗、5例2颗、9例1颗)。
1.2  材料: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制的CDIC种植机、种植器械和种植体。德国BEGOscmados种植器械和种植体。本组病例使用CDIC螺旋状种植体和BEGOS系列种植体。螺旋状种植体长度分别为12 mm、15 mm,直径为3.0 mm、3.6 mm;柱状种植体长度分别为7/8.5/10/11.5/13/15/18 mm,直径为3.25 mm、3.75 mm、4.1 mm、4.5 mm、5.5 mm。
1.3  病例选择:选择1993年~2010年来我院要求修复前牙和磨牙缺失的患者,并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全身无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病、肝肾疾病、内分泌、糖尿病、精神病等;②缺失的前牙区、磨牙区局部牙槽嵴条件良好,有一定高度、宽度、厚度和骨质密度;③口腔卫生条件好,无严重的牙周疾病;④无明显的牙合合异常,缺牙区经调改对颌牙后有足够的牙合合高度;⑤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患者自愿要求做种植义齿修复并能按时复诊。
1.4  术前检查:常规口腔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牙齿洁治术;牙体、牙周疾病经过完善的治疗,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拍摄曲面断层片以观察和测量植牙区域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厚度和骨质密度来确定种植体的型号和数目,植入的位置、方向和深度。
1.5  种植方法
1.5.1 CDIC螺旋状种植体的植入方法:常规消毒铺巾,用2%的利多卡因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用种植机在缺牙区牙槽嵴顶部黏膜直接向骨内钻孔制备种植窝,用小于种植体1 mm的种植体专用钻直接自牙槽嵴顶黏膜沿牙体长轴方向钻入,钻入深度与牙种植体长度一致。先用先锋钻,再用麻花钻,从细到粗,逐级扩大到预定直径,用蒸馏水冷却。骨种植窝制备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庆大霉素液冲洗种植窝,用专用的旋入器将种植体旋入。旋入深度以种植体颈部抵达骨皮质水平为准,多个种植体要有共同就位道。在制备窝洞时,钻机转速应控制在1000 r/min之内,并做间歇性停顿,以防骨组织烧伤,影响种植体的骨愈合,种植体植入后检查牙合合关系,如种植体过长可适当调磨[1]。
1.5.2 BEGO柱状种植体的植入方法:常规消毒铺巾,用2%的利多卡因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在植牙区牙槽嵴顶部翻瓣,先用球钻定位,然后分别用先锋钻,麻花钻沿牙体长轴方向钻入,钻入深度与牙种植体长度一致,方法基本同CDIC螺旋状种植体的植入方法。制备完成后用试植体测量,检查是否充分就位,然后冲洗骨孔,用种植专用旋入器旋入就位,在就位过程中方向不能变动使骨壁保持完整。最后就位后种植体应有良好的稳固性。最后将愈合帽旋入封闭中央孔。如有骨缺损,在缺损区植入人造骨粉(美国)再用胶原膜(海奥口腔修复膜)覆盖人造骨粉。将黏骨膜复位,间断缝合,关闭切口[2]。
1.5.3 术后处理:术后口服适量抗生素1周,漱口,保持口腔清洁,5~7 d后拆线。
1.5.4 义齿修复:CDIC螺旋状种植体术后3~6个月进行永久修复(塑料冠或烤瓷冠),BEGO柱状种植体手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安装愈合基台,半个月后安装种植基台,取模制作烤瓷冠,黏结固定修复[3]。
1.5.5 随访观察:要求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常规检查种植体和护理。检查项目包括:患者自觉症状,口腔卫生情况、修复体与种植体的稳固程度、种植体颈部牙龈及牙周的健康情况、X线检查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愈合情况以及牙槽骨的吸收情况。典型病例:患者霍某,男,35岁,1⊥缺失,CDIC螺旋状种植体术后15年随诊,修复后效果及X线检查如图1~3。

图1  术后15年种植体

图2  烤瓷冠修复后

图3  术后15年X线
1.6  评价标准:种植后0.5~5年,种植体稳固,功能状态良好,X线未见透射区,牙龈组织健康为成功;种植体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慢性炎性反应,不能行使咀嚼功能为失败[4]。
2 结果
  189例共计281颗人工种植牙,随访观察1~17年,成功267颗(95%),失败14颗(5%),失败者多为种植术后1年内种植体松动脱落或折断。失败者均为CDIC螺旋状种植体。
3 讨论
3.1  适应证的选择:要求受植者全身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缺牙区牙槽骨密度要好,要有足够的厚度、高度和宽度,能容纳所植规格的种植体;有一定的颌间距,邻牙无病灶牙;严格控制适应证是种植成功的保证。本组病例中部分患者前牙区牙槽嵴窄小,上颌唇侧龈壁凹陷,容易造成种植体骨内段中份暴露,另外牙槽嵴形态不良,上、下牙槽嵴顶关系异常,覆盖过大,颌间距过小均应重视。本组中有5例牙槽骨缺失较多,未进行人造骨粉植入和胶原膜覆盖,导致种植失败,2例牙周病患者种植失败。
3.2  减少手术创伤:精细、准确、无创操作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手术时钻孔速度过快和冷却不够可使受植区牙槽骨受热烧伤最终导致死骨形成种植失败。本组有1例种植失败,松动脱落,发现种植体周围发黑,死骨形成。只有精细的手术和种植体与种植窝的最好适合性才能保证骨的最小创伤。
3.3  合理的义齿修复:种植体为义齿提供一个稳定支持固位基础。颌力通过义齿种植体传导到颌骨内,缺少可传递缓冲应力 ,调节牙列上颌力分布的主要结构——牙周膜,因此要保证种植牙长期成功,在修复体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颌力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承受过大颌力。本组有2例修复不当造成种植体脱落折断。
3.4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软毛牙刷,对种植牙进行清洁,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与种植牙成功的关系,定期复查随诊,避免“种植成功,万事大吉”的做法。
3.5  关于缺牙区种植体系列的选择:应根据缺牙区牙槽骨的量,选择不同规格的长度、直径的种植体,前牙区多选CDIC螺旋状种植体,磨牙区选择REGO柱状种植体,效果较为理想。
4 参考文献
[1] 王  兵.167骨内种植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13(2):29.
[2] 王新平.406枚骨内种植体临床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12(3):131.
[3] 叶  平.组合式骨内种植体的临床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9(3):128.
[4] 陈安玉.口腔种植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