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15-07-04 21: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舒适护理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如何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是护理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科2008至2008年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70.1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所有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均进入ccu病房,使用中央生命体征监护系统,卧床休息、喂食、吸氧,根据医嘱尽早用药,观察用药前后症状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出血等。

  1.3 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

  1.3.1 术前的舒适护理:患者进入导管室前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动作轻巧敏捷,术前导管室播放轻音乐,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力争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术中全程陪伴,及时询问症状,必要时给予心理安慰,对血运重建后因再灌注损伤造成的不适提前告知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协同医生及时处理[1]。wwW.133229.cOm

  1.3.2 术中护理: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导管室护士应给患者做一些必要的安慰和解释,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情绪,缓解恐惧心理,这对顺利完成手术是很有必要的。给予持续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随时询问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对胸痛明显者根据医嘱随时给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心痛定等。对于过度紧张、烦躁不安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冠状动脉再通后易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如右冠状动脉再通后易出现窦性心率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备好临时起搏器;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时,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并将除颤器打开处于备用状态[2]。

  1.3.3 术后舒适护理:患者术后进入ccu病房,空间共享,造成不适应,给予围帐隔断,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减少外界对视、听、触感觉器官的刺激;减少噪音,关闭监护仪报警声,由专人负责中央监护系统监视屏的各种数据分析及处理;根据病情选择性地应用监护项目,尽量减少各种连线和导管缠绕对患者体位的限制;夜间灯光调暗,白天窗帘打开,在患者无不适感的前提下保证病房有足够的光线;保持病室安静,医护人员走动、说话、开关门窗轻;病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提供绿色观赏植物。合理安排治疗操作及护理活动时间。尽量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3]。

  1.3.4 术后患者生理的舒适护理:45例患者术后均需要绝对卧床,患者非常不习惯,易产生疲劳、寂寞、日夜颠倒感而造成失眠,同时绝对卧床易造成腰酸背痛、浑身不适感,加之卧床后使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造成便秘。护理上着重施行触摸式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头部、腹部及四肢按摩[4]。

  1.3.5 社会心理的舒适护理: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家庭关系、经济情况,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适当允许家人陪护,指导家属关心患者并提供有效支持;尽可能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争取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4]。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 <0.05),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见表1。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指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以及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而达到的愉悦感受。该护理模式是1998 年由台湾人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双c护理模式”(简称肖氏模式)。舒适护理理论形成的起始点应可追溯到南丁格尔时代,她提出病房需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环境清洁、安静,因此可称作舒适护理的萌芽时期[5]。

  肖氏护理模式强调舒适护理应用于临床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舒适护理的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患者。既往研究表明: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心脏术后患者舒适护理的实践中,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患者使用舒适护理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 <0.05),满意度明显提高(p <0.05)。因此舒适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6]。

  舒适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护理面临新的挑战,护理管理者应在观念上、管理方式及技术水平上应不断提高,才能保证舒适护理有效实施。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如何使舒适护理顺应整体护理发展,继续补充、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效果贯彻于整体护理中,另一方面是怎样使实施目标浅显易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护理管理者要组织护士学习舒适护理理论,培训骨干、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考评内容,确保舒适护理不断完善和持久[7]。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的开展与人性、人文因素密切相关,更注重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构造新型的护患关系,这是舒适护理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3.

  2 李玮,王茜,葛运利.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86.

  3 王秀兰,王凌云,李素茹明,等.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等.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50.

  4 陈婉珍,薛全增,李忠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50451.

  5 易小青,傅爱风,黄日妹,等.舒适护理对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

  6 孙绪兰,于传霞,吕宜风,等.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现代护理,2007,13:21882189.

  7 万领弟.急性心肌梗死急仍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河北医药,2009,31:201020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