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益赛普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措施研究

2015-07-24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常见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临床特点为滑膜炎、关节骨质和软骨的破坏。发病原因与环境、遗传、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1];常用治疗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等[2,3]。益赛普通用名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目前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益赛普在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进行,共入选64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6例,女26例,年龄60~87岁,平均(71.21±9.49)岁,病程2~8年,平均(5.39±3.01)年;对照组男7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70.67±8.05)岁,病程2~7年,平均(5.74±3.3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案
  初始治疗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吲哚美心栓塞肛治疗,当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少用量直至停药。观察组给予益赛普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甲氨蝶呤15 mg/周口服治疗;对照组仅予甲氨蝶呤15 mg/周口服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疾病活动性评分(DSA):计分按28个关节进行,即:①评分>5.1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②评分<2.6提示疾病较前有所缓解;③评分<3.2提示疾病活动性相对较低。
  关节肿胀缓解程度评分通过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ACR70、ACR50、ACR20进行评定[4],即患者关节肿胀数(28个)及晨僵分别有70%、50%、20%的改善,且以下指标至少有3个得到了改善:①患者自行评估的VAS疼痛评分;②患者自行评估的症状、体征等疾病总体情况VAS评分;③由医生进行的患者症状、体征等疾病总体情况VAS评分;④健康调查问卷;⑤C-反应蛋白或血沉。
  1.4 疗效观察指标
  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握力、C-反应蛋白、血沉、类风湿因子、疾病活动性评分、关节肿胀减少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握力、肿胀数及肿胀指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握力、肿胀关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比较(x±s)
  注:*P: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周、第4周、第8周疾病活动性评分<3.2分别占33.32%、59.12%、84.29%,对照组分别为7.71%、23.19%、39.12%。观察组疾病活动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比较(DAS<3.2,%)
  注:▲P: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4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减少程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第1周、第4周、第8周关节肿胀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滑膜炎为病理改变的系统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导致关节和关节周围结构进行性破坏,是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四肢关节,发病部位分布相对对称,临床较难治愈,病情容易反复[5-7]。患者发病早期有关节功能障碍和红肿热痛的表现,晚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导致活动不便。非甾体类抗炎药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之一,其镇痛、抗炎作用主要通过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而实现。但因大多数非甾体类抗炎药结构中含有羧基或经代谢后可产生羧基,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大,常导致患者不能坚持用药,使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此外,非甾体类抗炎药亦不具有预防关节破坏及缩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的作用,这都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使用。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周、第4周、第8周关节肿胀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了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肿瘤坏死因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炎性介质,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过程致使患者关节发生病理性的变化[7]。益赛普为一种生物制剂,可通过竞争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结合[11],从而阻断肿瘤坏死因子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进而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
  综上所述,生物制剂益赛普与抗风湿药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提示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 协同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冯子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2):262-263.
  [2] 李其儒,杨向军. 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0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188-189.
  [3] 王国春,苏茵,刘湘源,等. 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会议纪要[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1):46-48.
  . Arthritis Rheum,1995,38 (1):315-324.
  [5] 于学满,王晓非. 益赛普与传统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67-568.
  [6] 陈俊伟,李小峰,张莉芸,等. 短期益赛普与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6):455-457.
  [7] 黎艳容.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1(1):79-80.
  [8] 徐建萍,郭粉娥.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609-1610.
  [9] 甘江,胡世耀,敖志文,等. 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江西医药,2011,46(5):440-441.
  [10] 魏巍.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47-249.
  [11] 张彩梅. 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9(9):73-74.
  [12] 李鹏花,王桂琴. 10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0-9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