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儿科学论文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和策略的应

2015-07-23 10: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容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情况中,儿科护理工作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较高,且往往纠结于某一护理细节问题上[1]。随着人们维权观念的逐步加强,护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越来越多的医院逐渐意识到转变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我院为防范儿科护理纠纷,特回顾分析收治的患儿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患儿120例(男49例,女71例),年龄1.5~9.7岁,平均(5.4±2.0)岁。病程7d~15d不等。
  1.2纳入标准[2] 所有患儿均因病情所需入住我院;所有患儿在护理环节均因护理细节产生护患纠纷;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问卷调查。
  1.3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向所有患儿家属发放,采取不记名方式开展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收回后,针对护理细节问题耐心询问,并结合所采集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引起儿科护理纠纷的因素,制定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2 结果
  调查表发放份数为120份,收回120份,患儿家属参加率为100%(120/120)。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引起儿科护理纠纷的因素有很多(见表1)。
  3 讨论
  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因素,患儿家属因素,医院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均会引起儿科护理纠纷。当前各医院务必要优化护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并注重细节管理,降低护患纠纷率。
  3.1细节因素所致的儿科护理纠纷
  3.1.1护士态度不良 本调查结果显示,因护士态度不良引起的儿科护理纠纷占比高达85.0%,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部分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激情不高,多持被动心态。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儿住院期间,家属都希望自己孩子少受病痛折磨,故而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要求不免略高,当护士并未达到家属要求时,就会出现不必要的对立情绪,引发纠纷。
  3.1.2护士专业素养不高 有些护士会因新入职,操作技术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尤以患儿静脉穿刺反复发生现象为主。此外,患儿的配合度较差,加大了护士护理难度,部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3],不排除有些护士会因心理素质差、精神过度紧张出现操作失误等,引起纠纷。
  3.1.3护士不掌握操作、沟通技巧 当护士态度严厉、专业性术语较多时,极易引起患儿家属的强烈反感,患儿也易产生恐惧心理。鉴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心理素质稍差的儿科护士便会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操作不熟练。尤其是在对患儿进行头部穿刺静脉注射时,前期若没有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一旦出现多次反复穿刺、患儿哭闹等现象时,家属便会产生出自己孩子是其试验、练习工具的心理;或在拔针环节,并未注意到缠绕在患儿头发上的胶布,就匆忙拔针,患儿因疼痛哭闹,家属不理解护士工作,多会因反感产生纠纷。
  3.1.4病房配置欠佳 儿科患病多呈现季节性特征,由于护士人员紧缺,护士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压力下,会影响到实际的护理质量,护理细节问题不免出现疏漏。如患儿住院时,办理手续时间较长,此期间患儿并未得到治疗,家属便会产生焦虑、担忧等情绪,加上部分患儿陪护人数较少,细节问题上处理欠妥当,家属会因护士关心不到位而产生纠纷。
  3.1.5其它细节因素 此外,病房若噪音太大、床铺欠整洁;护患双方法律意识薄弱等也是引起纠纷的关键因素。
  3.2防范对策
  3.2.1提升护士护理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 组织护士定期培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其服务意识,并针对具体的操作技能、法律常识进行指导和培训,倡导护士终身学习观。
  3.2.2优化护理队伍建设 护士资源配备上,增加一线护士的配备量,尤其是儿科,护士排班要合理,避免因高负荷工作影响到服务质量,力求将护理工作做细、做好。
  3.2.3提升管理职能,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要求护士转变工作态度和服务理念,工作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诚实谦虚、技术过硬、作风严谨,认真负责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并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家属建立融洽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巧权.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03):1520-15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