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茵桅黄口服液加二联活菌颗粒预防新生儿黄疸疗

2015-11-10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新生儿分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开始口服茵桅黄口服液(5 ml/次,2次/d),同时口服二联活菌颗粒(1/3支,3次/d,温水冲服),疗程5~7 d。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预防组72 h胆红素增高值为(137.5±6.9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3±8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加二联活菌联合应用,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预防;茵桅黄口服液;二联活菌颗粒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早期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较为困难,正常足月新生儿60%,早产儿80%在生后第2~3天可出现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对脑组织产生可逆性损害,而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为了减少其发生,采用茵黄桅口服液加二联活菌颗粒口服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好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0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除早产儿、极低体重儿,HIE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RDS、羊水吸入综合征及用鲁米那、白蛋白、先天缺陷外,共160例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80例,其中男40例,女40 例;出生体重(3 218±164)g;胎龄(39.2±1.99)周;顺产56例剖腹产16例,胎头吸引术8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出生体重(3 300±171)g;胎龄(38.9±2.02)周;顺产60例,剖腹产14例,胎头吸引术6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体重、性别和胎龄、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母乳喂养,出生后3 h内开始喂奶,预防组于出生后24 h内口服茵桅黄口服液(北京四环有限公司10 ml/支)5 ml/次,2次/d,同时口服“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1 g/支,1/3支/次,3次/d,连服5~10 d;对照组不用,每天经皮测定胆红素(TCB),监测黄疸程度、黄疸持续时间,记录每天大便次数、胎便排空时间、服药情况、精神状况、母乳喂养情况及收住院例数,两组结果进行t次检验。有基础病时同时进行治疗。
2 结果
  预防组TCB值、黄疸持续天数、胎便排空时间、每天便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儿精神状态,哺乳无变化,详见表1。
表1  两组各指标比较()

组别

TCB峰值(μmol)

黄疸持续时间(d)

胎便排空时间(d)

每天便次(次)

住院例数

对照组(80例)

19.20±3.7

12±2.2

4.3±0.7

3±2

14

预防组(80例)

16.2±2.2

7±2.5

2.2±0.8

4±2.5

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之一,它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量变时期称新生儿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性脑病,即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脑损伤,为可逆性损害,如存在加重黄疸及影响血脑屏障的因素,则易导致脑损伤加重,转为不可逆性伤害,形成胆红素脑病时多留有后遗症。临床上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光治疗、换血输白蛋白及用肝酶诱导剂,以降低血清胆红素茵,促使皮肤黄疸消退[1]
  采用茵桅黄口服液以及二联活菌颗粒,系用中西药结合的办法减少胆红素的产生[2]。茵桅黄口服液主要成分有茵陈、桅子、黄芩及金银花等,其作用有:①抗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抑菌、杀菌作用;②抑制机体变态反应减少红细胞溶血;③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减少肝损害;④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⑤参与酶的组成,调节酶的活性,直接参与机体的核酸、糖脂肪、蛋白代谢,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细胞的稳定性,从而免遭脂质过氧化物的损伤;⑥促进肠蠕动,因而有利于胆汁的排泄并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枯草杆菌和肠球菌两种活菌,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菌丛,把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及氧化产物[3]。一年多来,采用将菌桅黄口服液联合枯草二联活菌颗粒口服,有明显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及有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未见发生核黄疸,未见不良反应,加之此二药费用不高,预防性应用又不增加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4 参与文献
[1] 罗凤珍.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2(1):39.
[2] 高武红,张展芳.茵桅黄口服液辅以金双岐治疗新生儿晚期黄疸[J].中国医药杂志,2004,25(1):36.
[3] 吴瑞萍,胡亚姜,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