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是现代技术的结晶,是CT技术领域里的重大突破,也代表着当今CT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MSCT在1998年度RSNA上由部分厂家所推出。此后,其诸多优点和发展前景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公认。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技术将人体器官多平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 空腔脏器的内表面图像重建而显示出来。这些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法( MPR), 含曲面重建法( CMPR) ; 最小密度投影法( MinIP); 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 容积再现法(VR) ;表面遮盖法(SSD) ;仿真内窥镜法( VE); 滑动薄块法( STS) 等。这些功能能发现常规CT无法发现的病灶,使疾病的诊断更加明确。本文介绍多层螺旋CT后处理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胸部常规横轴位未能给出明确诊断,重组图像后给出明确答案后的病例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岁,胸部外伤性病变18例,肺肿瘤2例,气管异物2例,肺隔离症1例。
检查方法:采用GE16层螺旋CT,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螺距1.15,扫描层厚5mm,一次屏气完成扫描。然后采用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5mm对图像重建,再把图像传到工作站,所有病例通过ADW4.3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显示出常规CT图像未能发现的信息。
2 结果
在18例胸部外伤患者中,通过后处理显示VR图像上观察肋骨轮廓,然后通过MPR对肋骨进行观察,对怀疑骨折的肋骨沿其长轴行曲面重建,显示整条肋骨的全貌。调节阈值显示肋软骨的VR图像。变换不同角度及不同方位切割,显示骨折全貌。发现了常规CT图像未能发现的肋骨骨折21处,胸骨骨折2例,肋软骨骨折1例。同时发现了常规横轴位上容易漏诊的少量气胸2例。在2例胸部肿瘤患者中,1例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显示肿瘤侵犯胸廓入口,改变了临床分期,1例外院诊断为占位性病变,通过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病灶呈长条状,通过抗炎治疗后病灶消失。通过多平面重组,VR技术及透明化技术发现小孩气管内异物2例,增强后通过显示出病灶的供血动脉诊断肺隔离症1例。
讨论:
在胸部外伤患者中多层螺旋CT从扫描到重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完成并做出初步诊断,对于胸部外伤,特别是复合伤的患者,避免了常规X线检查中有时需变换体位而给患者造成不便等, 多层螺旋CT后处理能快速、简便、直观、准确的显示肋骨骨折及肋软骨的损伤,明显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发现合并症,是胸部外伤后常规肋骨平片的重要补充检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肺内肿瘤性病变中,多层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帮助肿瘤的定性、定位,对肿瘤的分期做出准确的分期。经多层面重建法和三维成像,可以从多方位观察肿瘤的形态,肿瘤是否向侵犯纵隔, 肿瘤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运用多层面重建法还可以较好地显示叶段支气管的狭窄,有助于中央型肺癌、气管肿瘤的早期诊断。此外, 通过仿真内窥镜法还可查见中央型肿瘤引起的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闭锁等。
气管、支气管内异物 ,炎性栓子等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急诊 ,气管内肿瘤也是常规 C T 不能进行诊断的,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纤维支气管镜 ,应用CT仿真支气管内镜技术(CTVB )有望达到类似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效果。本组2例小孩气管内异物首先就是由多层螺旋CT发现,后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取出证实。对怀疑气管内异物的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可作为首选检查。增强扫描后进行CTA的重组可发现肺内血管性病变,肺隔离症,肺动脉栓塞等,本组1例发现左下肺占位性病变,增强后发现异常供血的体动脉而确诊。
综上所述,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疾病的准确度高,为诊断疾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