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重症中暑中集束化护理的干预
中暑是指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产热大于散热,使体内热能累积导致高热,以无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10。重症中暑患者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很高。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操作及护理措施,每一项干预措施经临床实践证实能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62例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7—9月和2015年7—9月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62例纳入本组研究对象,均符合重症中暑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47±8.23)岁;病程1~3d,平均病程(2.01士1.11)d。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56±8.49)岁;病程1~3d,平均病程(1.73±0.96)d。本组研究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组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目的和治疗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重症中暑者;②年龄20~40岁,性别,民族,职业不限;③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④APACHEn评分為12分;⑤自愿参加,且签署过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一般中暑者;②入院时已诊断为脑死亡和不可恢复的临终患者;③有精神病史者或依存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者;④自动出院或转院者;⑤围生期、晡乳期的妇女。
1.2方法
2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①人员分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减少交接班,实行12h上班24h负责制,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常与医生交流,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②物理降温:患者在ICU时,室温控制在20~24°C,湿度为40%~60%,可放置电风扇,增加空气对流,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有条件者给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将冰毯齐床头铺与床上,让患者躺在冰毯上,设置冰毯温度为4~10°C,目标降温设为36~37C,保护耳廓、枕部、肾区;同时温水或酒精擦浴,重点加强浅表大血管的擦浴,边擦浴边按摩,使周围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在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干毛巾包裏,避开阴囊、耳廓等容易冻伤部位。③药物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8.5C以上者,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药物降温,如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5449,规格:2mL/支)2mL,吲哚美辛栓(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391,规格:100mg/枚)一枚肛塞,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出现虚脱。④体内降温:快速静脉滴注4~10C的5%葡糖糖盐水1000mL,同时用4~10C葡糖糖盐水1000ml灌肠,补充血容量,纠正体内失水。降低体温,维持中心静脉压在8~12mmHg,尿量不少于0.5mL^kg•h)。⑤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给予4~6L/min氧气,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和其他重要脏器。对于深度昏迷或容易出现误吸者,可选择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⑥控制血糖:由于应激反应,血糖调节失衡,容易出现高血糖,根据医嘱检测血糖,每2h1次,控制血糖在11.1mmol/L以下,在降糖的同时注意血糖波动,以防出现低血糖。⑦营养支持:在众多器官损害中,胃肠道最先受影响,且中暑患者营养消耗较大,所以应尽早的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严重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耐受者按医嘱提供肠内营养,量由少到多,由希到稠逐渐过渡。⑧脏器保护: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曈孔大小,对光反射等评估脑功能,遵医嘱留取尿标本,观察尿量、尿色、24h出入量等评估肾功能,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处理。⑨预防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安全防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H:①体温恢复:是指24h内体温下降至38C以下;②意识清醒:是指24h内,患者意识转醒,可回答简单问题。APACHEn评分标准0:根据APACHEn评分标准,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慢性健康评分和年龄评分。A-PACHEn评分<10分,死亡可能性较小;A-PACHEn评分为10~20分,死亡率大概为50%;APACHEn评分>20分,死亡率为80%~100%。GCS评分标准63: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得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好。满分为15分,13~14分为轻度神经损伤者;9~12分为中度神经损伤者;3~8分为重度神经损伤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干预疗效评价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体温恢复正常、意识清醒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ACHEn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观察组干预后的GCS评分为13~14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3~8分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12分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夏季室外温度高,湿度高,在外活动时往往产热大于散热,极易出现中暑现象般的中暑通过基础护理后都可得到痊愈,但出现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等重症中暑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危及患者生命,仅采用一般的护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临床的需要了。集束化护理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研究显示,集束化护理可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很好的处置,得到很好的护理效果。
重症中暑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体温极高,机体处于高温状态时间越长损害越大,所以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首要的护理任务M。集束化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入院后经过绿色通道早期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降温、补充体液、复苏、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缩短就诊的时间,蠃得抢救时间&1。早期降温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首选物理降温,降温的同时持续监测患者肛温。其次要及时补液,扩充血容量,在患者进入抢救室室后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深静脉置管,复苏的液体要求4~10°C,静脉滴注速度刚开始应缓慢,防止痉挛或心律失常,在适应了这个温度后加快滴速,快速纠正重症中暑患者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脱水,并监测中心静脉压。严格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遵医嘱及时采集各种化验标本并送检。早期有效的降温是保护脑功能的基础,除此之外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降颅内压,胞二磷胆碱、醒脑静等营养脑神经,减轻脑功能的损害M。及时测定尿比重、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若显示患者出现肾脏代谢障碍,及早进行肾脏连续替代治疗减少氮质,炎性递质等,纠正内环境紊乱,同时也可以通过透析液降低体温。最后应注重患者的安全护理和心理护理,病情危重的患者,容易出现烦躁不安,会发生坠床等意外,在使用镇静药物的同时,可用约束带进行保护性约束,注意肢体要处于功能位,定时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情况。昏迷的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担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24h内体温恢复、意识清醒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促进重症中暑患者的恢复,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体温,昏迷患者缩短清醒的时间,减少病死率。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为13~14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评分为3~8分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为9~12分的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脑功能,促进意识恢复。
综上所述,重症中暑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的降低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患者恢复意识时间,促进康复。
作者:于琳琳(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科,山东济宁,272000)
第2篇:重度中暑的成因及护理措施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或烈日暴晒,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导致代谢失常,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临床上依据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几种类型。重症中暑起病急、预后严重、病死率高(5%〜30%)。我科于2012年7〜8月收治军事训练致重度中暑患者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岁。临床表现为:浅昏迷3例,中度昏迷2例,深昏迷3例,伴有抽搐者3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5例体温38〜39.9°C,3例体温超过40°C。发病前均在地面温度超过37.8°C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军事训练。经治疗均痊愈。
2急救与护理
2.1及早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入院后,立即将患者置于空调房间,使室温调节在20〜25°C,脱去患者被汗液浸湿的衣裤,干毛巾擦净全身,换上干净、松软的衣服,并尽量暴露肢体,使用冰毯仪物理降温,定时温水擦浴,冰化输液,使体温控制在38〜38.5C。物理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皮肤色泽、肢端温度、体温波动情况。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以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和组织氧含量,有效纠正组织的缺氧状态。
2.3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予快速补液。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及纠正酸碱平衡,不仅可有效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恶化,且有利于物理降温。
2.4预防肾功能衰竭和脑水肿中暑患者由于出汗增多,饮水减少,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高热可直接导致脑损伤。对于少尿和意识不清患者,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记录出入量,防止急性肾衰的发生。有脑水肿的给予甘露醇和皮质激素对症处理。
2.5基础护理
2.5.1口腔护理高热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容易发生舌炎、牙龈炎,应给予口腔清洁,每天2次,神志清楚后,给予淡盐水漱口,并早晚刷牙。
2.5.2皮肤护理在降温过程中多伴有大汗,要及时更换衣裤和被服,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2.5.3预防感染严格控制探视,病室每曰定时开窗通风,每曰用紫外线消毒2次,空气消毒液消毒空气一次。注意无菌操作,严格处理污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2.5.4安全护理及时上床栏,防止坠床和碰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抽搐者防止舌咬伤。
3小结
重度中暑是在轻度中暑基础上,高温仍不断攻击机体,导致细胞及细胞内部结构发生病理改变,表现为机体重要系统、脏器功能紊乱。一旦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撤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平卧休息,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也可用清凉油、风油精擦拭太阳穴、合谷等穴位。军事训练应积极做好防暑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炎热季节军事训练负荷及时间,尝试建立中暑军事化预报指数,以科学指导军事训练,特别是新兵到部队后,要适当增加耐热训练,逐步提高负何和高温环境的驻留时间,以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作者:赖晓云,陈宝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21)
第3篇:重度中暑病人的救护措施分析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高温或烈日暴晒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几种类型。重度中暑往往由于病人出现了前驱症状或中暑症状未加以保护或采取措施发展而致,此病起病急,预后较差,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5%~30%。我科从2002年5月一2008年5月共收治23例重度中暑病人,经积极抢救与护理,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救护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为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4例,深昏迷3例,伴有抽搐者6例,MODS4例;人群分布:生产性中暑20例,删應節8例,高温作业2头部,将热每例;生活性中暑3例;治愈21例,2例因入院时己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中1例为17岁)重度中暑的诊断依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诊断参照我国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通过的M0DS诊断评分标准。
2抢救及护理
2.1降温措施迅速降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中暑的死亡率高低与高热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比。可根据病人高热程度选用以下措施,迅速有效地使体温尽早降至安全界限(肛温38°C)。
2.1.1物理降温①环境降温:立即将病人安置于装有空调的监护室,室温控制在20°C~24°C;②体表降温: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将病人置于冰毯上,冰帽戴于分别置于娜和肛门以监测脑部和中心温度。根据病人当时的体温程度,分别设置水温6C~20C,机器温度36C~37C;在头、颈、腋窝、腹股沟等浅表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注意避开耳郭、阴囊等部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用干毛巾包裹并及时更换;必要时用冷水浸湿大毛巾覆盖病人全身,用加入少量乙醇(5%~10%)的冷水全身擦浴,边擦边按摩皮肤,使周围血管扩张,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散热,防止皮肤血流淤滞。③体内降温:4°C~10°C的10%葡萄糖盐水1000mL给病人灌肠,或注入胃内,加速传导散热。
2.1.2药物降温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可防止肌肉震颤,减少机体分解代谢,从而减少机体产热,扩张周围血管以利散热:氯丙嗓25mg~50mg稀释于500mL葡萄糖盐水中静脉输注,2h内滴完。在滴注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情况,若血压明显下降,应减速或停药4。
2.2呼吸系统监护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4L/min~6L/min的氧气吸入并严密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及是否有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现象。呼吸困难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定时行血气分析及指尖氧饱和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气道管理,注意应用体位引流、叩背等物理疗法促进排痰,及时清除口、鼻及气道分泌物,同时病人由于高热体液丢失,呼吸道干燥,应注意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保证通气效果,预防肺部感染。
2.3循环系统监护行床旁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病人心率及心律、呼吸、血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详细作好护理记录。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及补钾、钠;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纠正内环境紊乱,抗炎,抑酸、胃黏膜保护,护肝、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尿量情况调节输液量、药物性质及补液速度,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2.4脑功能监护甘露醇125mL每日3次静脉输注脱水降颅压;给予脑电图及脑CT检查,了解脑部的病变状况,更好地采取保护措施。仔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同时每小时观察病人的瞳孔及对光反射等变化。根据病人有无头痛、视物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估计颅内高压的程度,必要时行腰椎穿刺以准确掌握颅内压,以便及时对症用药,避免脑水肿的发生。
2.5肾功能监护尽快做好留置导尿,留取尿标本并及时送检,测定尿比重、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严密监测24h出入液量,如尿量低于30mL/h,而比重大于1.025以上说明肾血流量减少、血容量不足,要及时补足液量。一旦出现蛋白尿,就可能导致肾衰竭。凡疑有急性肾衰竭者,应早期快速给予呋塞米、甘露醇等利尿药物治疗,保证尿量在30mL/h以上;对于高钾血症或急性肾衰竭病人,尽早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使肾功能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6营养支持及时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维生素等。若病人胃肠道无出血,肠道蠕动恢复后,尽早启动肠内营养,如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饮食和凉淡盐水、凉西瓜汁等。同时注意胃肠道反应,若病人肠鸣音弱、肠道麻痹,可能并有肠道菌群移位,给予大黄10g每日3次胃管注入,或联用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以促进胃肠道蠕动。
2.7加强基础护理重症中暑病人应按高热、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以预防肺部、泌尿道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7.1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发生舌炎、牙龈炎等,尤其注意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时应用生理盐水浸湿棉球擦洗牙齿及口腔黏膜,止血钳夹紧棉球一次1个,不能过湿以防误吸。此外,双唇可涂擦食用香油或唇膏,防止干裂。
2.7.2皮肤护理高热病人再降温过程中伴有大汗者,应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舒适平整干燥。定时翻身以防压疮,必要时应用电动防压疮气垫床。使用冰水敷擦和冰袋者应随时注意冷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严防冻伤。大便失禁者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7.3尿道护理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次,常规消毒尿道口周围,防止尿路感染。
2.7.4高热惊厥的护理高热抽搐病人,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安全护理,置于保护床内,防止坠床碰伤,床边备开口器和舌钳以防舌咬伤。
2.8心理护理积极维护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我科对昏迷病人实施呼唤疗法,即护士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时时呼唤病人,尽可能多向病人解释说明,以及给病人戴耳塞听柔和的音乐,以刺激病人意识;此外争取病人家属的支持,每天安排时间指导家属在床边鼓励安慰病人,使病人始终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増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高温是中暑的先决条件,新疆位于祖国大陆的北端较高,夏季气温高、紫外线强而又是农忙时节,中暑的风险较高。本组病人均在日最高气温35°C以上的高温天气发病,发病时多在通风不良的旧房或室外,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日射、体力劳动或机体散热机能减退(如汗闭)时,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
中暑是物理因素性疾病,除医务人员对中暑病人做好积极抢救之外,更重要的是社区及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预防宣传工作,尤其是针对需要高温作业人群的健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此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及财力损失,保证群众安全生产、生活。城市、乡镇、农牧团场和农村人群居住区利用板报、广播、电视等工具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使群众了解预防中暑的基本常识,加强对高温作业危害性以及重症中暑严重性的认识。注意劳逸结合,尽量缩短烈日下的活动时间,尤其应避免正午室外劳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建议对于高温作业部门,应按照规定改善劳动条件,实施劳动安全保护。一旦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撤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平卧休息,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人丹、避温丹、藿香正气水等。也可用清凉油、风油精擦拭太阳穴、合谷等穴位。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未减轻者一定要尽早送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本组2例死亡病人均因为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未给予重视,休息后继续高温下田间劳动,高热昏迷时才送医院,耽误了抢救时机。
作者:张巧妮,程青虹,王子迎(832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83200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32002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护理系))
第4篇:重症中暑的急救与护理
1临床资料
1.1—般资料:本组为我院急诊ICU救治的重症中暑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4~90岁,平均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h,病人体温均在40T以上,其中最高1例达42.6T,病人均呈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其中有20例病人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5例出现DIC,经应用四早一支持的急救与护理有2例病人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缺氧性脑病,1例并发精神障碍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22例病人痊愈出院。
1.2急救实施:采用四早一支持的救护原则。(1)早期快速降温,使用冰毯机、头枕冰袋结合冬眠药物降温,使体温尽快降至正常。(2)早期快速扩容:以晶体液为主结合血浆蛋白,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3)早期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海普宁)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7de(4)早期改善微循环。(5)积极支持脏器功能。
2急救与护理
2.1早期快速降温
2.1.1环境要求:室温控制在20~25T(中央空调、层流病房)
2.1.2在1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5T以下,采用药物与物理、体内与体外相结合的降温方法:(1)药物: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杜冷丁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用微量泵先以5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减弱,曈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2)物理降温:用头枕冰袋,双侧腋下、腹股沟放置冰块,联合用医用控温仪(控温毯CSZ)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根据病人当时体温度数,分别设置水温在6~20T之间,机器温度在35~36T,将病人置于冰毯上开机降温。(3)4T液体快速降温:静脉的液体经冰箱冷藏后快速静脉滴注。
2.1.3体温的监护:在掌握冰毯功能的前提下,用热敏传感器监测肛温,妥善固定好传感器,可相对准确地反映人体深部温度,保持机器运转正常,严密观察显示温度变化。准确了解病人降温状况,避免降温过快而引起的大汗失液,或失液性休克的发生及高温的骤降出现肌颤现象,如果体温下降至35T以下,有可能发生肌颤,则冰毯机自动转换制热以维持体温在35~36丈。—旦发生肌颤现象及时给予安定10mg或氯丙嗪25mg肌内注射,此时症状能很快得到控制。
2.2早期快速扩容
2.2.1补足容量:病人重度脱水,常表现脉搏细弱、心率>150次/分、血压偏低、红细胞压积>45%、血红蛋白>150g/L、无尿,表明血液浓缩,血容量明显减少。在排除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应予早期快速扩容,开放多路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置管。用晶体复方林格氏液,以1000~1500ml/h的速度输入体内,最好在前4h内输入丢失量的1/5~1/3(约3000~5000ml),在第一个24h补足液体丧失的量,为使补液更精确,应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
2.2.2循环系统的监护:持续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为抢救成功提供新的信息。本组28例病例,通过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2例室性早搏,6例ST-T改变,5例低钾血症,同时要密切配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体液的丢失和低血容量,控制抽搐等综合治疗措施。如在血容量补足的情况下,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可能为循环衰竭,立即配合医生给予强心升压药。
2.3早期抗凝:重症中暑合并DIC时发病急,多在数小时内发生,出血症状明显而广泛。本组28例中有5例发生DIC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烦躁、昏迷、皮肤出现大片淤斑、消化道出血等,应早期抗凝:(1)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海普宁5000U皮下注射日1次,连用7天。(2)生理盐水50ml+肝素50mg以2ml/h微量泵泵入。(3)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羟乙基淀粉500ml静脉滴入。应用抗凝剂的同时每天补充新鲜血浆400ml,白蛋白10~20g,FDP达正常2倍时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50x109/L时补充血小板10U,同时根据血凝六项的检测补充凝血因子,尽早应用抗凝剂,可有效减轻DIC,减少重症中暑的病死率。同时严密监测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倾向,有无某些脏器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血尿、颅内出血及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
2.4早期改善微循环:病人高热,体温常达40T以上,但四肢末端冰凉,甚至有花斑,这是因为处于过热状态,皮温与体液相互作用使交感神经控制血管收缩皮肤的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所致,必须尽早解除微血管痉挛,可选用药物:(1)654-220mg静脉注射,必要时10~30分钟重复给药。(2)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天,注意观察皮肤温度、颜色、脉搏、血压的变化,以判断微血管的痉挛期、扩张期、衰竭期,以便及时抢救护理。
2.5积极支持器官功能:由于心、肝、肾及胃肠道等脏器如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要提高急救、治疗、护理的针对性,保肝护肾营养心肌,保护胃肠黏膜,对呼吸衰竭者尽早机械通气,早期有效抗感染,主要针对肠道细菌移位进行防治感染。
2.5.1保护脑功能:头枕冰袋维持正常体温,72h内有脑水肿表现者,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脱水,选用纳络酮、脑复康、醒脑静、胞二磷胆碱、ATP等促醒。
2.5.2保护肝功能:能量合剂、甘利欣,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肝功能。
2.5.3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应用激素,加大输液量,可有效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做好肾功能监护:保留导尿,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尤其是尿量、颜色、比重的改变,如尿量低于30ml/h且比重大于1.025以上,说明肾血流量减少,血容量不足,要及时补足液体量,一旦出现蛋白尿,尿素氮、肌酐升高,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早期肾衰或高血钾尽早进行床边血透,使肾功能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5.4保护肺功能:本组有20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病人气管插管内吸氧,3例面罩吸氧。通过机械通气、吸氧,维持Pa-CO2、PaO2和pH值,恢复脑脊液H+浓度,减轻脑血管扩张和脑细胞水肿,同时保护其他重要脏器。
2.6加强基础护理
2.6.1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及时湿化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加强监测与管理,及时处理报警。
2.6.2皮肤护理:高热大汗者及时更换衣裤及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中暑病人大多有腹泻为水样便或暗红色血便,予以保留肛管,便于观察记录,同时保护皮肤不受大小便污染,防止压疮。
2.6.3预防感染:(1)尽早收集痰、血、尿等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2)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防止交叉感染。(3)呼吸机管道每周消毒更换1次,加强各种有创导管的培养监测,并定期更换;严格处理污染物,加强空气监测,虽为层流病房,但要求随手关门,每天加强紫外线消毒1~2次,物体表面及地面用500x10—的爱尔施擦拭1~2次/日。(4)医护人员接触病人时严格手消毒,使用无水酒精消毒剂3M公司。(5)加强口腔、会阴护理,做好气管插管、气切的护理,吸痰严格无菌操作。
2.6.4合理的营养支持: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从静脉补充长链氨基酸、谷氨酰胺、脂肪乳等,采用深静脉营养,还可用一些促进合成代谢和增强免疫的制剂,同时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血糖、尿糖、电解质的变化,避免血糖过高,电解质紊乱,血糖过高会加重其他脏器的负担及损害。病人清醒后,鼓励病人经口进食,无消化道出血者可行鼻饲。
3讨论
重症中暑病死率很高,并发MODS时病死率更高,因此重症中暑早期应积极遵循“四早一支持”的救治原则,加强监测体温、循环、呼吸、心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凝6项等,加强护理,预防MODS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一旦发生MODS,在祛除病因的同时积极给予器官功能支持,将器官损害降至最低,尽快恢复器官功能,减少后遗症。
作者:浦晓珍(宜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宜兴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