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晚期胃癌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2015-09-26 0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因素,为预防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2月到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20例,都采用XELOX方案化疗,观察不良反应情况与调查患者资料。结果:12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有84例,发生率为70.0%,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药物剂量、年龄和分期均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胃癌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多为白细胞减少,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预防。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们生活的环境致癌物质越来越多,空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增多的趋势。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在中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高达32万人,其中晚期胃癌的死亡率在30%以上【1】。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是众多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传统方案总体上的有效率低且相互之间相较无较大统计学意义,同时不良反应也比较多【2】。主要机制在于 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强,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也同样受到损伤,从而产生不良反应【3】。本文具体探讨了晚期胃癌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因素,希望为预防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到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20例,入选标准:自愿接受本文应用的化疗药物;无严重并发症;依从性好;患者同意。男81例,女39例。年龄36-87岁,平均70.25±3.62岁,多为老年患者。有明确个人史、家族史者有58例。临床表现:腹痛起病45例,吞咽困难起病者22例,消化道出血18例,体重明显下降为首发表现者5例。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间隔为2日-12月,平均4.62±0.26个月。
 1.2 治疗方法
    本文所有患者都采用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公司生产),静滴2小时,第1天给药;卡培他滨(罗氏公司生产),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给药;每3周重复。用药期间注意避免接触冷水、忌食生、冷食物,注意保暖。在疗程中应进行临床观察、查全血象至少每周2次,如出现III度或ⅡI级以上毒性反应则应隔2天复查直至恢复正常。每一治疗周期结束,查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
1.3 调查资料
    调查本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合并症、首发症状、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间隔、有无肿瘤家族史、有无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具体转移部位、化疗药物剂量等。
1.4 不良反应评价
  不良反应标准采用NCI-CTC 4.0不良反应标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之间的相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情况
  12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有84例(不考虑合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周围感觉神经毒性等。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我们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显示其中药物剂量、年龄和分期均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 5年生存率在35%左右。现今认为晚期胃癌虽然是不可治愈的,但也是消化道肿瘤中对化疗比较敏感的一种,合理的化疗确实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从而起到姑息性治疗的作用【4】。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各种抗癌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伤害了机体的正常细胞。为此化疗不良反应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其包括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少见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系统毒性等【5】。本文结果显示,12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有84例,发生率为70.0%,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周围感觉神经毒性等。肿瘤化疗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好,常见为风团、荨麻疹、红斑等, 严重的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停止给药并作相应的抗过敏处理。几乎每种肿瘤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有包括恶心、呕吐、厌食、口腔粘膜炎、腹泻、便秘等。比如紫杉类时应用大剂量化疗方案等可引起腹泻,若出现严重的腹泻应立即停药,溃疡处可应用口腔溃疡膜、锡类散等治疗。多数肿瘤化疗药都会引起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最初表现以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下降最多见。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和脑功能障碍,以周围神经损伤较常见,代表药物为长春地辛。比如奥沙利铂可引起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其机制可能是神经细胞膜的Na+离子通道发生改变【6】。在发生因素中,本文结果显示,药物剂量、年龄和分期均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不良应和剂量有关,同时中年人的耐受力更强,分期和白细胞减少相关,可能原因为对于治疗来说,分期别越晚者,患者一般情况可能愈差。
    总之,晚期胃癌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多为白细胞减少,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素敏,田春华,杨林,等.左旋门冬酰胺酶致急性胰腺炎不良反应[J].中国新药杂志,2010,10(3):219.
[2] 邹亚伟,吴梓梁,叶铁真,等.左旋门冬酰胺酶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一点看法[J].中华内科杂志,2009,37(12):762.
[3] 王守章,杨学峰.针刺控制化疗所致胃肠反应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7,17(1):17.
[4] 金懋林,陈强,程风歧,等.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9,25(2):172-174.
[5] Kieman MC,Krishnan AV.The pathophysiology of oxaliplatin induced neurotoxicity[J].Curr Med Chem,2009,13(24):2901-7
[6] 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8,26(1):4-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