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姐出品
公益短片《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中,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在家暴的环境中长大。
爸爸酗酒,经常家暴妈妈。
有一次,因为一条裙子,妈妈被狠狠打了一顿,她上前想要阻拦,结果被爸爸抱摔,追着跑出了家门。
妈妈从不关心她和弟弟,爸爸冷漠又自私。每次家庭战争,她都和弟弟在一旁无动于衷。
后来爸爸因为家暴被捕,妈妈也失去了监护权,她被彻底遗弃。
直到她遇到了养母,才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养母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疼爱,给她关心,让她幸福。
有一天,养母送给她了一条漂亮的裙子。
这条裙子让她想起了年幼时,父母因为一条漂亮的裙子,撕打的场景。
于是她朝着养母大吼大叫,甚至还当场撕毁裙子。
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被抛弃、被忽视的孩子,那种心理强烈的情绪攻击,让她变成了一个愤怒的人。
童年,是孩子一生的底色。
很多成年人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却不知孩子早已将记忆刻进生命里,并被它控制着。
心理学家费洛伊德分析:
严格来讲,童年受过的伤害,可能需要一生来治愈。
01
童年的创伤,可能会“毁掉”孩子
《隐秘的角落》中的乖小孩朱朝阳,一直都是“别人家孩子”,成绩优秀,又非常懂事。
父母离婚彻底改变了他。
父亲离婚再娶,他多了一个妹妹。
父亲对他漠不关心,连他考了全校第一,都是从牌友的口中得知。
可是父亲却十分疼爱妹妹,纵容妹妹经常欺负羞辱他。
他开始心里不平衡,慢慢变得孤僻,甚至经常遭人欺负。
当老师向妈妈反映这个情况时,妈妈说:“我儿子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她经常这样骂朱朝阳:
“你爸有什么好的?你以为你爸爸是真的爱你吗?如果爱你,就不会抛弃我们。”
朱朝阳忍受着爸爸的冷漠、妈妈的控制、妹妹的欺辱和同学的霸凌,在畸形的环境中,人格慢慢发生改变。
朱朝阳的命运本不该如此。
是父母用自身的过错,将他一步一步逼向绝境。
有人问:一个人心里受过伤,能被时间治愈吗?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童年与父母相处模式,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
那些童年被伤害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无底洞,怎样都不能被填满。
02
不被爱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
心理学有一项研究表明:
一个人从小越缺乏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容易变得偏执。但凡长大后拥有这个东西时,就会竭尽全力的去想要更多。
孩子的童年,越缺少什么,长大后就越想得到什么。
阿娇1岁时,父亲就离世。
后来母亲改嫁,就把她寄养在不同的家庭。光是幼儿园她都换了6所学校。
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很多时候,她会向母亲诉苦,母亲却让她“懂事一点”。
被冷落、被忽视让她越来越渴望爱。
她说:想从头再成长过,我好像没有童年一样,我希望有一个开心的童年。
她其实内心极度渴望爱,但又十分缺乏安全感。
在节目《爸妈学前班》里,她和丈夫相处时,总会保持距离。
这样的阿娇太过于冷漠,那是因为她太缺乏安全感。
被忽视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想要拼命的寻找爱来弥补,但却怎么也要不够。
一位网友说:
小时候不被重视,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小时候在语言暴力下长大,长大变得极其不自信;小时候在父母争吵中度过,长大后变得不信任感情。
父母只把孩子当小孩,冷落和忽视孩子的感受,才让孩子的安全感越来越少,最后学不会爱自己,也学不会爱别人。
而孩子唯一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用一生来治愈。
03
修复童年创伤,自我疗愈很重要
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无法选择,发给你什么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承受着来自父母带给自己的那一份伤害。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心理创伤。如果要走出来,自我疗愈是根源。
1)心理上不要太束缚自己
张若昀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异。
母亲弃他而去,父亲也另组了家庭。他从小就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但是,他却这样说:“ 孤独就是孤独,过去了也就接受了,不要老去想他就像在乖某一件事。”
在他的认知里,那些无法改变的伤痛都是父母给的,与自己无关。
所以,他活得特别通透。
其实,一个人要从不良情绪和行为中走出来,就要先改变认知。
也就意味着在思想上要与原生家庭分离。
贝弗利•恩格尔推荐过一个叫“自我悲悯”的疗愈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摆脱童年创伤带来的困扰。
它包括: 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鼓励。
简而言之就是要接纳自己,它是一个人获得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它会让人有一种,如果我“被接纳”就会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何接纳自己?
•对着镜子大声喊出自己的烦恼,把曾经的伤害说出来,接纳过去。
•深夜与自己对话“我为什么会这样”,找到心理不平衡的根源。
•最后利用旅行、冥想、打坐的方式净化心灵。
只有学会接纳自己,才能用欣赏和期待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2)保持与父母的界限感
如果拎不清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而它的负面影响是自我怀疑、敏感而自负,会始终陷入悲伤情绪之中。
只有让自己保持与父母的界限感,才能摆脱父母的禁锢,找到自己的价值。
• 必须要经济上独立:
经济上的独立,能够塑造独立的人格,不会局限于过去的伤痛,它可以帮我们重新建立自己的感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会让自己觉得是一个有用的人。
• 与父母保持心理界限:
这种心理界限指的是:
在社交还与 情感 活动中,不过多听从父母的意见;
在行为上,不过多依赖父母;
在思想上多点自己的主见,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
只有与父母分离,才能在精神上获得自由,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当感觉疲劳时,给自己一个最简单的拥抱:
“我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了”,在接受过去的事实后,把自己变强大。
这是自我的价值,去吸引别人的目光。
04
用温暖做家庭的底色,才是幸福的根源
孩子在童年受到的创伤,都需要时间来治愈。
有些人能从原生家庭走出来,而有些却被它禁锢一生。
与其让孩子一生都治愈自己的创伤,父母能给的最大幸福就是用温暖来奠定孩子一生的底色。
作家冰心讲了这样一件事。
在她小时候,问母亲: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当时妈妈用面颊抵住冰心的额头,温柔地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回答,滋润了冰心整个童年。
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对性格、行为、心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一生的幸福。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之后无法避免孤独感。
而小时候,父母给足关爱,会在潜意识里,给足孩子一生的阳光与温暖,照亮他的心灵。
如果非要选择一种可以让孩子治愈的童年,那就是用原生家庭作为幸福的底色。
让他懂爱、学会爱、努力爱,这才是人生最幸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