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在呼吸内科占较高发生比例,好发于老年人,近年随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COPD病发人群逐年增多,病程迁延,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存在,预后差。气管和肺部一旦感染,气道通畅度的保持成为关键。气道管理是指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有效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氧合和通气功能改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加强气道管理预后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男66例,女34例,年龄54~82岁,平均(65.7±2.3)岁。本组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修订的COPD诊断标准符合,并经胸片X线检查或CT扫描证实,伴有呼吸困难。平均病程(15.3±6.5)年。合并呼吸衰竭4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25例,低蛋白血症23例,肺心病44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呼吸内科常规方案护理,包括对症支持、日常照护等;观察组加强呼吸道管理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呼吸道通畅干预:雾化吸入疗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补充和辅助,于病变部位可直接作用,具简便、安全、起效快等优点。依据患者病情对吸入方式、体位、给氧量、雾化量、吸入间隔时间进行确定,以保证效果、减轻不适。定时拍背、翻身、吸痰,每1~2小时翻身1次,避免支气管壁黏附痰液,必要时吸痰。需掌握吸痰适应证,取合适体位,动作轻柔操作,每次在15s内,防止气道黏膜损伤。
1.2.2感染防控:病室保持适宜温湿度,空气流通、清新,环境舒适、安静。疾病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完善基础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加强冬季保暖工作,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劝吸烟者戒烟,防范刺激性气体、粉尘和烟雾影响呼吸道,及时治疗感染征象。
1.2.3氧疗:依据患者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程度,对给氧方案进行确定,通常为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持续吸氧。并对缺氧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观察,检查鼻导管通畅情况,氧气管道有无漏气,鼻导管需定期更换,并保持氧气的湿度及温度,通常情况下,湿度为80%,温度为37.0℃,以免氧气过干燥或过冷刺激呼吸道黏膜。
1.2.4营养支持:注重营养干预可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免疫功能,鼓励患者进食,取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应用,多食水果、蔬菜、膳食纤维,以防便秘。少食多餐,注意微量元素补充,达到改善呼吸肌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目的。
1.2.5心理干预:患者因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经济背负沉重压力,加之对预后恢复情况的担心,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心理严重。护理人员需与其建立良好沟通,讲解疾病基础知识,提高配合依从性。指导有效呼吸,提高舒适度,以消除负性情绪。同时介绍同类型成功治疗的案例,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使其乐观、积极的应对治疗[2-3]。
1.2.6呼吸功能锻炼:依据患者情况,对呼吸运动训练计划进行制定,就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方法进行指导,以使膈肌运动加强,通气量提高,呼吸功能改善。①缩唇呼吸:协助患者取立位或坐位,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收缩腹部,慢慢呼气。吸呼比为1∶2,10~20min/次,2次/d。以促进肺泡气排出,提高支气管内压,改善肺泡通气量。②腹式呼吸:嘱患者腹肌放松,协助其取平卧位、坐位或立位,静息呼吸,吸气时尽量挺腹,呼吸时胸廓活动度保持最小,10~15min/次,2次/d。
1.2.7物理干预:完善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及高频电疗的干预,叩击时避免直接刺激患者皮肤,并对面部表情及反应进行观察,及时处理异常。体位引流时,通过重力作用,加快排出气道内分泌物,依据分泌物所在肺叶,对引流体位进行选择。
1.2.8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完善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工作,注意保暖,避免粉尘、烟雾等对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避免呼吸道感染。适当体育锻炼,坚持呼吸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身体素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用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情,建立电话、微信等随访机制,定时复诊,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4]。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医学模式顺应时代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全管理为整体护理环节中的重要内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受机体各项器官机能衰竭,有多项基础疾病伴发的影响,若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医源性并发症,阻塞疾病康复进程[5-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视气道管理的运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减少不适症状,提高预后;防止感染,加强环境干预、基础护理,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不良事件诱发风险。积极氧疗护理,以达到缓解呼吸困难、纠正缺氧,增加机体氧储备的目的。加强营养干预,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医护配合程度。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消除临床症状。同时,加强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生活方式,以提高生存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喘憋不适缓解、咳嗽症状好转、肺部音消失、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管理护理,可加快临床症状消除,稳定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 结果
观察组患者喘憋不适缓解、咳嗽症状好转、肺部音消失、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参考文献
[1]刘聪华,葛斐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72.
[2]王静.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4):622.
[3]郭艳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2):71.
[4]王连平,代立娟.护理干预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6):2110.
[5]崔自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12.
[6]岳晓香.合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