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感染,传染性很强,而且具有群发性。如果预防和监控不到位,将会引起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也有接触疱疹患者而引发水痘的。一般多发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患者也不少见。水痘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后可引起水痘,部分病人恢复后病毒可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可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引起带状疱疹。我院在2009年收治水痘患者31例,2010年收治115例。其中儿童128例,成人18例。
论文关键词:水痘预防,监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6例水痘患者从出现咽疼、畏寒、发热至出现皮损时间(前驱期)为1-2天,从发病到来院治疗时间为1-3天。发病前有104例水痘接触史。
1.2 临床表现 水痘患者水泡、红色丘疹、泛发全身。面部较重者72例;累及掌、趾者26例;24例伴黏膜损坏;130例剧痒;9例为坏死性血疱;13例出现大疱、破裂、糜烂;20例出现剧咳、胸痛;发热131例(T37.5-39.8°C);头痛89例。
2 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本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液中-65°C下存活 8年。
3 流行病学
3.1 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3.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3.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
3.4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较多,传染性较强。以感者解除患者后约90% 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集体机构易引起暴发流行,成人也可被传染。
4 预防措施
4.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接触病人或疑似患者应戴口罩、帽子。
4.2 清淡饮食,多喝开水,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水痘预防,增强体魄,但应避免过于疲劳。
4.3 流行季节可对生活用品、被褥、毛巾、餐具等进行消毒。
4.4 疫情严重时应禁止一切集体性活动,教室、宿舍应增加开窗通风时间。
4.5 流行期间可服板蓝根预防,每天三次,每次一包,连续服用五天。
4.6 疫苗:对水痘高危人群,可接种水痘疫苗预防该病。
4.7 紧急预防:在接触水痘患者72小时内,如怀疑感染可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防止发病,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生儿、未免疫妊娠接触者或免疫接触低下者的感染和疾病的发展。
5 疫情监控
5.1 及时就医论文格式。
5.2 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学生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皮疹等症状或体征,及时报告,即刻就医。
5.3 建立学生晨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生因病缺课应追查登记,监测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缺课学生的状况,并作好晨检工作的登记和报告制度,发现有水痘病例的学生要做好隔离。
5.4 患者隔离:对确诊患者隔离至首批水泡出现后5天,或至全部水泡干燥结痂。
5.5 密切接触者隔离:密切接触者不必隔离,但必须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末次与患者接触21天,并告知尽量减少与其他人接触,如果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发病,则按患者处理,未发病则解除观察。
5.6 对病人用品、书桌、餐台等固体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浸泡擦抹消毒,其他生活用品如衣服、被褥等也要立即紫外线暴晒消毒后再清洗和消毒。
5.7 对人群进行宣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正确认识,消除恐慌心理。
6 并发症
6.1 继发性细菌性感染 包括局部皮疹化脓性继发感染、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败血症等。近年来美国报道水痘患儿并发甲组链球菌感染(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多发生于出水痘的第3~6天时,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的蜂窝组织炎,或者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like syndrome ISLS),均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水痘预防,需特别注意及时采取防治的措施。
6.2 水痘脑炎 约1000~10,000个病例中有1例发生脑炎。多发生在病程第3~8天,少数见于出疹前2周或出疹后3周。病情轻重不一,症状和脑脊液所见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仿 ,病死率为5%~25%。其他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横断性脊髓炎、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等。
6.3 原发性水痘肺炎 多见于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损者。轻者可无症状,或只有干咳,重者有咯血、胸痛、气急、紫绀和发热等。严重者可致命,尤其在妊娠中后期感染危险性更大。体征不明显。肺炎症状多见于出疹后2~6天,亦可见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天。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凭X线6.4 其他 水痘与Reye综合征常发生于水痘后期,伴呕吐、不安和激惹,进展到脑水肿,脑部的病理改变与高氨有关,由于阿司匹林也被认为与Reye综合征有关,因此国外认为水痘感染时最好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心肌炎、肾炎、关节炎、肝炎等均少见。
7 讨论
从临床资料和水痘的流行病学可以看出,水痘的传染性强,具有暴发性.且它的并发症也很厉害,早期预防,掌握预防措施,及时监控疫情,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