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2015-07-28 18: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并调查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初产妇128名,使用自拟问卷调查初产妇基本情况,利用抑郁评分表对孕妇产后抑郁的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回顾分析各种情况下产后抑郁发病情况。结果:128名孕妇共发生产后抑郁48名,发病率37.5%。调查分析后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教育水平、新生儿健康状况和性别、家庭情况及产后护理程度等有极大关系。结论: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对初产妇产前针对教育、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提升母婴心理健康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发病因素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是孕妇生产后由生理和心理各种因素造成的抑郁症,轻者伴轻度焦虑,严重者可产生伤害婴儿甚至自杀等想法[1]。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攀升,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PPD的发病率不断提升,这对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甚至社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初产妇由于是首次生产,PPD发病率要高于普遍情况,本研究对我院初产妇进行回顾调查,明确了初产妇产后抑郁的部分发病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住院的128名初产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8.15±2.13岁, 保证纳入研究的初产妇具备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够完整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并能配合完成抑郁自评量表。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77名,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6名,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15名。
     1.2 研究方法  在产后向128名初产妇发放自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产妇文化程度、年龄、家庭情况、居住环境、疾病史、分娩方式、分娩时孕周、有无陪伴分娩、分娩时镇痛情况、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后护理情况、睡眠情况等,由产妇填写基本情况,分娩和婴儿情况有医师填写。同时发放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HAD)用于了解产妇抑郁情绪,HAD的制定结合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采用17项评定版本,评定总分和各项因子分(焦虑、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7分为轻度抑郁。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7.5%。居住环境、分娩时孕周这些因素与初产妇产后抑郁无明显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育程度越高、分娩年龄越低、产后恢复情况越好、婴儿越健康、夫妻关系越和睦、产后护理越满意产后抑郁发病率越低,另外男婴产妇的抑郁发病率明显低于女婴发病率,剖宫产发病率高于自然分娩,各参数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国外报道PPD的发生率为3.5%~33.0%,国内报道PPD发生率为3.8%~16.7%[3],显然,本研究中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外的平均水平,这与初产妇产前教育不足、育婴心理准备不足等因素有极大关系,提示科室在日后治疗初产妇时应着重对其产前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其对婴儿有正确的对待方式,并结合家庭成员一起进行教育。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产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越多,对于婴儿产后养育也有更充分的准备,所以期产后紧张程度低、恐惧心理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更低;年龄大于28岁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与其年龄偏大,产后身体健康恢复较慢、母乳量少以及社会上传播的高龄产妇传言有极大关系,这些都导致其抑郁的高发病率[4];女婴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高与社会偏见有关,主要来自家庭的压力导致其高发病率;夫妻关系和谐、婚姻是否美满这些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心情,所以存在矛盾的夫妻更易发生产后抑郁;婴儿有疾患对产妇以及家庭都是重大打击,尤其是给予产妇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了非常高的产后抑郁,虽然调查中个别家庭对婴儿疾患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且单从外部观察没有明显的抑郁行为,但经调查量表量化后,仍发现了其有轻度或中度不等的抑郁心理。
  对于上述因素,在临床中可以避免医师可以与产妇及其家庭沟通,同时完善产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陈红,刘健.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止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 6) : 65 - 66.
[2]任惠斌,王丽娟,杜萍,杨萍,段淑红.产后抑郁症的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9,(20):96,100.
[3] 胡孟彩,弓丽琪,李朵因.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探索[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04):34-35.
[4] 刘小翠,侯希芳,林炫劲.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情绪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1): 39-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