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发展[1]。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护工作者需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2]。产科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其接受医疗服务的对象不是处于病理阶段的疾病患者,而是处于正常生理过程中的妇女,所以其在治疗和护理中有一定的特殊性[3]。本文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住的220例围产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基础产前准备及护理方面给予合理的健康教育,经临床情况统计,对产妇的恢复以及新生儿的哺乳等情况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20例围产期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26.58±3.21)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1.32±0.21)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0.72±0.16)次,所有孕妇均为正常孕妇,无明显异常以及妊娠期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其中观察组110例孕妇中,年龄22~35岁,平均(27.12±4.71)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1.72±0.81)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0.92±0.16)次。对照组110例孕妇中,年龄22~35岁,平均(24.18±2.21)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1.03±0.11)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0.42±0.07)次,两组孕妇在年龄、孕次和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产妇均行基础产前准备与护理,顺产产妇分娩前将进行基础产前准备,由一名助产士进行全程陪伴,如有需要可允许一位家属陪同。助产士陪同开始于产妇进入产房,结束于产妇分娩后2 h,在此过程中,助产士需要安抚产妇情绪,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同时监测产妇产程和各项生命指征,直到将母婴送回休息室为止。同时密切观察产妇及新生儿情况[4]。在术前手术医师以及助产士有责任向产妇清晰讲解手术全过程,缓解产妇压力,安抚产妇情绪,在术中根据需要告知产妇手术进展情况。在术后观察产妇出血以及新生儿生命体征等情况[5]。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产前基础准备以及护理基础上,对围产期产妇给予合理的健康教育。
1.2.2.1 对围产期产妇建立健全登记管理制度 由于本组孕妇均为围产期孕妇,根据孕期保健手册,经入院检查均无其他疾病,应与其他入院者登记区分,以免混淆影响记录准确性。将孕妇自入院起每日检测的血压、胎心等情况均详细记录在案,如有异常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或终止妊娠。对每位建档者详细记录姓名、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建立相关信息对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有效沟通有着重要帮助。
1.2.2.2 对孕产妇做初步了解 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应对孕产妇有着初步的了解。可进行心理评估,以及通过一对一聊天谈心的方式了解孕产妇的喜好、理解能力、生活习惯等。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健康教育内容。由于孕产妇的知识层面不同,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健康教育初期,应采用能够理解的方法对分娩过程、各产程中必要的配合、哺乳、新生儿护理等进行系统、详细地解释,同时可了解孕妇自身在怀孕过程中以及对分娩等出现的困惑,均给予耐心解答,让孕妇充分了解分娩的全过程及对新生儿的哺乳等内容,缓解产妇在产前由于即将分娩所带来的产前紧张等负面情绪。
1.2.2.3 第二次健康教育 在进行第二次健康教育时,重点观察孕妇情绪有无明显的焦躁不安等负面心理,由于对孕妇进行初次的健康教育,多数孕妇有着明显的积极性。在第二次进行健康教育时期重点可由基础分娩知识提升为心理疏导以及安抚,同时可根据孕妇自身情况以及孕妇意愿制定自然分娩以及剖腹产手术[6]。
1.2.2.4 举行相关知识讲座 可举行相关知识讲座,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方式参加,让孕产妇以及其家属对分娩后产妇的照顾以及对新生儿的照顾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其内容包括产妇分娩后护理、饮食、新生儿哺乳、抚触、安抚等。尤其是初次分娩的产妇以及家属,对新生儿照顾感到陌生,因此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进行健康教育,在分娩后不仅对产妇而且对新生儿的照顾均可以得心应手。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文研究指标包括四部分,首先是两组产妇待产期间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躯体症状和社会情感四个维度,使用《孕产期妇女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本研究第二部分是观察两组产妇出血量情况,出血量超过500 mL为出血量较多。本研究第三部分是对两组产妇术后抑郁情况进行比较,使用《产后抑郁评价表》进行,时间点选择在术后3 h、6 h、12 h及24 h,分别比较各时间点上两组产妇的焦虑情况,如某一时间点恰好处于睡眠状况,则顺延。本研究第四部分是对两组产妇出院时的母婴保健知识和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别使用《母婴知识调查表》和本院自制的《产科服务质量评价表》进行[7]。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待产期生活质量的比较中,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躯体症状和社会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其在新的医疗背景下,也是应作出一些改变的[8]。笔者认识到,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其不同于其他科室,产科的服务对象自身并不存在疾病,所以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相比于其他科室,具有更为迫切的必要。同时,医护工作者应认识到,人们对于分娩的认识和对新生儿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生育质量,降低了我国新生儿的发育水平[9]。在实际工作
中,医护工作者无法对诸如社会压力等导致产后抑郁的危险情况进行干预,但可以通过医疗护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个性化分娩指导,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待产期生活质量的比较中,观察组产妇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躯体症状和社会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这说明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而提高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降低产妇分娩时的紧张情绪,对于胎儿顺利娩出、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正是产妇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后的一种表现。同时由于有专人陪伴,以保证能够随时按摩宫底,协助新生儿在30 min内开始充分吸吮双侧乳头30 min以上,反射性地刺激脑垂体分泌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产后3、6、12 h和24 h时的产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了产前有效的健康教育的确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水平,而产妇产后抑郁水平的降低对于产妇的恢复和对婴儿的保健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在出院时,观察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和产科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在产妇和医护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产妇对医护人员给予的健康教育内容接受度更高所致。而产科服务满意度的提高不仅反映了产科质量的改进,且在现阶段医疗环境下,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均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产前教育模式对于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产妇对于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对产科服务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海红.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0-61.
[2]许树强,张铁山,韩鹏.健康医学模式与未来医院发展的新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26-429.
[3]罗荣,金曦,杜立燕,等.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床位配置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8):580-584.
[4]隋东明,张晶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28-3329.
[5]费安琼.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95-396.
[6]彭飞,关彭芳,许苹.医院产科医疗风险干预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8(11):1052-1054.
[7]李贤,刘俊兰.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6(22):4497-4498.
[8]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9]陈红,刘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6):6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