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尽200篇。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精选了上述作品的精华,配以精彩插图,以便使读者更轻松地阅读。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夫从良过程中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的美好故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程国赋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三言二拍的传播作为考察对象,探讨三言二拍自明末至晚清的传播情况。具体而言,主要勾勒三言二拍的版本流传,分析其选本现象及改编现象,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地域、传播环境诸方面,联系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政策、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总结三言二拍的传播规律及嬗变特征,试图以此探寻明清时期同样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戏曲之间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了解明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不同时代文士心态的转换,阐述小说文体的发展以及小说观念的演进状况。本书项目来源: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广州市社科联第八次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暨南大学“211”工程项目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三言二拍版本流传……………………………………… (1)第二章 三言二拍的选本 ……………………………………… (11) 第一节 选本叙录 ………………………………………… (13) 第二节 选本研究 ………………………………………… (32)第三章 三言二拍的改编现象………………………………… (76) 第一节 三言二拍改编作品考述 ………………………… (76) 第二节 明末以来疑与三言二拍题材相关的其他作品考述 (115) 第三节 改编作品所体现的创作倾向 …………………… (127) 第四节 叙事艺术的新变 ………………………………… (172)第四章 传播主体研究 ………………………………………… (193) 第一节 传播主体的心理状态……………………………… (194) 第二节 传播主体与明清文学流派的关系………………… (199)第五章 传播地域研究 ………………………………………… (209)第六章 传播环境研究 ………………………………………… (219) 第一节 三言二拍传播的历史阶段划分…………………… (219) 第二节 清代禁毁小说运动对三言二拍传播的影响……… (226)附录一 三言二拍改编作品一览表 ………………………… (236) 附录二 明末以来疑与三言二拍相关的其他作品一览表…… (244)附录三 二十世纪以来三言二拍研究资料索引 …………… (247) 后记 …………………………………………………………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