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icc;肿瘤;并发症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最适宜中长期输液及应用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治疗通道。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有操作简单、穿刺易成功、创伤小、并发症少,易维护,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由于体质、病情特殊,长期治疗应用高营养及化疗药物,导管的维护及留置时间长短对肿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总结了本科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85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5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肺癌28例,肝癌10例,乳腺癌21例,食管癌6例,卵巢癌2例,结肠直肠癌6例,胃癌8例,淋巴瘤2例,膀胱癌2例,年龄40~78岁。
1.2 材料
采用(德国贝朗)picc单腔导管,bdpicc穿刺包,导管型号4fr,长度5570cm。常规静脉穿刺用物。
1.3 穿刺的静脉
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选择合适的静脉,其中选择贵要静脉75例,肘正中静脉7例,头静脉3例。wWw.133229.coM首选贵要静脉送管成功率高,贵要静脉解剖走向越来越粗。头静脉穿刺置管静脉炎发生率远高于贵要静脉穿刺置管[1]。另外,由于头静脉位于肱二头肌外侧,不易固定,针管活动度大,造成导管对血管壁的损伤易发生静脉炎。本组采用贵要静脉75例,2例送管失败,成功率为97.3%。
1.4 操作
选好静脉穿刺部位,测量好置管的长度,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接液体观察静点是否顺利,输液结束脉冲式正压封管。
1.5 结果
picc置管时间10~270 d,置管长度40~53 cm。 出现穿刺部位渗血6例,导管送入失败3例,导管脱出4例,感染1例,静脉炎10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导管堵塞4例,接触性皮炎2例.导管外移7例,导管返血4例。
2 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 导管脱出
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牵拉所致。本组2例为老年患者,睡眠时感觉手臂有异物不适,撕扯时把导管拔出。另外2例是护士更换贴膜时,消毒时不慎棉签牵拉导管,导管接头与输液器相接时牵拉导管。预防措施,对于年迈体弱患者,导管固定后,最好用绷带或丝袜遮盖住导管,必要时在患者睡眠时,约束固定另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拔出导管。导管外露部分环形或s型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更换贴膜时应注意向心端揭开贴膜,皮肤消毒时,先固定好导管。此外,还应加强导管维护的宣教,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
2.2 穿刺处渗血
本组5例患者于置管当日出现穿刺点局部渗血,其中2例为肝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异常,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其中1例为穿刺点未加压包扎,其中2例为肢体过度活动,还有1例穿刺点渗血持续一周。预防的措施为,首先了解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评估患者是否适合置管;选择易穿刺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后穿刺点局部按压30 min,局部加压包扎24 h,若出血较严重,除全身用药纠正凝血异常外,在穿刺处给予无菌棉纱凝血酶粉剂加压包扎,每日更换敷料;对穿刺点位于肘正中的患者,指导其勿做过度的肢体活动。
2.3 导管堵塞
有血凝性堵塞和非血凝型导管堵塞两种类型。本组3例为血凝性堵管,1例为非血凝型导管堵塞。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原因为,导管维护不当,药物沉淀、脂类堵塞,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淀,配伍禁忌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预防措施,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输注血液、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立即用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冲管;置管后最好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血凝性堵管的原因,肿瘤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没有脉冲式冲管;没有定期冲管导致纤维蛋白在导管内沉积;导管留置过程中,常因静脉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对正常血流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胸腔内压力增高,肺癌患者剧烈咳嗽,或患者基础病有高血压。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脉冲式正压封管,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以及冲管频率的规定,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预防性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肿瘤患者最好用肝素盐水封管。
2.4 静脉炎
静脉炎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置管后2~10 d,主要由于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 ,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与穿刺过程中穿刺次数有关,导管尖端不在中心静脉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而置管后期发生地血栓性静脉炎与化学刺激和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2]。现代医学认为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所知[3]。本组ⅰ级静脉炎8例,ⅱ级静脉炎1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有效预防静脉炎的措施是,首先根据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其次护士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送管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采用肝素盐水完全浸泡过的picc导管,具有抗凝血与润滑作用,可减少置管时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4]。置管后3 d内,指导患者避免置管肢体剧烈活动,减少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减少血管壁与导管之间的摩擦。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前,严格消毒皮肤,穿刺后24 h更换敷料,以后每2~3天更换一次贴膜,穿刺点放置小块无菌纱布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发炎、红肿。常规湿热敷置管上肢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湿热敷深部组织穿透力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减少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炎性水肿[5]。
2.5 静脉血栓
本组2例患者均为肺癌,置管时间为30 d以上,其中1例,长期卧床,同时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手术和化疗后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反应,使其自主活动时间减少,卧床休息时间增多,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导管长期置于静脉中,对血管壁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刺激,使血管内皮损伤,留置的导管作为体内异物不利于血液回流,引起局部血管反应性炎症,有利于血栓形成。另外血管的粗细与导管型号不匹配;送管过快损伤血管内膜;导管固定不良,导管末端位置不理想。预防措施: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对易于生成血栓的患者考虑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和溶栓治疗。
2.6 导管返血
本组4例导管返血,1例患者有高血压;1例肺癌患者,剧烈咳嗽,胸腔内压力升高;1例患者置管侧肢体用力(拄拐杖);1例患者置管侧肢体提重物;患者的强迫体位或导管不在上腔静脉,使其回血发生率增高所致。预防措施:做好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用力提重物;应用正压接头,缩短封管时间,每8小时1次冲管,防止返血导管堵塞。
2.7 导管外移
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有关,揭贴膜的方法不当、更换贴膜消毒时,导管外拉,未固定好导管。预防措施:揭撕贴膜,要一手固定导管,另一手有外周至中央零角度水平揭贴膜,然后从下往上揭除贴膜。消毒时先固定好,以防消毒时牵拉导管;贴膜卷边及时更换;固定好导管,以防输液连接导管及患者活动时,致导管外移。
3 讨论
采用picc置管给予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采用外周静脉治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通过分析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出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处理可以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邹艳,符黎虹,陈丽琴.经不同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341535.
2 陈小红,骆惠玉,孙陈芬.恶性肿瘤病人应用picc和cvp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代护理,2001,7:45.
3 段培蓓.青敷膏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59:4546.
4 袁宝玉,陈妙虹,林静君.picc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现代临床护理,2005,4:2324.
5 唐进华,徐海英,刘俊.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探讨.现代肿瘤医学,2009,1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