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的重任,同时又要进行艰苦的消防业务训练,生活在特殊警营环境里面的消防战士被看作是保一方平安的"救火神",在常人的眼里,我们总是"烈火金刚"的化身。但是,在战友们看似坚强的外表下也隐藏着脆弱的心理,各种压力无时、无处不在,我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焦虑、压抑、郁闷等不时地困扰着我们,甚至使少数战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官兵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提高适应各种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成为当前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减少事故苗头、预防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把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适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加强消防官兵的心理调适,不仅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为消防官兵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部分战士由于生活阅历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经受不住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遇到挫折或各种应激性刺激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一些消防官兵之所以容易出现焦虑、忧患、矛盾、彷徨、萎糜不振、强迫、自杀等心理现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加强消防官兵心理调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思想上、认识上的启发和引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军人的头脑。一是把开展消防官兵生活指导作为心理调适的切入点,二是要把引导消防官兵处理好人生矛盾作为心理调适的着力点,三是把引导消防官兵树立奉献观念、成才观念、竞争观念作为心理调适的落脚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消防官兵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二、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预防心理疾病,培养消防官兵健全人格,增强其对警营的适应能力,提高官兵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一些消防官兵出现心理问题与他们缺乏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有很大关系。针对消防官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消防官兵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部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性心理、挫折心理、适应心理等基本心理卫生知识。把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之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警营文化小天地等现有条件和设施,大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官兵防范意识;积极组织文艺演出、演讲、知识竞赛等大项活动,把官兵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作为主题,通过具体活动加以说理和澄清;借助视听设备,放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碟片,不断提高官兵加强心理健康的防护能力;结合友邻或以往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组织编写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小册子,订购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供官兵闲暇阅读。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情绪相对稳定,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以达到心理平衡。三、加强心理训练,完善消防官兵的心理防御机制一些消防官兵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单靠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还必须切实根据消防官兵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的规律、根据官兵心理素质的差异,加强心理训练。特别是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部队要把心理训练纳入军事训练的计划之中,借助操课训练等机会,在官兵中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比如,挫折训练、吃苦耐劳训练、情绪稳定性训练、适应性训练,等等。消防官兵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比社会上其他人更多的心理压力,比如亲人亡故、家属下岗、家庭婚变、个人进步受挫、婚恋受挫、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等,这些应激性刺激或挫折、失败往往会使他们的心理平衡遭到破坏,并可能导致焦虑、自卑和痛苦等心理反应。这时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自我调节,化解困境,消除因各种应激性刺激导致的心理不平衡,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往往使他们走向极端,极可能导致破罐子破摔、痛不欲生、精神失常等后果。所以,心理调适要引导消防官兵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艺术,增强心理素质和竞争力,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四、建立预防、监测网络,增强对消防官兵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对于消防官兵的心理问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各种预防、监测网络,利用家庭、社会方面的力量,及时消除对军人心理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改善官兵的心理环境。加强对消防官兵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家庭、部队、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作为家庭,一是注意幸福家庭氛围的营造,让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二是不能把有病的青年送到部队,增加部队负担,影响部队声誉;三是部队、家庭搞好配合,主动向部队反映子女入伍前的各种情况,包括入伍前战士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使部队对战士的引导和教育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鼓励战士安心服役、团结同志、刻苦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亲情的原因,战士更容易接受家人、亲友的劝告,反而对部队干部骨干有逆反心理。部队要重视研究新形势下消防官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一是要努力为每一名官兵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警营环境,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思潮警营的影响;二是要有组织地与地方交流。比如通过和地方团组织联系,把过去个别零星的分散的同地方青年的交往,变成利用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集体组织开展"警民联谊会"、"卡拉OK大奖赛"、"篝火晚会"、请地方企业家谈企业改革等,既有利于部队管理,密切官兵关系和警民关系,又满足了官兵人际交往的愿望。三是要大力加强培养两用人才的工作,利用社会办学的优势,引导官兵自学成才,把官兵的注意力引导到学知识、求知成才上来。作为社会,一是新兵体检要增加心理测试内容,防止将患有精神疾病者进入部队,应尽量避免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和个性心理素质明显异常者入伍。要把好新兵质量关,新兵体检应有专门的精神病医生参与,不仅注重躯体健康,也要注意心理健康,逐步开展有关心理素质方面筛选,确保兵员质量。二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主旋律,抵制各种封建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侵蚀;三是不断提高消防官兵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二)部队、院校、医院三级协调作为部队,一是是建立消防官兵心理档案。该档案应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因素、建议与忠告四部分内容。二是加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关心。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部队都没有派人到医院看望患病人员,对精神病人认识有误区,有歧视,病号对此反映很大。病号认为"部队不要我们了,不然怎么不来看我们",这无疑给他们本就受伤的心理又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康复。据医务人员反映,有的病号病愈后,通知所在部队来接人,但有的部队迟迟不来。有的领导把精神病人当做包袱,千方百计地把包袱摔掉,一旦送进行医院,就再也不管了。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部队除了要及时把心理病员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调适外,在消防官兵住院期间,部队要经常派人到医院看望病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协助医院搞好患病人员的心理治疗。联系心理医院定期到部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定期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状况,回答消防官兵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消除官兵的心理隐患,对有心理问题的人及时予以必要的处理和诊治。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和精神病专科中心,应加强对基层防治人员精神科知识培训,以使基层单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或送专科医院治疗。院校要做好心理专门人才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心理调适培训班,及时为部队输送懂心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