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a)-0114-03
Ⅰ期临床试验(Phase Ⅰ clinical trial)系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某公司开展注射用兰索拉唑胃内24 h pH值监测及其PK(Pharmacokinetics)/PD(Pharmacodynamics)同步研究的Ⅰ期临床试验,该试验的目的是以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阳性对照药,比较受试制剂即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对照药即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健康受试者胃内pH值的影响,并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单次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次)的PK/PD研究,以期为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本院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试验基地之一,担任了此项抗酸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严格按试验方案筛选受试者,被纳入的20例受试者中,男、女各10例,年龄(23.40±1.51)岁,体重(56.60±5.80)kg,身高(166.00±6.00) cm,体重指数(20.67±0.95)kg/m2;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试验前2周内未用任何药品,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仪器是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的24 h PH值监测仪,包括便携式记录仪和2条电极导管。
1.2 方法
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试验前日晚入住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晚餐统一进清淡饮食,禁食10 h后于次日凌晨7﹕30~9﹕00开始经鼻放置pH电极至胃体部,记录胃内PH基础值后开始给药,即用5 mL注射用水完全溶解试验药物后再加入到50 mL 0.9%NaCl溶液中,以输液泵恒速静脉滴注,45 min滴完,并在用药前、用药开始后15、30 min及用药结束后0、15、30 min及1、2、3、5、7、9、12 h采静脉血3 mL,立即分离出血浆并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胃内pH值监测满24 h移去电极并及时清洗消毒,将记录仪连接计算机,进行PH值分析处理。
2 结果
本临床试验中,20例受试者对受试药物及24 h pH值监测仪持续24h胃内监测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用药、采血及置管操作中能积极配合研究者,无1例中途剔除。
3 讨论
3.1 与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沟通
3.1.1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一种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形式,是保护受试者权益最有效的措施。研究者向受试者耐心讲解试验的目的、内容、过程及试验的风险等,让受试者全面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试验中的配合要求。试验中受试者无需任何理由可拒绝参加或中途退出,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受试者可获及时治疗和相应补偿,受试者参加试验及在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属保密[1],让受试者体会到研究者始终将他们的安全与权益放在首位。只有在受试者权益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积极配合试验,从而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3.1.2 心理疏导 由于受试者是健康人,其最担心的可能是试验药物能否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应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与试验有关的信息告知受试者。10余次的采血和胃内pH值监测的插管且置管监测24 h,也让受试者产生紧张、恐惧等复杂心理,故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心理活动,须对症施护。如因担心置管与监测而出现的心理问题,置管前耐心、细致地向受试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意义,运用温和、鼓励的语言多与受试者交谈,以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置管与监测的成功率;因害怕采血而出现的心理问题,视受试者如亲人,多关心受试者,体谅受试者的心情,耐心解释,排除心理干扰,使受试者顺利完成试验。
3.2 用药、采血与置胃内PH导管三者之间操作程序的合理安排
严格遵守试验方案是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2]。因此,应先配置好试验药物并安装于输液泵上,且设置好输注速度,药物的配制方法与输注速度严格按方案执行,再在受试者两边手臂分别建立一条静脉通路,一边手臂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采取空白血样3 mL后用0.9%NaCl溶液3 mL封管,另一边手臂再用连接了吸有3 mL 0.9%NaCl溶液的5 mL注射器和肝素帽的头皮针穿刺,且用3 mL 0.9%NaCl溶液封管后将设置好输液速度的输液装置连接此条静脉通路,最后将校正好的电极导管经鼻咽腔插入胃体部,测定并记录胃内pH基础值后,迅速按下输液泵的“START”键,开始静脉滴注药物并按方案规定的时间点在静脉留置针处采集血样标本。这样安排,既保证了用药、采血、置管三者之间的操作程序完全符合试验方案要求,又符合了护理技术操作中血标本采集的原则。
3.3 试验期间的饮食与休息
严格按方案规定的时间点用餐与休息,即用药结束后4 h进中餐、用药结束后5 h午休1.5 h、中餐后6 h进晚餐,选用统一的标准餐,饮水量控制在800 mL以内。监测期间对受试者的饮食进行监督与管理,禁食烟酒、咖啡及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进酸性或碱性食物和饮料,以排除外源性因素对胃内pH的影响及食物对药效的影响;同时进食时嘱其细嚼慢咽,以免食物裹进导管造成不适。监测期间受试者可自由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亦不得长时间卧床,以免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监测期间按监测仪显示的时间,记录就餐起止时间、平卧起止时间,以便结合受试者情况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4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到认真巡视,仔细观察受试者用药后及24 h胃内pH值监测置管后的反应。抗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偶尔有腹泻、腹痛等;24 h胃内pH值监测置管后反应主要是咽喉部有不适、恶心等;这些均需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于受试者试验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及时报告给研究者,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并做好记录,以便将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3.5 24 h胃内pH值监测仪操作的注意事项
24 h胃内pH值监测是一种检测胃内pH状态的方法,其方法简单,并能精确灵敏地反映胃内24 h pH变化,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酸相关疾病的诊断及评价各种抑酸药的疗效[3]。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5.1 置管前的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本项检查成功的基本条件。按试验方案要求检查前2周内禁用各种药物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置管前禁食10 h,减轻插管时恶心、呕吐症状,避免发生意外;尽可能选用最细的pH导管,以免因导管过粗刺激唾液分泌和影响食管功能。本组受试者均选用细柔导管外径约2.1 mm、含外接参考电极的锑电极,置管前将pH电极置于标准缓冲液中校准备用。
3.5.2 插管时受试者的配合 插管时指导受试者并让其按指导要求积极配合是提高插管成功率及速度的关键。受试者取坐直位,轻轻地将导管插入鼻腔,感觉到导管进入鼻咽部时,指导受试者头前倾,直至下颌碰到胸部。导管进入鼻咽部后,嘱受试者正常呼吸并作吞咽动作,为让受试者更容易地咽下导管,可让受试者通过吸管吸水数口,将导管经鼻腔缓缓插入胃内,缓慢调整导管插入的长度,使pH电极置于所需位置,用胶布将导管稳妥地固定在鼻部或颊部[4]。
3.5.3 电极位置的确定 pH电极定位准确是保证结果可靠和可比的前提[5]。根据电极导管在体内的长度、pH梯度法,确定pH电极置在受试者食管下括约肌下缘5~10 cm处的胃体部,将涂好电极糊的外置参考电极置于受试者活动时最不易脱落的位置如胸部,固定前用酒精擦洗局部皮肤,使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嘱受试者在置管期间保持外置电极处皮肤干燥,防止电极脱落,pH导管插入后固定稳妥且记录插管深度,不可随意牵拉,否则将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率。
4 体会
(1)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和开发过程的重要一环,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是不可或缺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保护受试者权益最有效的措施[6],插管和用药前必须确定受试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充分知情;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原则,将受试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对于试验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还须充分重视受试者的心理变化,尽量避免因受试者心理变化而中途退出,影响试验进度。同时,临床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依从试验方案,如该抗酸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既要研究该试验药物对受试者胃内pH值的影响,又要研究其在受试者体内的PK/PD,试验中必须按试验方案要求去安排用药、采血与置胃内pH导管三者之间操作程序及进行血样的采集与24 h pH值监测仪上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才能达到试验的目的,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可靠。(2)动态监测胃内pH值目前已成为评价各种抑酸药物治疗某些酸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因此,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此药是否能够成功上市。在监测中应尽量选用细柔的pH导管,以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应用正确的方法确定电极安放位置,对pH导管和外置参考电极稳妥固定,避免信息的干扰,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率。试验中要求受试者严格禁食酸性和碱性及其他刺激性食物,禁用各种药物和随意饮水等,避免了外界因素影响药物体内过程及干扰试验结果,为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可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 北京:2003.
[2] 田少雷. GCP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J].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825.
[3] 高萍,张绍刚,张美艳. 老年人胃24hPH监测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3):382-383.
[4] 张颖,许兰薇. 24小时胃内pH值监测的护理体会[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1996,11(4):207-208.
[5] 李淑珍,杨见权. 24h食管PH监测中LES定位的体会[J]. 中国医师杂志,2001,3(增刊):84.
[6] 薛岚. 抗癌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的护理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