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5-07-04 21: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  吡拉西坦;疼痛;护理

吡拉西坦是r472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为脑代谢改善药,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1],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的治疗。笔者观察发现,其不良反应除了说明书上介绍的易兴奋、头晕、头痛和睡眠障碍外,静脉输注时患者局部疼痛,有的甚至难以忍受。笔者对该药所至的局部疼痛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709~200809在我科接受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625)注射的患者125例,男89例,女36例,年龄35~82岁,平均58.5岁,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26例,脑外伤后遗症22例,co中毒18例,有机磷中毒15例,脑萎缩6例,其他2例。疗程7~15 d,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双侧肘关节以下的外周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均引起了局部疼痛,且疼痛伴随整个注射过程,更换其他液体或拔针后逐渐消失。

  2 局部致痛原因分析

  2.1 药物浓度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的浓度与疼痛有关 临床应用的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规格为100 ml,含吡拉西坦20 g,也可用0.9%氯化钠稀释至250 ml,经常输注该药物患者反映100 ml较250 ml疼痛感强,药物浓度越高,可能对注射局部神经刺激越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wWw.133229.coM

  2.2 静脉穿刺时血管管径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局部疼痛与选择血管管径粗细有关。血管管径偏细,患者疼痛感越明显,可能是血管管径愈细,输入体内药液扩散愈慢,容易造成药液在局部聚集而刺激感越强,患者感觉疼痛历害。

  2.3 输液滴速 吡拉西坦注射液的输注速度与疼痛成正比,滴速越快,疼痛感愈强,通过观察如果按正常成人输注滴速40~60滴/min,多数患者感觉疼痛,滴速越快,输入体内药液积聚于局部,刺激感增强,从而感觉疼痛剧烈。

  2.4 环境温度 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的局部疼痛与环境温度有关。观察发现,当环境温度<20℃时,患者疼痛感强烈,可能是环境温度低,人体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液循环变慢,输入体内药液扩散速度随之变慢而积聚局部,刺激感增强,从而使患者感觉疼痛加剧。

  3 护理对策

  3.1 降低药物浓度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不能耐受的尽量稀释后注射。

  3.2 控制滴速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尽量控制滴速(<20滴/min)。滴速慢,减少了单位时间内输入的药量,减轻了该药对注射局部神经的刺激,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感。

  3.3 选择管径较粗的血管穿刺 静脉输注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尽量选择管径较粗的血管穿刺,且遵循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的原则,血管管径粗,输入体内药液扩散较快,减少了单位时间内药物在局部的积聚,从而减少刺激,减轻疼痛。

  3.4 环境温度适宜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冬季注意保暖,必要时采用热水袋热敷或2% 6542涂擦外敷注射部位,可有效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2],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该药对注射局部神经的刺激,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局部疼痛。

  3.5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注射过程中勤巡视,耐心解释注射局部疼痛的原因,按摩注射周围部位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患者疼痛难忍时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者在舒适中接受治疗,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第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1.

  [2] 王小环.山莨菪碱预防甘露醇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991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