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ⅡAMA分值较对照组低,术中、术后感觉舒适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促进患者对治疗的护理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1]。手术护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操作配合而是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这也是国际化护理发展的需要。2010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111例,女89例,年龄18~80岁,平均36.1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普通外科手术100例,泌外科手术58例,骨科手术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模式:①术前舒适护理:于手术前1天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各项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个人信仰等。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术前访视要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姿势等,以了解患者的感觉,达到减少患者恐惧感的目的。②术中舒适护理:手术室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左右,患者进入后,友善地把患者接到手术间,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师,一切操作要稳、准、轻,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勿用床号、病名或手术名称代替患者姓名。麻醉时,帮助患者维持体位不动,轻声平静地告诉患者会有什么感觉。手术过程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允许喧笑和无谓的闲谈。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不随意议论或窃窃私语,泌外科及乳房手术者,更要注意言辞勿损伤患者自尊心。患者常对暴露身体感到羞怯,术中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要镇静、独立、快速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增加心理负担。③术后护理:护士于术后第2天进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询问是否下床活动,讲解术后下床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2]: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ⅡAMA)评定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得分愈高,焦虑程度愈重;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期间配合治疗程度按主动配合、基本配合及勉强配合三级标准进行评定,由手术室护士记录患者做各种配合时的情绪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ⅡAMA分值比较:观察组ⅡAMA分值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9±15.1)分、(123.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舒适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觉舒适的比率明显提高,感觉不舒适的比率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舒适度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术中术后
舒适不舒适舒适不舒适观察组10074(74.0)26(26.0)84(84.0)16(16.0)对照组10051(51.0)49(49.0)53(53.0)47(47.0)3 讨论
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3]。本文中采取舒适护理的观察组ⅡAMA分值较对照组低,术中、术后觉舒适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适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促进了患者对治疗的护理配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的同时也促进了交流,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李 辉.手术患者舒适需求调查与个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1355.
[2] 贾增美,许会玲,邢介红.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运用与探索[J].当代护士,2008,2(1):78.
[3] 孙百华,宋守华.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