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64例疗效分析

2015-10-08 0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保温、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后TBIL、DBIL下降明显,黄疸消退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蓝光照射;茵栀黄;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疾病[1]。新生儿黄疸可为生理现象也可为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严重者可伴发胆红素脑病而致残,甚至危及患儿生命[2]。积极治疗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青海省循化县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新生儿黄疸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30 d,平均12.5 d。所有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实验室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高于255 μmol/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新生儿皮肤黄染出现时间为4~7 d,呈逐渐加深趋势,超过2~4周,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血胆红素>102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26 μmol/L。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保温、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双面光疗箱,黑布遮盖患儿双眼及外生殖器,调整灯光与患儿距离为20~25 cm,使患儿皮肤受光均匀。调节光疗箱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为55%~65%。每天光疗1次,1次/12 h。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0 ml,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胆红素水平TBIL、DBIL,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皮肤黏膜黄染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有效:皮肤黏膜黄染部分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仍高于正常水平;无效:皮肤黏膜黄染未见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未见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TBIL、DBIL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TBIL、DBIL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组别

时间

TBIL(μmol/L)

DBIL(μmol/L)

黄疸消退时间(d)

对照组

治疗前

317.5±25.6

85.5±5.4

7.2±2.3

治疗后

85.6±8.1

15.4±3.5

观察组

治疗前

320.3±26.7

87.5±4.2

2.8±1.3

治疗后

60.5±3.1

11.4±5.1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胆红素产生过多,患儿发生感染、溶血性疾病等病理因素时,胆红素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形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是根据未结合的胆红素在光照作用下转化成异构体水溶性的物质,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但光照易导致发热、腹泻、皮疹及青铜症扥不良反应[3]。茵栀黄为中药制剂,含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成分,可发挥保肝、利胆、退黄之功效,同时可持久促进肠蠕动及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后TBIL、DBIL下降明显,黄疸消退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董丽滨.茵栀黄注射液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50.

[2] 缪海燕,陈铮铮,郑亚汉.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65.

[3] 沙春娜.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6):1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