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护士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2015-11-13 0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护士;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护士,心理与职业压力逐渐增大,极大的影响护理服务质量[1],作为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对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全面细致的分析,阐述了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应对压力的策略,消除压力源,从而使护士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1 护士的职业压力源
1.1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为患者提供全人的护理,同时,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护士都严重缺编,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使护士感到精力不足、疲惫不堪、失眠记忆力减退。
1.2  职业风险性:护士每天面对的患者易变、突变、多变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由此护士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
1.3  社会压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对护士职业的偏见,护士的付出得不到社会认可及应有的尊重,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1.4  患者压力: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就会抓住护士的一些细小问题借题发挥,而护士不可能与患者和家属直接发生冲突,长期压抑是护士不良心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1.5  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医院总以医疗为主,以护理为辅,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对护士职称晋升、待遇方面存在与医生不平等,由此导致护士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工作没有成就感,工作效率降低。
1.6  值班特殊性:“三班倒”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又影响对家人的照顾,久而久之,应激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上夜班常为单独作业,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患者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
1.7  媒体报道产生的压力:一些媒体利用同情“弱者”的大众心理,站在患者的角度,不能真实准确地把医疗过程的全部情况反映出来,对医院或护士的一些不足加以放大,误导大众,这样使原本应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产生了距离,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1.8  自身压力: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造成心理疲惫。
2 压力应对策略
2.1  准确定位  摆正心态:认真领会、理解护士职业的特殊意义,崇尚真、善、美,树立为“爱”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信心,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变护士在以往的工作中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自卑心理。
2.2  自我调适  心理按摩:要学会自我偿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在工作中不要求胜心太切,要学会放松自己,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当有负面情绪无法解除时,要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外在支持,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同事、领导倾诉,也可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达到心理按摩的作用[2]。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缓解工作负荷的根本保证:合理充足的人力配置,从根本上解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局面,改进护理装备,健全后勤支持系统,适当增加晋升及深造机会,护士长应合理排班,以“人本原理”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工作繁忙时或抢救危重病人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脑力消耗[3],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需要被关怀,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4  创造条件宣泄消极情绪:科室在工作之余多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艺活动与体育锻炼,组织郊游、拓展训练,同时,医院可请心理专家给护士讲课,进行减压教育,教会其如何适应角色的转变,如何应对工作、家庭等带来的压力。
2.5  充分利用正面宣传  扭转社会偏见:医院要加强护理工作典型事迹的宣传和典型人物塑造,让护士的真、善、美彰显于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护士,了解护理工作,只有当社会都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后,才能尊重护士,通过媒体迎得社会的尊重[4]。
  综上所述,护士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全社会要充分肯定护理工作的价值,认真对待、寻求更好、更恰当的解决对策来减轻或消除护士的压力源,使护士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为患者、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3 参考文献
[1] 钱  芳,胡小艳.护士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方法[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52.
[2] 徐国先.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82.
[3] 亢艳翔,马丽萍,朱明琴.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J].Chineral Nursin G,2009,7(8):272.
[4] 李丽玲.护士工作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9):8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