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护理对策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实施ICU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38例,重点观察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情况,以卫生部201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来判断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及局部感染。结果:27例患者的培养结果呈阴性,11例培养结果为阳性。与穿刺、导管消毒、输液相关的是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感染源。结论:重点对穿刺、导管消毒和输液情况进行干预是控制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方向,而这也是护理的重点。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护理
临床上,深静脉置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因其方便快捷,有效改善血容量不足,便于观察和护理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深静脉置管属有创操作,且置管时间一般较长,极易并发感染症[1]。据我国导管性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统计发现,我国每年因深静脉置管并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在5%~20%之间。为有效研究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护理的效果提供参考。笔者对选取的38例疑似导管性感染患者的取材部位进行了培养,并对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ICU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的疑似导管性感染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6~81岁,平均49.2岁。股静脉插管17例,颈内插管21例,行股静脉置管时间为2~60 d,平均插管时间(26±5.3)d;颈内静脉置管时间2~75 d,平均插管时间(27±6.1)d。
1.2 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1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区分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和局部感染。
1.3 置管方式:依据学者刘俊杰等主编的《现代麻醉学》提出的方式实施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8例疑似导管性感染情况:12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1.5%,其中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6例,局部感染5例。23例延迟拔管患者,3例局部感染;15例2 d后拔管的患者中,2例局部感染。
2.2 感染因素分类:同一部位反复穿刺2例(18.2%),病房及穿刺部位消毒2例(18.2%),长期导管留置4例(36.3%),输液过程带菌操作3例(27.2%),内壁纤维素附着1例(9.1%)。导管长期留置股内或颈内、带菌输液是造成导管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别占到36.3%和27.2%,其次是与穿刺相关的原因。
3 讨论
导管性相关感染是深静脉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近几年呈逐渐上升趋势。从本文对38例疑似导管性感染患者的导管性标本细菌培养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导管性感染发病率死亡率与护理之间关系研究来看,有效护理对降低乃至消除深静脉置管感染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另外,从导管尖与导管近端培养结果的阳性与阴性敏感分析发现,导管近端的阳性敏感性要高于导管尖,原因可能与局部定植菌迁移有关,这也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烧伤部位插管往往会导致导管性感染的高发生率[4]。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置管部位的消毒情况,对疑似的局部感染情况应及时发觉及时处理。
从表1可以看出,穿刺、置管时间长短、输液过程的消毒等几个因素是导致置管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这也构成了护理的重点。穿刺与高置管感染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穿刺程序,要从穿刺前和穿刺中的严格无菌操作,到穿刺成功后定期常规的碘酒和乙醇消毒全程除菌操作。另外,置管时间与感染率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置管时间愈长,感染率也愈高。因此,除了正确选用导管外,还用严格重视换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除此,还要时刻观察患者血液内杀霉菌物质含量变化,倘若出现降低,则极易增加病菌感染的风险,这时可能要停止输液,采取无菌操作拔出导管,并把官腔残余液地滴入细菌培养皿进行细菌培养,以观察阴阳性。如果有必要,可使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来治疗。
4 参考文献
[1] 杜洁珊,彭环庆.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35(1):22.
[2] 周红芳,龚光明,陆 雁,等.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0,29(3):584.
[3] 龚光明,周红芳,倪 杰,等.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9(13):1668.
[4] Buller H,Agnelli G,Hull D,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embolic disease: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lic and 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