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三言二拍相关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三言二拍相关论文题目

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去“中国知网”(CNKI)找一下吧我写论文从来都是在上面找材料的要是在学校的话校园网里应该就有入口要是没有校园网就在网上找一下最新的入口吧。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尽200篇。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精选了上述作品的精华,配以精彩插图,以便使读者更轻松地阅读。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夫从良过程中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的美好故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程国赋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三言二拍的传播作为考察对象,探讨三言二拍自明末至晚清的传播情况。具体而言,主要勾勒三言二拍的版本流传,分析其选本现象及改编现象,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地域、传播环境诸方面,联系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政策、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总结三言二拍的传播规律及嬗变特征,试图以此探寻明清时期同样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戏曲之间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了解明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不同时代文士心态的转换,阐述小说文体的发展以及小说观念的演进状况。本书项目来源: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广州市社科联第八次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暨南大学“211”工程项目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三言二拍版本流传……………………………………… (1)第二章 三言二拍的选本 ……………………………………… (11) 第一节 选本叙录 ………………………………………… (13) 第二节 选本研究 ………………………………………… (32)第三章 三言二拍的改编现象………………………………… (76) 第一节 三言二拍改编作品考述 ………………………… (76) 第二节 明末以来疑与三言二拍题材相关的其他作品考述 (115) 第三节 改编作品所体现的创作倾向 …………………… (127) 第四节 叙事艺术的新变 ………………………………… (172)第四章 传播主体研究 ………………………………………… (193) 第一节 传播主体的心理状态……………………………… (194) 第二节 传播主体与明清文学流派的关系………………… (199)第五章 传播地域研究 ………………………………………… (209)第六章 传播环境研究 ………………………………………… (219) 第一节 三言二拍传播的历史阶段划分…………………… (219) 第二节 清代禁毁小说运动对三言二拍传播的影响……… (226)附录一 三言二拍改编作品一览表 ………………………… (236) 附录二 明末以来疑与三言二拍相关的其他作品一览表…… (244)附录三 二十世纪以来三言二拍研究资料索引 …………… (247) 后记 ………………………………………………………… (308)

三言二拍的作品研究论文

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重要的选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蒙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时期。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第一人。今知署李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记》、(三国志演义》、(水游传》、(西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增补了《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集(七乐斋稿》。可惜后两种均已供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三言”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书四十卷,每卷一篇。这是冯梦龙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这部《古今小说》是“三言”中《喻世明言)的初版本。传本《古今小说》扉页有书铺天许斋的题识,其中说:“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且在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足证“三言”的刊刻是有计划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间应在最后一书《醒世恒言》刊行的天启七年(1627)。“三言”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构,历来被读者(包括研究者)称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小说家凌蒙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明白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其评介已很允当,但由于他们是同一代人,距离太近,对“三言”及他自己编著的“二拍”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估计还很不足。 《古今小说》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如果比较一下记录得较为原初(更本色或粗略)的《清平山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三言”所选诸篇已是艺术上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话小说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文人加工、创作的话本样式的文学佳作,得到首先是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它们把文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领文坛风骚,于是文学史家给“三言”类型的作品命名为“拟话本”。冯梦龙以及凌蒙初就是拟话本的两大家,而冯氏成就尚出于凌氏之右。其不可没的功绩就在于对前代通俗小说进行了一次具有总结性质的甄选、整理和润色加工,并且付梓刊布于世。他把这些原本的璞玉碾琢得更加熠熠生辉、炫人心目;他以市井百姓的人情好恶、伦理是非为标准去演说古今故事,为中国文学的滔滔长河注入了一脉喷涌的清泉。 迄今之研究者于“三言”多从小说历史和其主题内容的社会价值去挖掘阐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小说之为文学样式的另一本质属性的艺术的研讨,相比之下确乎下力太少了。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语言的隔阂了。“三言”用的是明以前的“迩言”(俚语),对于今人当然有许多费解之处。于是就须扫除障碍,下一番校注的功夫。 这部(古今小说)是许政扬先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流传三十五年,被学界公认为定本,是他对读书界一大贡献。 许政扬先生(1925—1966),浙江海宁硖石人。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后执教于南开大学。致力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学问功力渊博深湛,远胜常流。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一岁。(古今小说)校注之外,遗著编为《许政扬文存》。【目录】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追媪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第十一卷 赵伯升茶肆遇仁宗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第三十二卷 游鄷都胡母迪吟诗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皇甫妻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又和“二拍”合称“三言二拍”。 再这样搜索会有详细资料的

“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与同时代凌蒙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 都是中国话本小说的顶峰之作。姓名: 冯梦龙 又名: 别号龙子犹 又字子犹 字犹龙 性别: 男 生卒年: 1574—1646 所属朝代: 明代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代表作品: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同时期作家: 凌蒙初 夏完淳 作家生平: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为人旷达,治学不拘一格,行动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缚。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作文。在嘉定侯氏西堂读书时,与侯峒曾兄弟及其他名士,卷帙过从,文章往还。熊廷弼督学南京时,曾把冯梦龙视为隽才宿学,予以甄拔。但他自早年进学之后,屡考科举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曾以坐馆教书为生。万历末,冯梦龙应麻城田姓邀请,去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缇骑横行时,冯梦龙发愤著书,完成《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评纂工作。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任职期间,"政简刑清,首尚文学"(康熙《寿宁县志·循吏传》),曾编修《寿宁待志》。十一年秩满离任,归隐乡里。晚年仍孜孜不倦,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曲整理研究工作。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冯梦龙站在封建正统立场悲痛欲绝,他怀着中兴希望编了《甲申纪事》一书。清兵南下,他怀念故国,辗转于浙闽之间,刊行《中兴伟略》诸书,宣传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又有说是被清兵所杀。 "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一时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桃李兼栽花露湿,宓琴流响讼堂清。归来结束□东隐,翰□机专手自烹。"文并简所作这首《冯犹龙》诗,是对冯梦龙一生的最好概括。 文学思想:冯梦龙生平酷爱李卓吾文学主张,奉为蓍蔡,深受其影响。他明确地指出:"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凡事从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强,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于是公开主张"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情史序》),反对用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学传统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上,冯梦龙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学:一种是出自田夫野□之口的真文学,一种是荐绅学士乐道的假文学。只有自然地发于中情的文学,才算真文学,才能表达人的性情。《诗经》是善达性情者,而自六朝以来,诗被用以"见才"、"取士"和"讲学",便流于陈腐,不能再很好地表达人的性情了,于是演变为词,词增损为曲,套数,曲浸淫而为杂剧、传奇戏曲。文学的发展,文体的变化,"固亦性情之所必至也"(《步雪新声序》)。如曲不足以表达人的性情时,也"势必再变而是《粉红莲》、《打枣竿》矣"(《太霞新奏序》)。在冯梦龙看来,文学应该发于人的中情,表达人的性情,而人的性情,最为活跃,是推动文学发展变化的力量,某种文学一旦成了说教工具,它就会僵化,而被另一种足以表达性情的文学所取代。这种崇尚自然,提倡表达人的性情的文学思想,打破了以封建道统为衡量品评文学的原则,对御用、消遣和帮闲文学,无疑是一种批判和否定。至于认为文学有真假两种,提倡真文学,反对假文学,认为文学更迭过程就是田夫野□不断创新、新兴的活文学取代陈腐的死文学的过程,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卓见。冯梦龙就是在这种进步的文学思想指导下从事各项文学活动的。 民歌和通俗小说的提倡整理冯梦龙在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曾编印过两部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和《山歌》,收录了盛行于吴中的民间歌曲800多首。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矢口寄兴所为、荐绅学士不道、诗坛不刊的"私情之谱"。冯梦龙之所以喜爱,并冒着被攻讦的危险将它们编印成册,使之广泛流传,就在于他认为,这些作品均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山歌序》)。如《挂枝儿》中的《泥人》和《万离》等,写男女坚贞相爱,朴实自然,有情有理,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这无疑具有冲破虚伪而残酷的封建礼教束缚,去争取自由、幸福和强调人的价值的意义。刊行之后,风行一时,"举世传诵,沁人心腑","真可骇叹"(沈德符《野获编·时尚小令》)。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色情和庸俗趣味的描写,格调不高。 在通俗小说方面,冯梦龙也是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古今小说序》)这说明冯梦龙已意识到通俗文学在广大没有文化的市民和农民中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艺术影响,他提倡通俗文学,就是为使小说从单纯地供少数"文心"者思辨、阅读和消闲中解脱出来,而去适应广大"里耳"者的审美趣味。冯梦龙收藏了很多古今通俗小说。在天启年间,择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为人们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及其他小说"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有宋元旧篇,也有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但已难以一一分辨清楚。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都程度不等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应该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名教、传统观念是相违悖的。象卖油郎秦重之所以博得花魁莘瑶琴的欢心,就在于他的忠厚老实,知情识趣,尊重人的尊严;莘瑶琴决心委身于秦重,表示"布衣蔬食,死而无怨",就在于她看清楚那些衣冠子弟均是酒色之徒,无怜香惜玉的真心,这就在婚姻和爱情问题上提出了新标准:彼此了解、互相敬重的爱情。而门第、权势、富贵和等级被唾弃了。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礼俗去争取纯真爱情的意义。"三言"里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的作品。所以"三言"即表现了资本主义萌牙时期的新思想,又存留有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目。"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三言"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的刊行,不仅使许多宋元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明代天许斋刻本《古今小说》插图 冯梦龙尚有长篇小说两种:《平妖传》和《新列国志》。《平妖传》是增补罗贯中《平妖传》而成,回数增加了一倍,它完成于万历四十年前后。冯梦龙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提供了"妖由人兴"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描写上也有特色,但敌视农民起义的情绪强烈,因果报应的污垢浓厚,其社会价值和意义,远不及"三言"。《新列国志》是据余邵鱼《列国志传》"重加辑演"为一百八回,完成于晚年。它本于《左传》《史记》,旁及诸书,搜罗极富。考核甚详,凡列国的废兴存亡,行事的是非成败,人品的好丑忠□,一一备载,联络成章,但文采不足,少艺术魅力,难以与《三国志演义》相埒,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也不能与"三言"并论。 戏曲整理及其他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张。至于冯梦龙创作的传奇作品,传世的只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虽能守曲律,时出俊语,宜于演出,但所写之事,缺少现实意义。冯梦龙之所以重视更定和修谱工作,在于他看到当时传奇之作,"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曲律序》)的现象严重。为了纠正这种弊端,使之振兴,于是主张修订词谱,制订曲律,以期"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同前)。同时提出"词学三法",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在冯梦龙看来,一部优秀剧作,应该情真意新,韵严调协,词藻明白,文采斐然,案头场上,两擅其美。冯梦龙正是在这种主张驱使之下,从事传奇更定工作的。冯梦龙更定的作品达数十种之多,现可考者有17种,其中颇有不少名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梦》,袁晋的《西楼记》,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和《永团圆》,《占花魁》,以及《精忠旗》等。在更定过程中,冯梦龙强调关目的真实自然,合乎情理,突出中心,反对枝蔓。更定的《精忠旗》,便是以慷慨大节为主脑,突出岳飞忠君爱国和将士人民对他的爱戴。他还注重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使之生动鲜明。以更好地发挥"传奇之衮钺"的作用。在他更定的《酒家□》中,就曾给各种人物以不同的个性特征,"虽妇人女子,胸中好丑,亦自了了"(《酒家□序》)。对于音律,见原作落调失韵处,冯梦龙也总是按谱加以修改,以便于演唱。他要更定汤显祖《牡丹亭》的原因,便是认为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杰作,只是"案头之书,非当场之谱"(《风流梦小引》),冯梦龙更定的《牡丹亭》,与汤显祖原著的意趣,虽有所差异,但也的确使之便于用昆腔演唱。《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著名昆曲剧目,便有采用冯梦龙定本的地方。冯梦龙更定传奇的工作,对于纠正创作脱离舞台的案头化偏向,繁荣明末戏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戏曲表演艺术方面,冯梦龙也有不少精湛之论。他在《双雄记序》中提出,"歌者"必须识别调的宫商,音的清浊,不能"弄声随意"、"唇舌齿喉之无辨"。在更定传奇的眉评中,也时时"提示"演员,何处是"精神结穴"处,戏要做足;何曲演时不宜删略。要求演员应认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气质风度,以及其所处的艺术环境,演出神情和个性来。这表明冯梦龙在有意地探讨表演艺术的规律,并从理论上作了一些总结。 冯梦龙的散曲集《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从残存的数十首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散曲多"极摹别恨"之作。他的诗以通俗平易见长,虽不成诗家,但亦有可观之作。如在知县任上写的《催科》,其中便有"带青□早稻,垂白鬻孤孙"之句。正如钟惺所评:"下句更惨。二语出催科吏之口中,亦无可奈何之极矣。"(《明诗归》卷七) 此外,冯梦龙还曾参与校对精刻《水浒全传》,评纂《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并有笑话集、政论文等十余种传世,还撰有研究《春秋》的著作《麟经指月》。 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的。小说、戏曲方面,颇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有明一代唯冯梦龙一人而已。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尽200篇。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精选了上述作品的精华,配以精彩插图,以便使读者更轻松地阅读。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夫从良过程中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的美好故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程国赋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三言二拍的传播作为考察对象,探讨三言二拍自明末至晚清的传播情况。具体而言,主要勾勒三言二拍的版本流传,分析其选本现象及改编现象,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地域、传播环境诸方面,联系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政策、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总结三言二拍的传播规律及嬗变特征,试图以此探寻明清时期同样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戏曲之间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了解明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不同时代文士心态的转换,阐述小说文体的发展以及小说观念的演进状况。本书项目来源: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广州市社科联第八次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暨南大学“211”工程项目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三言二拍版本流传……………………………………… (1)第二章 三言二拍的选本 ……………………………………… (11) 第一节 选本叙录 ………………………………………… (13) 第二节 选本研究 ………………………………………… (32)第三章 三言二拍的改编现象………………………………… (76) 第一节 三言二拍改编作品考述 ………………………… (76) 第二节 明末以来疑与三言二拍题材相关的其他作品考述 (115) 第三节 改编作品所体现的创作倾向 …………………… (127) 第四节 叙事艺术的新变 ………………………………… (172)第四章 传播主体研究 ………………………………………… (193) 第一节 传播主体的心理状态……………………………… (194) 第二节 传播主体与明清文学流派的关系………………… (199)第五章 传播地域研究 ………………………………………… (209)第六章 传播环境研究 ………………………………………… (219) 第一节 三言二拍传播的历史阶段划分…………………… (219) 第二节 清代禁毁小说运动对三言二拍传播的影响……… (226)附录一 三言二拍改编作品一览表 ………………………… (236) 附录二 明末以来疑与三言二拍相关的其他作品一览表…… (244)附录三 二十世纪以来三言二拍研究资料索引 …………… (247) 后记 ………………………………………………………… (308)

三言二拍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导语:《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和凌濛初,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不同于之前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言二拍”中成长的女性形象

美娘那一觉直睡到天明方醒,覆身转来,见傍边睡著一人,问道:“你是哪个?”秦重答道:“小可姓秦。”美娘想起夜来之事,恍恍惚惚,不甚记得真了,便道:“我夜来好醉!”秦重道:“也不甚醉。”又问:“可曾吐么?”秦重道:“不曾。”美娘道:“这样还好。”又想一想道:“我记得曾吐过的,又记得曾吃过茶来,难道做梦不成?”秦重方才说道:“是曾吐来。小可见小娘子多了杯酒,也防著要吐,把茶壶暖在怀里。小娘子果然仕后讨茶,小可斟上,蒙小娘子不弃,饮了两瓯。”美娘大惊道:“脏巴巴的,吐在哪里?”秦重道:“恐怕小娘子污了被褥,是小可把袖子盛了。”美娘道:“如今在哪里?”秦重道:“连衣服里著,藏过在那里。”美娘道:“可惜坏了你一件衣服。”秦重道:“这是小可的衣服,有幸得沾小娘子的余沥。”美娘听说,心下想道:“有这般识趣的人!”心里已有四五分欢喜了。

这是《三言二拍》“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的部分描写,只因这段知冷知热,花魁女自此芳心暗许,最终卖油郎抱得美人归,须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花魁女深知表面的浮华不如放下身段的嘘寒问暖,那些达官贵人哪里能有秦小官人的关怀备至?大抵女子渴望的还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爱。

遍翻《三言二拍》,描写烟花女子居多,但这些烟花女子质本清洁,只因身世坎坷,误落风尘,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真爱,争取幸福。这些女子大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又慧眼识人,不以貌取人,不贪图富贵,甚至倒贴家私只为求得与有情郎相伴终身,即使没有那么幸运,不能觅一佳侣,明珠美玉,投于盲人,比如杜十娘之遇李甲,亦表现得自尊自爱,恩怨分明,怒沉百宝箱,不随波逐流,让人可亲可叹。

还有“钱舍人题诗燕子楼”里的主人公关盼盼,在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建封死后,独居燕子楼。一日收到白居易的“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只一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这首诗后,愁锁双眉,泪盈满脸,悲泣哑咽,告侍女曰:“向日尚书身死,我恨不能自缢相随,恐人言张公有随死之妾,使尚书有好色之名,是法公之清德也。我今苟活以度朝昏,乐天下晓,故作诗相讽。我今不死,谤语未息。”遂和韵一章云:“ 独宿空楼敛恨眉,身如春后致残枝。舍人不解人深意,讽道泉台不去随。”后很快抑郁而终。

《三言二拍》里的女主人公们不仅貌美如花,才华横溢,亦是重情重义之辈,相反那些男主人公们倒显猥琐。且看白娘子和许仙的'初遇是多么的浪漫!后来又是怎样的冷静收场!

“摇不上十数丈水面,只见岸上有人叫道:“公公,搭船则个!”许宣看时,是一个妇人,头戴孝头舍,乌云畔插着些素钡梳,穿一领白绢衫儿,下穿一条细麻布裙。这妇人肩下一个丫鬓,身上穿着青衣服,头上一双角害,戴两条大红头须,插着两件首饰,手中捧着一个包儿要搭船。那老张对小乙官追:“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一发搭了他去。”许宣道:“你便叫他下来。”者儿见说,将船傍了岸边。那妇人同丫罚下船,见了许宣,起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深深道一个万福。许宣慌忙起身答礼。那娘子和丫授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许宣。许宣平生是个老实之人,见了此等如花似五的美妇人,傍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也不免动念。那妇人道:“不敢动问官人,高姓尊讳?”许宣答道:“在下姓许名宣,排行第一。”妇人道:“宅上何处?”

自此演绎了一场短暂的人妖之恋,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在法海的影响下,许宣却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颇有后悔贪恋红尘之意,比起敢爱敢恨的白娘子来说,真是不及多矣!

《三言二拍》里成功地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敢于追求自由爱情,做出与传统理法不相容的举动,追求个性独立与解放,犹如一朵朵璀璨的烟花在封建社会里绽放出最灿烂的人性之美!

在冯梦龙“三言”里,商人妇的形象代表着妇女解 放倾向的先驱者,具有与以往形象迥然不同的人格魅 力,可以窥见整个社会的风貌。 有的形象是对封建礼 教的蔑与批判,有的则表现出对善的肯定,有的 对顺应时代的赞赏,还有的则是通过对恶的批判来希 冀唤醒世人的良知。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形象比较多,著名的有:《警世通言》之《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名妓女苏三(玉堂春);《醒世恒言》之《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妓女花魁莘瑶琴;《警世通言》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名妓杜十娘;《喻世名言》之《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的妓女柳翠和吴红莲;《喻世名言》之《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妓女陈师师等;《二刻拍案惊奇》中的严蕊;

三言二拍男性形象毕业论文

郭孝子是个典型的“孝子”形象。

郭孝子姓郭名力字铁山,“孝子”之名因其一生事迹而得。郭父曾在江西为官,宁王起兵时降过宁王,宁王兵败后被朝廷通缉,逃窜在外。郭孝子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历尽磨难,初衷不改。

这种近乎发痴的孝敬,其实正是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体现,在家痴孝,在国必愚忠,这是封建专制国家的统治者最欣赏的。在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出一种专制社会中的扭曲人格。

扩展资料:

37回,杜少卿遇到一位郭孝子,自称走遍天下,千里寻父。他说他的父亲“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后来逃走。杜少卿对他寻父的义举十分钦佩,不仅盛情款待,更和朋友虞博士等人慷慨赠金。郭孝子辗转寻到成都郊外的一座庵里,遇到已经成为老和尚的父亲。

然而,老和尚说什么也不认郭孝子,自称自己从来没有儿子。无论郭孝子怎样痛哭恳求,老和尚都不承认自己是他的父亲。作者并没有标明这老和尚就是王惠。历史上,“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肯定不止王惠一个人,可在这本书中,却只有王惠一个。

(一)守义求利型的商人形象《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义利”之别是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提出来的,“义”追求的是精神上的道德完善,是传统道德观的核心部分,而 “利”作为义的对立面,则是指一己之私欲,所求的是为人们所不耻的物质利益。所以儒家思想要求人们“舍生取义”而不是 “见利忘义”商人重 “利”的价值观与传统道德的“义”构成尖锐的矛盾。商人经商获利因此受到轻视。是为君子所耻的.但明中后期顺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求利”思想,李贽公开高举利的旗帜,宣扬“私者,人之心也”“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认识到谋利是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具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的。因此在冯梦龙小说中“求利”不再是商人的污点,“义利”在商人身上和谐统一起来。在“二拍”中作者进一步突破传统的“义利”观,小说中的商人在义,利两者面前更加倾向于利,然后才选择义,逐利之心比“三言”中的商人更甚, “三言”中的商人求利作者往往都从 “义”的角度来强调他们的勤劳经营,而在 “二拍”中商人的求利之心更为坦荡,《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龟龙壳》明朝成化年间 “倒运汉”文若虚本是一个破产的商人,因与朋友一同出海巧遇龟龙壳而一夜暴富.小说与 “三言”相比商业氛围更浓,毫不掩饰对利的追求,打破了传统文化中买卖公平的原则,但小说丝毫没有透露出指责之意,并且的到人们的认可。这与当时商人对从事一本万利的海贸趋之若骛有关。 “元来这边的中国货物拿到那边,一倍就有三倍的价钱,换了那边的货物带到中国也是如此,一往一回却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们都拼死走这条路”(11)可见当时的商人好利欲望多么强烈,因此小说大胆对商人这种冒险精神进行肯定,肯定他们靠“转运”“投机”致富,靠冒险发财,肯定他们期待暴富的心理。(二)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晚明人文思潮冲击文坛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便是以情抗理,李贽所表举的“童心说”就是强调抒发真情,汤显祖也公开宣扬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情在而理亡”(受这股思潮的影响,冯梦龙也高扬情的旗帜,公开宣称“我欲立情教,教诲汝众生,”“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熟知情为理之维乎?”这种疑经非儒去浮理,广人情思想,体现了晚明时代精神。儒家讲究“温柔敦厚”的儒家教化。而宋明理学以“天理”来压抑人情人欲,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冯梦龙有感于理学对人心的摧残,主张用人的情感来感化众生和社会,在“三言”中许多作品都表现对情的高扬,《卖油郎独占花魁》便是典型代表。小说突破了对商人持有偏见的传统观念,表现和赞扬了商人重情的品质。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商人情和利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认为商人求利而轻情感,卖油郎为人讲仁义,讲信用,忠厚老实,在他身上闪烁着传统道德的光辉。这种宣扬‘人情美’的作品,体现了充满活力的市民思想和审美趣味,也冲击封建礼教习俗”。小说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商人只重利轻感情的偏见。(三) 诚实守信型的商人形象“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为人们所接受,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最平常的行为规范,但最容易被人接受的道德原则,也往往最容易被破坏。特别是商业活动中,充满着欺诈,在奸商那里,欺诈成为其获取利润的最常见手段,甚至习以为常。但“三言”中的部分作品打破这个陋习,以超越传统的目光来重新审视明代商人,将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融入商人的灵魂。《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是典型代表,小说写道:“间壁客房中住着的也是个贩香客人又同是应天府人氏平昔间看他少年诚实。”“原来李英也是从幼跟随父亲外出经纪”从以上看她选择李绣英是因为一是同行,对贩线香有一定经验;二是同乡,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三是忠厚诚实,也是黄看中李的最重要的一点。选中人之后,黄李二人义结金兰充分发挥合伙在人力和资金的优势,提高效益,“轮流一人往南京贩货,一人住在卢州发货讨帐,”双方以诚相待,财务管理公开,黄“收拾资本,都交付与李英”,李英剩下的财物,和那帐目,也交付与黄,但是两边买卖毫厘不欺”。正因为诚信不相互欺诈生意红火长久。李和黄合伙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对顾客同样如此。小说打破了对商人之间永远只有的利益的常规,改写了商人尔虞我诈,相互欺瞒的奸商形象,弘扬了传统文化倡导的诚信观念。

这篇汉语言毕业论文是本科还是专科?

三言二拍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1.连续出版物的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外名可缩写,缩写后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2.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C].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文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告 标引项顺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