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舒适护理在PICC日常维护中的应用

2015-11-06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舒适护理;日常维护;应用
  PICC系指由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广泛,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其最长留置时间可达1年,因此在带管期间的日常维护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2010年,将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68例PICC置管者的日常维护中,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68例;其中男25例,女43例,年龄13~74岁,带管时间95~357 d。
2 舒适护理
2.1  心理舒适护理:PICC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置管后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情绪,尤其是最初置管的2周内。因此,护理人员在置管成功后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及时解除患者的疑问,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帮助患者建立病友间的良性交往,具体由护士介绍置管时间较长患者向新置管患者讲述自己置管期间的感受和体验,共同讨论置管期间会发生哪些并发症,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护士给以引导解释,能有效减轻新置管患者的思想负担[1]。老患者的现身说法可起到单纯医护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
2.2  健康教育:PICC置管成功后,能不能达到预期地治疗目的取决于护士和患者的共同维护。因此带管期间的健康教育异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向其宣教带管期间活动的注意事项:置管侧手臂避免剧烈活动,禁止作过分的伸、拉、反复的折叠、提重物等动作。同时应向其强调放松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性。很多患者由于过分紧张,手臂不敢做任何动作,类似“骨折手”造成肢体血液循环差水肿、关节僵硬。其次向其宣教日常观察内容:每天观察敷贴有无卷边、脱落、起泡;观察导管有无回血、气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宣教要反复多次进行,强化记忆。这样患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无端的恐惧紧张。同时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与具体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行为,更好的适应环境。
2.3  治疗期间的舒适护理:治疗期间应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棉质上衣,便于输液操作及观察置管局部情况。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时注意动作轻柔,勿过分牵拉肝素帽,避免导管脱出移位。同时应避免使用大号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造成肝素帽的损坏。可将空针与头皮针相连既减少了反复穿刺又便于操作。输液过程中嘱咐患者放松手臂,可指导患者握弹力球,促进末梢循环,防止手臂水肿。
2.4  换药过程中的舒适护理:首先去除胶布和敷料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避免导管脱出。如患者汗毛较多或敷贴粘贴过紧不易撕脱时,可先用热毛巾袋敷2~3 min。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消毒时应避免用乙醇消毒新鲜的穿刺点,避免疼痛。同时应彻底清除皮肤表面附着的胶痕、污渍。暴露体外部分的导管在连接器与导管相接处,易随患者手臂活动时发生折叠,既易形成压疮又增加了导管断裂的风险。 因此应在导管摆放成U、L、P形后应先以无菌胶布固定,让患者活动手臂检查导管有无折叠,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导管摆放角度直到患者舒适。待消毒液完全干透后,再以透明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用指腹轻轻按压敷贴,轻捏导管及接头使其与敷贴完全贴合,遵循自中央至四周的原则采用无张力粘贴敷贴,避免产生空泡,使皮肤感觉舒适不紧绷。
3 小结
  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促使基础护理和护理研究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2]。通过开展对PICC置管患者的舒适护理,增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4 参考文献
[1] 段明明,冯  霞.心理护理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5.
[2] Kolcaba KY.The art of comfort eare[J].Image J NursSch,1995,27(4):28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