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急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AMI行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190例患者资料, 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 术后1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臂疼痛及穿刺点远端肢体肿胀, 经关节训练后肿胀消退, 3例患者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消失, 术后1月内恢复正常, 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对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 使其能提供细致、到位的观察和护理, 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AMI是心血管内科临床的常见病, 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 严重威胁着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随着介入技术的日渐成熟, AMI的治疗也有了更广泛的选择,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从以往的对症保守治疗逐渐转为了主动的再灌注治疗, 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 缩小了梗死范围,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的控制了死亡率, 是目前AMI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 但由于此类手术具有一定难度及风险性, 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的全面配合来提高疗效, 因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显得尤其重要[2]。作者就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因AMI行急诊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190 例, 其中男135 例, 女55 例;年龄36~93岁, 平均年龄(60.5±12.9)岁;梗死类型及部位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170例, 其中下壁70例, 前壁72例, 高侧壁25例, 前壁合并下壁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例;合并糖尿病90例, 合并高血压120 例, 吸烟史110例。所有患者符合《内科学》[3]中AMI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12 h内, 或虽超出12 h, 仍有胸痛不能缓解或心电图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抬高≥0.1 mV;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胸痛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 心电图ST段在2个以上相关导联下移≥0.1 mV。排除治疗禁忌证患者。
1. 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 以后100 mg/d, 氯吡格雷片600 mg, 以后75mg/d。以Seldinger法穿刺右侧桡动脉, 送入6F动脉鞘, 经鞘管向肘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 μg以减轻血管痉挛, 再注入肝素70~90 IU/kg, 替罗非班10 μg/kg于3 min内静注完毕, 再以0.15 μg/(kg·min)静脉滴注36~48 h。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 寻找梗死血管行介入治疗, 术毕拔出鞘管, 以动脉夹固定加压止血。
1. 3 护理方法
1. 3. 1 术前护理
1. 3. 1. 1 心理护理 由于AMI发病突然, 病情较重, 有明显濒死感, 患者往往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 护理人员要在急救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在进行检查、治疗前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目的, 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度。护理人员要多陪伴在患者身边, 轻声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1. 3. 1. 2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①患者入院后要第一时间建立生命体征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使患者保持绝对卧床, 并给予4~6 L/min氧气吸入阿;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给予药物输注;③抽取血液样本迅速送检;④术前备皮, 了解患者足背动脉波动情况, 做Allen试验, 询问过敏史, 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
1. 3. 1. 3 术前交接 在患者送入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的术前交接, 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等一般资料, 并对检验结果、用药情况、住院费用、治疗签字单等内容进行妥善交接。
1. 3. 2 术后护理
1. 3. 2. 1 病房准备 保持病房内整洁、干净、空气清新, 准备好必要的抢救仪器、药品等。患者送回病房后要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轻声询问患者的手术感受,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减轻患者的紧张感。
1. 3. 2. 2 肢体护理 患者术后要保持绝对卧床24 h, 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及病情发展决定是否进行床上大小便。本组患者均取右侧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 送回病房前已经拔出鞘管, 术后要进行介入治疗动脉的加压止血12 h, 逐渐减少压力, 保持术侧肢体轻松, 置于前胸或上腹部, 腕部制动24 h, 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肿胀等情况, 询问患者前臂是否有疼痛、肿胀感, 观察术侧肢体的颜色、温度变化, 做好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穿刺点皮肤洁净、干燥, 定时更换敷贴。告知患者术后2周内禁止腕部负重, 不要进行过度剧烈的肢体活动。术后1~2 d内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进行关节活动训练。
1. 3. 2. 3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24 h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情况, 警惕和预防再梗死的发生。部分患者术后会因为扩张血管药物、血容量不足等引起血压改变, 因此要求至少1 h进行一次血压测量, 对于血压不稳定者每15分钟进行1次血压测量, 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改变即给予对症治疗。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 一般8 h内饮水量达到1500 ml以上, 并给予500 ml静脉补液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确保患者尿量>300 ml/h, 以减轻肾脏负担[4]。
1. 3. 2. 4 术后宣教 由于患者均采取急诊治疗, 因此术前宣教时间较短, 宣教程度不足。护理人员要在术后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学习如何调节自身情绪, 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宣教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因素, 有针对性的制定宣教方案[5], 耐心、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 明白肢体制动的原因及必要性, 告知患者勿用力排便, 饮食以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 讲解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及自我管理方法, 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度。
2 结果
本组190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顺利完成。全部术毕即拔除鞘管, 动脉夹加压止血。有15例患者术后即诉前臂不同程度的疼痛, 同时出现穿刺点远端肢体肿胀, 经观察并指导手掌关节适当活动后消退。3例患者穿刺侧桡动
脉搏动消失, 于术后1~2月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时间较股动脉途径缩短8~10 h, 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强, 住院期间病情康复较快。
3 讨论
随着介入手术的飞速发展,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AMI患者的首选方案。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术目的、过程以及对应的护理方法, 在进行AMI患者救治时能够做到反应迅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术前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为手术提供必要条件[6]。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本组15例患者术后诉前臂不同程度的疼痛, 同时出现穿刺点远端肢体肿胀, 但经手掌关节活动后症状消失, 说明术后早期训练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
综上所述, 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对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 使其能提供细致、到位的观察和护理, 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侯桂华, 辜小芳.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术期安全护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37-142.
[2] 徐清斌, 李延丽, 马萍.急诊PCI患者再灌注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吉林医学, 2013, 34(6):1055-1056.
[3]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49-150.
[4] 钱宏, 陈琰.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5):549-550.
[5] 徐丽娟 .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z1):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