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儿科学论文

基于ESI的儿科学高被引论文计量分析

2023-12-09 15: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分析基本科學指标(ESI)数据库中儿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特征,为我国儿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8年ESI数据库收录的儿科学及儿科临床医学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论文的期刊分布、合作情况、国家分布、机构分布及研究热点。结果最终纳入885篇文献,分布在189种期刊中,其中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和Lancet刊登的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数量及总被引频次排在前2位;论文具有多个作者、机构及国家合作的特点;美国学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最多(449.0篇),我国学者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5篇,排名第10位;发文排名前10的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目前全球儿科研究热点主题涉及儿童肥胖、糖尿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结论合作是儿科学的高被引论文的重要特征,也是目前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高水平学术研究更倾向于进行国际合作,建议我国学者可以多重视与国际优秀儿科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关注学术发展动向,了解学科发展热点,同时也应重视我国儿童多发或高发的疾病以及我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专长。


  关键词:ESI;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儿童肥胖;糖尿病


  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2001年基于WebofScience(WoS)数据库建立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可以对科学研究绩效和科学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ESI高被引论文是指在约11年的跨度范围内,每年各学科领域(目前涵盖22个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在前1%的论文。高被引论文对提升国家、机构、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期刊的学术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该学科领域高水平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1]。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发表了一些关于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包括临床医学、妇产科学等领域,为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术期刊的办刊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2,3]。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儿童,儿童健康关乎未来,儿童疾病防治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儿科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医学学科,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但目前系统评价儿科学国际高被引论文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ESI数据库中儿科学2014~2018年的高被引论文进行计量分析,通过了解近5年来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合作、国家、机构分布以及研究热点,为我国儿科学者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WoS核心数据库(http://www.isiknowledge.com)。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文献研究内容必须和儿童或青少年健康与卫生相关。排除标准:信息不全的文献及发表于仅分类为妇产科学期刊关于胎儿研究的文献。


  1.3检索方法检索日期为2019年3月24日。在WoS高级检索中输入检索模式“SU=Pediatrics”,时间跨度选择2014~2018年,ESI数据覆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检索结果界面中选择“领域中的高被引论文”[4]进行精炼。在ESI高被引论文模块中以“clinicalmedicine”为检索词,检索2014~2018年间发表的所有临床医学高被引论文,共14008篇。将这些数据下载,进一步检索标题、摘要、或主题词中含有新生儿(neonatalorinfant)、儿童(childorchildren)、儿科学(pediatrics)或青少年(adolescent)相关字段的论文。再逐篇阅读摘要,确定论文为儿科学的研究范畴。将上述两个检索结果合并,去除重复的论文,最终纳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7分析文献的期刊、国家和机构分布以及合作情况。采用CiteSpace[5]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得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


  2结果


  2.1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2014~2018年,ESI数据库中共收录儿科学高被引论文885篇,被引频次5~3770次,共涉及189种期刊,总被引频次95405次。高被引论文篇数排名前10位的期刊见表1。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靠前的包括临床医学四大顶级期刊中的3种——NEnglJMed、Lancet和JAMA,这3种期刊上刊登的高被引论文量占所有论文总数的24.86%,被引频次占总被引频次的40.60%。前10位的期刊还包括3种儿科学期刊(Pediatrics,JAMAPediatr和JAmAcadChildAdolescPsychiatry),和4种临床医学权威性的专业期刊,分别属于公共卫生学科、血液学科、呼吸学科和心血管学科。


  2.2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885篇论文中,18篇为团体作者。将非团体论文的作者、机构、国家和基金数量分为5个区间进行分析(0、1、2~4、5~9和≥10),拥有≥10个作者和机构的论文数均排在第1。仅1位作者的文章只有14篇,占1.58%,作者的合作率达到98.42%;而署名≥10位作者的論文所占比最大(53.63%)。仅有1个机构署名的论文为42篇,机构合作率为95.16%;署名≥10位机构的论文占37.25%。只有1个国家署名的论文占46.02%,国家合作率为53.98%;标注≥10个国家的论文占8.42%。在基金数量统计中,有2~4项基金资助占比最高,占29.53%;无基金资助论文154篇,占17.76%,见表2。


  2.3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国别发文量位居前10的国家依次是美国(449.0篇)、英国(102.5篇)、加拿大(38.5篇)、澳大利亚(32.5篇)、德国(28.5篇)、意大利(23.5篇)、法国(22.5篇)、荷兰(18.0篇)、巴西(19.0篇)和中国(17.5篇)。中国位居第10位,在亚洲国家中处于首位,其中8.5篇为国际合作论文,4.5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署名两个国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发表2篇和3.5篇第一作者论文,见表3。


  2.4高被引论文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分析功能,绘制出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children、adolescent和infant出现频次较高,代表儿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riskfactor、prevalence、mortality、bodymassindex等词也因出现次数较多而成为图谱中较为明显的节点。进一步根据关键词聚类结果和论文的内容解读,得出10个内容较为集中的儿科学研究热点主题:肥胖、糖尿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电子烟、孤独症谱系障碍、新生儿、寨卡病毒、预防接种、肠道微生物菌群和二代测序技术。


  2.5高被引论文机构分布885篇高被引论文共涉及3053个机构,发表论文数排名前10位的机构为:哈佛大学(148篇)、伦敦大学(138篇)、美国加州大学系统(129篇)、费城大学(109篇)、波士顿医疗保健系统(104篇)、多伦多大学(94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85篇)、费城儿童医院(76篇)、多伦多病童医院(74篇)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70篇)。我国的研究机构中,发表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最多


  3讨论


  目前对ESI數据库分类的22个学科进行高被引论文分析有部分报道,但是对于二级、三级学科以及亚专业的分析还较少[3,6]。本文基于ESI数据库分析了2014~2018年儿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这些论文除了包括WoS数据库根据期刊所分类的儿科学论文,也包括了在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和其他专业医学期刊发表的儿科临床医学论文,较为全面的反映了近5年来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文量前10的期刊刊登儿科学高被引论文402篇,占所有高被引论文的45.42%,而剩余的483篇论文则分散在179种期刊上,符合文献分散规律。高被引儿科学论文首选影响因子高的综合性期刊,其次是各个学科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可见优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对优质稿源有较大的吸引力,而这些优质稿源同时也为这些期刊贡献了高被引频次,保证期刊的影响力。虽然我国在儿科学领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高被引论文研究热点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提炼,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儿科学10个集中热点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大的类别:①肥胖、糖尿病这类儿童慢性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罹患率增加了近30倍,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儿童肥胖还会持续至成年,发展为成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7]。高被引论文中肥胖研究占比最大,有45篇相关论文,平均单篇被引频次249。而且所有论文中被引频次排名前2位的论文(均超过3000次)都是关于肥胖的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也持续上升,肥胖儿童中有1/3伴随胰岛素抵抗,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良的孕期生长环境(妊娠糖尿病、肥胖、子痫等)和低出生质量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等)将增加日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措施势在必行[8]。②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〇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位居儿童肿瘤类疾病致死率之首。研究热点集中在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精确分子分型,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应用基因编辑新技术优化CAR基因结构来提高治疗的持久性和降低不良反应正积极地开展。〇b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头畸形:寨卡病毒主要由蚊媒传播并可引起急性传染病。妊娠期妇女感染后可引起死胎或严重的胎儿小头畸形。目前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小头症的临床诊断方法也不足、而且缺乏治疗特效药和疫苗,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但在我国仅有少量输入性病例。③精神和行为障碍:〇a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的重复行为等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约每40名美国儿童就有1名患有孤独症,我国儿童的患病率在1%左右[9]。近年来在病因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双生子和家族性研究阐明了遗传的重要性,同卵双生子共患病率为36%~95%,同胞患病率5%~18%,明显高于一般人群。20%的ASD病因可以用已知基因变异来解释。环境因素在ASD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产前和出生后早期是不利环境因素对ASD影响的关键时期。另外,表观遗传学也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社会交往为干预主要内容,以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疗法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〇b电子烟与青少年健康:电子烟会使原来不吸烟的青少年成为新的吸烟者,带来多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④新兴的研究方向或新技术在儿科学的应用:〇a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〇b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儿童健康: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免疫、神经、代谢等多种途径影响儿童发育与健康。“微生物-肠-脑轴”相互作用可以调节胃肠道机能和大脑神经发育功能,从而影响宿主行为,其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⑤儿童预防保健:包括疫苗接种预防儿童疾病和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等。


  建议我国学者可以多重视与国际优秀儿科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关注学术发展动向,了解学科发展热点。合作是儿科学的高被引论文的重要特征,也是目前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高水平学术研究更倾向于进行国际合作,相应学科的期刊工作者也可以多关注有广泛合作的稿源。我国科学家在保持关注国际研究热点的同时,也可以重视我国儿童多发或高发的疾病以及我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专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