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

2015-09-26 0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并摘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的37例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影像图特点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均可发现3枚或其以上的淋巴结,其长径大多在1~2cm之间,长径与宽径比>1.5,而且在淋巴结内能够观察到少量的点状、条状或叉状血流,并不合并其他疾病,在经过抗感染等治疗后进行超声复查,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明显减少。结论 高频彩超对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频彩超;儿童病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指的是患者出现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尤其在7岁以下儿童中多见,在性别方面男性多于女性,有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常在冬春季发病,发病时常伴随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部分患者在肠道炎症之后发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部分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或便秘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影像医学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提高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笔者就高频超声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并摘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的37例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在4~16岁之间,平均年龄7.4±2.8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在3~17岁之间,平均年龄7.5±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统计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频彩超进行相关检查,检查仪器为百胜魅力20和飞利普HD9等彩色高频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为3.5~11MHz。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利用腹部探头在患者的右腹以及脐周有规律的进行自上而下的横切、纵切探查,对于存在病变可疑部位进行调整频率后的加压扫描以进行确认,如果患儿不能很好的配合检查可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应用少量镇静剂自后再进行探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t进行检验,方差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检查中发现在脐周以及右腹部位存在3个以上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多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大多数淋巴结长径在1~2cm之间,最长可达3.7cm,最短为0.5cm,超声显示淋巴结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患儿不存在明显压痛,且淋巴结能够随患儿的呼吸上下移动,CDFI检查显示淋巴结内存在少量的点状、条状或叉状血流信号并不合并其他疾病,在经过抗感染等治疗后进行超声复查,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明显减少;对照组在检查中发现有少数儿童脐周或右腹存在1~2个淋巴结,淋巴结长径均在0.6cm以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对应部位无压痛感,淋巴结能够随呼吸上下移动。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龄、性别以及季节性特征,这是由于儿童的肠系膜有着丰富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多沿着血管的走向进行排列,而在回肠末端部位以及回盲部的位置最为丰富,儿童淋巴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免疫机能尚未完善,屏障作用较差,不能很好的抵抗呼吸道、消化道病原菌的感染和侵袭,往往会由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导致肠系膜的相关病变,最终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出现增生、水肿或充血等现象,临床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同时伴随或不伴随发热、呕吐等现象,部分患儿还存在有腹泻或便秘的现象,这些表现与一般消化道症状相类似,并不具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此类疾病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属于自限性感染疾病的一种[2~3]。从我们的观察结果来看,虽然观察组患儿能够明显的观察到淋巴结的肿大,但是对照组儿童也同样存在有少量的淋巴结增大现象,所以在超声诊断上也应当进行区分和注意。笔者总结诊断依据包括:1.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增大的淋巴结常常处于脐周部分或回盲部,并无具体压痛点,会随着患儿的呼吸上下移动;2.一般而言增大的淋巴结数量至少在3个以上,而且分布较为集中;3.超声下观察到的淋巴结多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边界清晰、回声均匀且长、宽径比>1.5的特点;4.CDFI检查可发现淋巴结内存在点状、条状或叉状的血流;5.患者近期多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存在消化道炎症,在进行抗炎治疗后淋巴结缩小或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疾病应当与阑尾炎、肠套叠等疾病相鉴别[4~5]:1.阑尾炎超声检查拖提示右下腹出现管状低回声带,而且存在横切面强弱相间回声征,所以可以通过观察阑尾是否出现增粗现象来进行鉴别,而且阑尾炎患者的淋巴结增大数据一般在3个以下;2.肠套叠超声提示横切面呈现出同心圆征,而纵切面呈现出套筒或假肾征,而且患儿多伴随有呕吐、血便等现象,查体腹部可触及包块。
     综上所述,彩色高频超声进行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观察具有定位准,定性准确的优点,同时对于阑尾炎、肠套叠等也具有较好的鉴别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此类检查方法患儿及其家属也容易接受,依从性较好,建议作为此类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62~1363.
[2]宋轶伦,赵海荣。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0):751.
[3]李灿霞,李丽。高频超声对小儿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8(5):291~293.
[4]张孝桂,盖志敏。小儿胃肠疾病诊断与治疗[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8~289.
[5]廖东平,罗群英,魏光灿,等。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1):227~2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