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中应用利多卡因,双栓氯酚酸钠在镇痛,降低人流综合征等方面的效果。方法:将受术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人工流产术前肛塞双氯酚酸钠栓,术中宫腔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100例不用任何药物常规进行人工流产,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及术后疼痛反应、宫颈软化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氯酚酸钠栓与利多卡因在人流术中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此方法简单、安全、经济。
关键词 人工流产 双氯酚酸钠栓 利多卡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1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12月收治年龄21~41岁,孕周6~10周,孕次1~6次,产次0~2次的早孕妇女20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全部由一人操作。所有病例均排除人流手术禁忌证,双氯酚酸钠栓,利多卡因禁忌证。将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术前做好相关检查,观察组于手术前30分钟肛塞双氯酚酸钠栓,30分钟后进行人流手术,术中探测子宫位置及大小,用宫腔组织吸引管吸取2%利多卡因3~5ml,注入受术者宫腔,2~3分钟后进行手术。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在常规下进行人工流产。两者均由专业人员统计宫颈扩张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腹痛、人流综合征等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镇痛效果:按照WHO的疼痛分级标准为4级。0级为无痛,表情安静,下腹部轻度不适;Ⅰ级为轻度疼痛,腰酸,腹胀能忍受,微汗或不出汗;Ⅱ级为中度疼痛,明显感觉腰酸腹胀,伴出汗,呼吸急促,仍可忍受;Ⅲ级为重度疼痛,腹痛难忍,呻吟不安,甚至烦躁不安,使手术难以进行。②宫颈扩张判断:一次性能顺利通过6号扩宫条为标准。③出血量判断:手术结束后去掉宫内组织,容积法测量。④人工流产综合征判定:术中及术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胸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⑤术后3分钟自动离床率。
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者之间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术前肛塞双氯酚酸钠栓配伍宫腔注射利多卡因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宫口扩张情况:观察组术中宫口松弛,宫颈软,易于扩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平均出血量为13±0.75ml,对照组为13±0.85ml,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综合征: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出现0例,对照组出现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为2.47±0.62分,对照组为3.26±0.57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三分钟离床率:观察组100例全部离床,对照组62例能3分钟离床,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人流术中疼痛主要表现在扩张宫颈引起的疼痛和吸宫,刮宫刺激子宫壁引起的疼痛。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是因为宫颈的牵引,负压吸宫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增强,使体内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收缩减弱,心排出量减少,从而出现人流综合征的表现。
利多卡因是酰胺基类中效麻醉药物,具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安全范围广,过敏反应少的特点。2%的利多卡因宫腔内注射迅速被宫颈及宫体黏膜吸收,可阻断宫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向心性传导,阻止迷走神经的兴奋传出。另一方面使宫颈软化,阴道及宫颈肌肉松弛,宫口扩张顺利。
双氯酚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止疼药物,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缓解前列腺素引起的子宫痉挛性收缩,还能直接抑制钙流动的作用,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受到阻滞,从而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子宫收缩引发的阵发性疼痛得以缓解或消失。直肠给药是口服给药浓度的2倍,血中药峰为药后0.5~1.5小时,其镇痛作用强烈持久,无不良反应,操作方便。
无痛人流术是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最常见的手术。但无痛人流术费用较高,且需要有相应资质的医院才能开展。肛塞双氯酚酸钠栓,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的方法简单易行,二者联合用药,在镇痛,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等方面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3.
2 章芸,罗财欢.盐酸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流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1,9:875-878.
3 徐叔云.临床用药指南[M].第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