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1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07-28 18: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与医学技术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发生特点。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从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服用中药制剂等。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身体的器官与系统以及皮肤遭到损害。结论: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督控制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因此,本文将从药物不良反应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针对125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性有65例,女性有60例。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对抗菌药物、神经系统药品、中药注射剂、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药以及消化系统的药品存在不良反应。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有效分类,并从患者的年龄、病情、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六点:一是呼吸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5例,比如说,呼吸困难、哮喘、咽喉不适、咳嗽等;二是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4例,比如说,头痛、躁动、失眠以及头晕等;三是患者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6例,比如说,皮炎、全身或者局部的皮疹、荨麻疹等;四是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0例,比方说,胃痛、腹痛、恶心、腹泻以及呕吐等;五是免疫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例,比如说,寒战、药物热、过敏性的休克等;六是循环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0例,比方说,血压异常、心悸、气紧以及心律失常等。
  在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40例患者身体痊愈,有85例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所有的不良反应症状在改用其他药物或者治疗之后,都慢慢缓解或者消失,没有一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死亡。
3、 讨论
  在对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红花、炎琥宁、盐酸洛美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以及注射用霉素钠。而相关的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以及盐酸洛美沙星等。
  在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分析发现女性对药物敏感的人数居多,男性对药物敏感的人数较少。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药物敏感的人数也不相同,但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居多。这是因为老年人在脏器功能与生理功能上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衰退,药物进入身体后,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再加上老年人身体中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使得老年人对药物的使用非常敏感。因此,再给老年人进行用药的时候,要仔细检查老年人当前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最终做到合理化、系统化用药。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患者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对其他类型药物的敏感程度较低。因此,在选择用药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抗菌类药物过敏试验,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患者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居多,有36例,其次是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既有药物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患者自身的机体条件或者患者自身的病情等原因。因此,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对各种药物进行细心研究。根据患者的病情准确用药,这不仅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是保障用药安全与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用药过程中,要强化医务工作者对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危害的认识,强化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凌春燕,张晋萍,葛卫红.我院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09):697-698
[2]严绥平,王月梅,于蕾.12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 2007(3):46-47
[3]方静,周学琴.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析[J].安徽医药, 2007(04):124-126 
[4]张清文,邢蓉,董永华.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9(08):245-247 
[5]王淑慧,赵春萍.我院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9(03):456-45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