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的“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进行改良的“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8~36个月,无复发。结论:改良的“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无复发。
关键词:改良;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手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最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常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阴式子宫切除,经典治疗方法仅切除膨出的阴道黏膜,术后复发率高。国内报道术后复发率高达37.8%[1]。采用改良的“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80例,其中18例合并子宫脱垂,实施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及改良的“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年龄47~75岁,平均61.5岁;孕次4~9次,平均5.3次;产次3~9次,平均5.1次。
1.2 临床分级标准[2]:阴道前壁脱垂分级标准:1度:膨出的膀胱随同阴道前壁向下突出,但仍位于阴道内;2度:部分阴道前壁脱出于阴道外口;3度:阴道前壁完全脱出于阴道外口。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准备:绝经者术前雌三醇软膏(1次/d,7~10 d)局部外用,待阴道黏膜增厚呈粉红色后手术;未绝经者,月经干净后3~7 d内手术;术前3 d碘伏擦洗阴道,常规肠道准备。
1.3.2 麻醉: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联合麻醉。
1.3.3 改良的“桥式”阴道前壁修补术手术步骤:所有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阴道前壁黏膜下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 ml(血压高者用缩宫素生理盐水),金属导尿管探测膀胱位置后,自膀胱宫颈附着处稍上方自阴道横沟作一“梯形”形切口(梯形切口内阴道壁组织即为“桥体”,根据阴道壁脱垂程度确定“桥体”上下边长和“桥体”长度),如有压力性尿失禁则将切口延长至尿道外口下方0.5 cm处,使用电刀将“梯形”内阴道黏膜上皮组织剥除,分离“桥体”切缘两侧周围的阴道膀胱筋膜层,锐性分离膀胱附着于宫颈上的膀胱宫颈筋膜,使膀胱自宫颈上分离,沿膀胱宫颈间隙上推膀胱。如有子宫脱垂,需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方法同常规。用4号丝线自阴道横沟处“U”形平行缝合膀胱浆肌层及膀胱前筋膜数针,打结,使膀胱固定在宫颈上方较高部位,使膀胱壁折叠紧缩,形成“桥体”。如有压力性尿失禁,则以4号丝线自尿道外口下方“U”形平行缝合尿道两旁筋膜,即耻骨膀胱子宫颈筋膜;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前壁黏膜全层。
1.3.4 改良的“桥式”阴道后壁修补术手术步骤:在阴道后壁黏膜下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 ml(血压高者用缩宫素生理盐水),距阴道后壁穹窿顶端约1~1.5 cm与会阴体之间行一“梯形”切口,切缘内为“桥体”,剥除切缘内阴道黏膜,分离“桥体”两侧阴道直肠筋膜,暴露两侧肛提肌,分离的宽度和长度根据脱垂程度而定。“U”形缝合阴道后壁两侧,直肠表面筋膜,绕行于直肠两侧的肛提肌耻骨筋膜上,横向加固并上提脱垂的阴道壁和直肠脱出组织,使之折叠形成“桥体”,4号丝线间断缝合肛提肌数针,将其固定于“桥体”表面,以起到支撑、加强盆底筋膜张力作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后壁黏膜全层。合并会阴陈旧性裂伤者同时行修补术。术毕阴道内填塞碘伏纱布1块,术后24 h取出。
2 结果
8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8~36个月,治疗效果良好,仅有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检查发现为阴道前壁轻度脱垂,但患者无任何症状或不适,无需再次手术。其余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3 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与功能障碍造成的主要后果。中老年妇女较常见,其危险因素有妊娠、阴道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加(咳嗽、肥胖)、先天缺陷及盆底肌肉退化薄弱,而支持盆底器官的盆底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因素。阴道后壁脱垂的主要原因是阴道直肠筋膜损伤和薄弱造成的,手术治疗的重点应加固阴道直肠筋膜[3-4]。自身阴道黏膜组织因其解剖位置、组织相容性、良好弹性及张力的特点 将其应用于阴道壁脱垂的修复,体现了利用自身组织行修补填充的优越性。
利用电刀剥除阴道黏膜,术中出血少,剔除组织少,尽可能保留自身组织,起到支撑作用。“U”形缝合膀胱浆肌层及膀胱前筋膜及两侧直肠阴道壁,使阴道壁纵向折叠缝合,形成“桥体”起到支撑作用。手术范围小、损伤小、术后恢复好,患者易于接受。
4 参考文献
[1] 金 玲,王建六,张小红,等.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1):8.
[2]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
[3] 高淑仙,徐国翠,马淑芬.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改进[J].吉林医学,1989,10(1):62.
[4] 孙智晶,朱 兰,郎景和.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5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4):242.
[收稿日期:2012-07-12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