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儿科学论文

自制复位装置治疗早期小儿肠套叠19例的治疗策略

2015-07-28 1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 是小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大部分病例症状典型, 临床易于诊断[1]。早期空气灌肠复位, 疗效确切, 方法简便, 安全可靠, 是目前小儿肠套叠主要治疗方法。现将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08 年2 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9 例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 男14 例, 女5例, 年龄5个月至2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腹部彩超均发现腹部肿块, 可见“同心圆”征。
  1. 2 治疗:①观察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 补充液体, 预防脱水。②自制空气灌肠复位装置:准备一18号Foley气囊导尿管, 一台式血压计, 去除袖带, 留橡皮球囊备用, 一20 ml注射器, 一从听诊器卸下的三通管。将三通管连接血压计、橡皮球囊与气囊导尿管。③操作方法 治疗前可给予解痉镇静药物, 将患儿左侧卧位于放射检查床, 将气囊导尿管涂石蜡油后放入患儿肛门内约10 cm, 向气囊内注入20ml气体, 向肛门外牵拉将肛门堵住。然后平卧, 压迫橡皮球囊, 将空气缓慢注入结肠, 先用60 mmHg(8.0 kPa) 压力, 在X线透视下再次明确诊断后, 继续注入气体加压至80 mmHg(10.7 kPa)左右[2], 透视下见到杯口征消失, 回肠内气体突然增多, 腹部肿块消失, 提示复位成功。拔出气囊导尿管, 有较多气体及血便排出。④复位后回病室观察1~2 d,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 有无腹膜刺激征。此时患儿精神良好, 可安静入睡, 继续补液, 观察排便情况, 多为血便, 进食后大便颜色正常, 可以出院。
  2 结果
  本组19例小儿肠套叠发生部位均为回盲部, 均复位成功, 无肠穿孔等并发症。随访1年, 2例再发肠套叠, 均在回盲部, 再次空气灌肠复位均成功。
  3 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小儿肠梗阻的首要原因。必须及时明确诊断, 进行有效治疗, 否则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 甚至危及生命。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2岁, 尤以5个月至9个月大最常发生, 2岁以上逐渐减少, 男婴比女婴多。肠套叠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多伴有呕吐, 早期情况尚好, 病情延长, 病情加重, 可并发肠坏死、腹膜炎, 全身情况恶化, 出现脱水, 高热、嗜睡、昏迷、休克等中毒症状。常见肠套叠按其发生部位分为4型:①回结型:占85%。②小肠型:6%~10%。③结肠型:占2%~5%。④回回结型:占10%~15%。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肿瘤创伤及手术后和肠道的炎症性病变等。原发性肠套叠无明显的气质性因素, 占小儿肠套叠数的75%~90%, 成人仅10%~15%为原发性。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 特别是春秋季节, 可能与此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的病毒感染较多有关, 致肠蠕动失去其正常的节律性, 或形成痉挛, 可能是促成套叠的基本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 一般在生后数年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 致使回盲部游动性大, 是该部位发生肠套叠的主要解剖因素[3, 4]。
  小儿肠套叠主要治疗方法是空气灌肠或钡灌肠复位。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 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 而且有肠穿孔的危险, 若整复时出现肠破裂, 要比空气灌肠严重, 会出现钡剂腹膜炎, 甚至死亡, 目前很少用, 临床价值不大。相比空气灌肠的准确率达95%-98%, 复位率达90%以上, 操作设备比较简单, 技术也容易掌握, 易于开展推广, 尤其在基层医院。
  自制复位装置就是空气灌肠的一种, 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 便于操作。同时费用低, 住院时间短, 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空气灌肠治疗中需注意,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因患儿多伴有呕吐, 无法进食致缺水, 甚至休克, 注意补液, 预防和纠正脱水;灌肠前给予阿托品解痉便于复位成功;灌肠中气体缓慢进入, 可在透视下明确诊断, 在继续注气, 观察血压计, 控制结肠内气体压力, 不可盲目加压注气,以避免肠破裂穿孔, 空气灌肠压力控制在100 mmHg以下, 复位时也可以配合手法按摩[5], 以提高复位成功率, 如反复注气复位失败, 可考虑手术治疗;当杯口征消失, 回肠内突然进入大量气体, 肿块消失, 说明复位成功;复位后观察1~2 d, 若无异常, 再出院。选择空气灌肠患儿时, 不可盲目, 若超过48 h, 则复位成功低, 如患儿已经考虑出现肠坏死或复位失败且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 应尽快手术治疗。
  自制复位装置治疗小儿肠套叠有一定的复发率, 对于复发患儿再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仍很高。本方法采用自制整复装置, 易于制作, 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住院时间短, 花费低, 很值得推广, 尤其是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正, 王慧贞 ,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37-743.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9.
  [3]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9-260.
  [4]殷文良, 李书, 何良斌.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28例临床体会,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1):25-26.
  [5]李伟, 姚远, 洪安娟.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60例, 临床医学, 2011, 31(11):9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