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选择206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6例产妇中有39例抑郁者,抑郁发生率为18.93%。结论: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产妇文化程度及产妇家庭经济状况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均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精神障碍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多在产后1周发病,是指既往无精神病病史,而分娩后出现情绪障碍。文献报道,国外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5%~18.48%[1-2]。它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幼儿的发育、情绪、智力和行为的发展,严重的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1-2]。对在某社区的206例产妇进行了调查,主要了解产后妇女的抑郁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连续选取2008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在某社区进行产后访视的产妇206例,无精神障碍的个人史和家族史,排除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重要脏器疾病;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无明显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调查内容,自愿合作者作为调查对象。独立或在产后访视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问卷;同意参与该项调查。
1.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孕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既往孕产史、孕周、本次妊娠情况等一般资料;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4级评分,以评分≥9分为产后心绪不良(MB),评分≥13分为产后抑郁。国外报道,当以EPDS得分≥13分作为诊断产后抑郁的分界值,其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2%[3]。
1.3 资料收集:向进行产后访视的产妇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同意之后,将EPDS发放给孕妇,要求其在20 min内独立完成量表的填写,当场收回,并对其完整性进行查看[4]。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人、双份录入,以保证录入的正确性。经检查、核对后,锁定数据,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06例产妇中,初产妇125例(60.68%),经产妇81例(39.32%),见表1。
表1 被调查产妇一般情况
因素例数构成比(%)因素例数构成比(%)年龄
家庭经济状况
≤20岁20.97 好4220.39 21~30岁15072.82 中12359.71 31~39岁4823.30 差4119.90 ≥40岁62.91孕周
文化程度
34~36周4119.90 初中以下199.22 37~42周16580.10 高中或中专14168.45分娩方式
大专及以上4622.33 正常分娩10851.46职业
产钳、吸引器助产52.43 工人和农民6632.04 剖宫产9346.12 职员9747.09新生儿性别
无业4320.87 男10751.94
女9948.062.2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206例产妇中,无抑郁症状者106例,(51.46%),检出产后心绪不良(MB)者61例(29.61%),产后抑郁者39例(18.93%)。
2.3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2.3.1 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的关系:206例产妇中,正常分娩108例,发生产后抑郁20例,发生率为18.52%;产钳、吸引器助产5例,发生抑郁1例,发生率为20%;剖宫产93例,发生产后抑郁18例,发生率为19.35%;三种分娩方式中,以产钳、吸引器助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最高、剖宫产其次。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3.2 文化程度与产后抑郁的关系:206例产妇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6例,发生抑郁10例,发生率为21.73%;高中(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41例,发生抑郁27例,发生率为19.1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例 ,发生抑郁2例,发生率为10.53%。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文化程度越高,产后抑郁发生率越高。
2.3.3 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的关系:206例产妇中,分娩男婴107例,发生抑郁症20例,发生率为18.69%;分娩女婴99例,发生抑郁19例,发生率为19.19%。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2.3.4 产妇年龄与产后抑郁的关系:年龄≤20岁产妇2例,发生抑郁0例;21~30岁产妇150例,发生抑郁27例,发生率为18.00%。31~39岁产妇48例,发生抑郁10例,发生率为20.83%;≥40岁产妇6例,发生抑郁2例,发生率为33.33%。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
2.3.5 家庭经济状况与产后抑郁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产妇42例,发生抑郁11例,发生率为26.19%;家庭经济状况中等123例,发生抑郁26例,发生率为20.32%;家庭经济状况差41例,发生抑郁3例,发生率为7.32%;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高。
3 讨论
笔者采用爱登堡(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评定,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8.93%,与国内文献报道20%基本一致[5]。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随产妇年龄、产妇分娩方式、产妇文化程度及产妇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无明显关系,提示新生儿性别不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直接原因。
产后抑郁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对于涉及产后抑郁相关高危因素产妇应加强心理卫生保健,通过家庭访视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辅导,帮助她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困难,树立信心早日康复。防止发生严重的产后忧郁症,做好预防工作。
3.1 对产后抑郁的干预
3.1.1 全面准确评估产妇情况: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本次妊娠分娩情况、婴儿健康状况等,针对不同的情况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
3.1.2 心理护理干预:在保证产褥期家庭访视的同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在访视过程中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及心理变化,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减轻其心理压力,保持其心情愉快。
3.1.3 加强产后抑郁的健康宣教:对有产后焦虑、产后抑郁的患者,通过家庭访视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讲解产后知识和产后母体生理变化及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和如何为婴儿更换尿片、衣物。鼓励产妇间相互交流并请有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体会。
3.1.4 家庭干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有显著作用。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是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6]。通过指导家属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