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23例,内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张力带和全螺纹送至骨螺钉进行固定,外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进行内侧固定,后踝关节骨折病例,如果骨折在胫骨关节面以下,远端骨块较小且骨质正常,可用髓内型踝螺丝钉固定,较高大的患者可用6.5 mm拉力螺丝钉。手术后仍进行规范标准的的锻炼,术后不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结果:随访7~11个月,21例(91.3%)患者能完全的康复至正常行走,2例(8.7%)患者在行走时,仍伴有踝部不舒适和小腿酸胀。结论: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和术后积极的康复,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关键词: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性创伤之一,大多是由于外在的原因而致伤。例如,运动、交通、行走等不慎而致伤。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发生踝关节骨折的频率不断提高[1]。目前,许多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以石膏进行外固定为主,也有手术治疗的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内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张力带和全螺纹送至骨螺钉进行固定,外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进行内侧固定,后踝关节骨折病例,如果骨折在胫骨关节面以下,远端骨块较小且骨质正常,可用髓内型踝螺丝钉固定,较高大的患者可用6.5 mm拉力螺丝钉。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9~63岁,平均(56.9±6.29)岁;左侧肢体受伤14例,右侧9例。其中内踝关节骨折6例,外踝关节骨折7例,双踝关节骨折10例。按照Danis-Weber进行分类,其中A型2例,B型14例,C型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处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48 h留院观察,对于下肢肿胀不明显的患者在9 h内进行手术。对于受伤超过9 h患者,且下肢出现明显水肿患者,采用静脉泵进行治疗,时间大约控制在9~15 h,待肿胀明显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在术前3 h,均行抗生素静脉滴注。
1.2.2 手术方法:内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张力带和全螺纹送至骨螺钉进行固定,外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进行内侧固定,后踝关节骨折病例,如果骨折在胫骨关节面以下,远端骨块较小且骨质正常,可用髓内型踝螺丝钉固定,较高大的患者可用6.5 mm拉力螺丝钉。手术后仍进行规范标准的的锻炼,不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2]。
1.2.3 术后处置:手术治疗后,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滴注,同时,在前4 d继续通过下肢静脉泵治疗,避免下肢淤血和肿胀。5 d后,开始持续踝关节被动活动。术后11 d后,患者开始下肢主动活动。术后14 d后,患者在非负重状态下站立;50 d后,开始练习负重行走。术后不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数据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7~11个月的随访和康复指导,平均7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有21例(91.3%),骨折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Ⅰ期愈合,踝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平行;2例(8.7%)患者在行走时,仍伴有踝部不舒适和小腿酸胀,X光线显示踝关节表明轻度骨质增生。
3 讨论
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外翻、内翻或外旋等。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和受伤时足的位置而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若对位不好,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伤踝僵硬疼痛、行走困难[3]。
内踝尖端撕脱骨折与踝穴受累者不同,前者稳定性较好,除非有明显的移位,一般不需内固定。如果症状明显,可行延迟内固定。在内踝固定之前,先将外踝或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通过前外侧纵行切口显露外踝及胫骨干远端,保护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如果骨折线完全为斜行,且两骨折端完整无碎骨片,可用2枚拉力螺丝钉由前向后拧入,以使骨折块间产生加压作用。螺丝钉间隔约1 cm[4-5]。
总而言之,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和术后积极的康复,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4 参考文献
[1] 梁 军,于建华,郑得志,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2002,22(10):603.
[2] 龙奎元,孙 磊,张殿英,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5):479.
[3] 何志勇.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76.
[4] 张亚东,曹德良,周泰仁,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00,3(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