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四肢多普勒探测仪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

2015-10-07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析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可行性及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0例患糖尿病3年以上患者全部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下肢血管的ABI(踝肱指数),并对ABI<0.9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对照,同时对高危人群逐一进行足部护理指导。结果: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查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对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危患者在出院时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结论: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实用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筛查方法,对高危人群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四肢多普勒仪;周围血管病变;护理对策
    通过四肢多普勒血流仪检测1年以上糖尿病史患者周围血管情况,能早期发现其微循环障碍,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或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史1年以上患者260例,年龄16~83岁,平均55.62岁,病程1~30年。入院时记录患者体重指数(BMI)、入院时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

1.2  检查方法:进行四肢血管多普勒检查前,让患者休息5~10 min。室温下,取放松仰卧位,先分别置充气袖带于双上臂,一般先右后左,用多普勒探头于肘部肱动脉处获取最早信号,测得双侧肱动脉收缩压(BSBP);再置相同袖带于双侧踝部,同样先右后左,用多普勒探头于足背动脉(足背动脉听不到时选择胫后动脉)处获取最早信号,测得双侧踝动脉收缩压(ASBP),然后计算ABI=ASBP/BSBP(同侧肢体收缩压之比)。

2 结果

正常ABI为1.0~1.3,ABI在0.9~0.97则可疑有下肢血管病变,ABI<0.9则可确定有下肢血管病变,ABI>1.3则下肢血管内有可能钙化。接受检查的260例患者中,有206例体重指数(BMI)、入院时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至少3项以上异常,其中有动脉钙化的4例,占1.54%,可疑有下肢血管病变者32例,占12.3%,明确有下肢血管病变52例,占20%,对明确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再行下肢血管彩超进一步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这些病例全部视为糖尿病下肢病变的高危人群。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讲解糖尿病基本知识、治疗的价值,以解除焦虑、紧张心理。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商讨制定饮食、运动计划,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于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1]

3.2  严格控制血糖:认真执行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方案;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稳定或控制差者每天监测血糖4~8次,使血糖尽快达标或接近达标,并能保持稳定;血糖控制稳定及控制良好或出院后每周监测血糖1~2 d,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

3.3  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每个月定期复诊检查,每3~6个月到医院进行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如硫辛酸0.6 g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避光缓慢静脉滴注,并给予Vit B1或甲钴铵肌内注射,15 d为1个疗程等。平时可按遗嘱口服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片,如:复方丹参滴丸、甲钴胺片等。

3.4  避免足部受伤:指导患者每天检查双足的颜色、温度、感觉的改变,穿鞋时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穿软底鞋或舒适、透气、柔软、宽松的鞋袜,不赤脚走路或穿高跟鞋;老年人冬天使用热水袋时,热水袋外层做好隔热防护,避免烫伤。

四肢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是借助动脉血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产生的压力来判断有无动脉病变和其严重程度,通过计算出ABI来评价血管的情况。降低的ABI是预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标志,其ABI<0.9时,特异性几乎为100%。该方法操作安全易行、无创伤、检测率高、患者易于接受,同时通过护理干预,减少或降低糖尿病周围血管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