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江大河》掀起了收视狂潮,该剧讲述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一群先行者在变革浪潮中不断 探索 和突围的浮沉故事。 【恢复高考】 30岁考大学 钳工圆梦当小说编辑 网上有个调查,《大江大河》中最打动你的情节是什么?得票最高的是电视剧开头,宋运萍宋运辉姐弟俩因出身不好上不了大学的桥段。在那个时代,参加高考,是改变人们命运最直接的方式。 当年参加高考前,姜胜群已在哈尔滨一家工厂当了八年钳工。71岁的姜胜群回忆道,1965年初中毕业,父亲曾问他:“有啥打算?”他回答:“考高中。”父亲沉吟一会儿,说:“你还是考中专吧!”虽然他成绩优异,可全家七口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难以为继,早点儿参加工作,能帮家里减轻负担。1977年恢复高考,30岁的姜胜群又燃起了上大学的希望,最终考上了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1982年姜胜群毕业,《小说林》杂志邀请他到编辑部工作。当工人时,他就是个文学爱好者,经常参加文学期刊、报社副刊举办的讲座、培训等活动。现在,大学毕业了,自己也可以当编辑了,这是当工人时做梦都不敢想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文学杂志的“黄金时期”。纯文学刊物《小说林》,邮局发行近三十万册。那时全是信封邮寄稿件,每天办公桌上都摞着厚厚的稿件。虽然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这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2008年退休后,姜胜群先后被《小说林》编辑部、哈尔滨市作家协会返聘,继续做编辑工作。他自己也尝试文学创作,小小说《纳闷》被《小说选刊》转载,出版了小说评论集《秋》,《杂文月刊》上几乎每期都有他的作品发表。 退休后,老伴一直劝他不要再工作了,趁着还能走动多去 旅游 。可姜胜群更愿意陶醉在文字的天地中,早已把作品当成美景欣赏。“三十而立,抓住机遇。从普通工人,到参加高考上大学,毕业后圆梦当文学期刊编辑,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幸福的!”姜胜群笑道。 【进城打工】 靠烤烧饼买了两套房带出徒弟去韩国创业 《大江大河》中杨巡从卖馒头开始,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而进城务工人员姜海全靠烤烧饼的手艺,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发家致富,买了上百平方米的房子,还获得了“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62岁的姜海全老家在巴彦。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哈尔滨帮亲戚烤烧饼,发现收入不错,当机立断,把家里的几亩地租了出去,又向亲戚借了些钱,凑了三四千元,带着妻子和女儿在哈市北安街租了个铁皮房,卖烤烧饼。 “那时候真遭罪呀!铁皮房白天是货摊,晚上是一家人睡觉的地方。房子冬天漏风冷得要命,夏天又热得要命。”姜海全回忆道,那时候他每天凌晨两点多就起床烧水和面。一家人起早贪黑、勤劳肯干,他们家的烧饼外酥里嫩,很快就出了名,后来还入选网友评出的“冰城十大好吃烧饼”,收入颇丰。1998年,一家人在通达街买了一套50多平的房子。等到2008年儿子结婚时,姜海全在江北给他买了套使用面积120平的房子,女儿成家后,也在南岗繁华地段买了校区房…… 姜海全不仅手艺好,人也实在,有学徒想学烤烧饼,他就毫无保留地教给人家,广州、深圳都有远道来跟他学手艺的。一个哈尔滨老乡娶了韩国媳妇,两人回韩国时带了他做的烤烧饼,韩国的岳父岳母品尝后赞不绝口,并让女婿回哈尔滨跟老姜学手艺,“这么好吃的烤烧饼,在韩国能卖到8块钱一个,你要有这手艺,在韩国生活不成问题。” 如今大学毕业的儿子,也被老姜拉来做烧饼生意。小姜还搞起了“互联网+”的模式,在网上卖烧饼…… 【下海经商】 从学徒工到茶行老板如今建群带头做慈善 1970年出生的张宇晖,1988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工厂当了钳工学徒,可他不甘心一辈子在车间里,一边上班,一边读夜大,1995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毕业证。1998年,他凭着韧劲和闯劲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钢铁贸易公司。十年来,张宇晖有过志得意满,也有过挫折失意,渐渐地,心灵如茶一般趋于平静,也开始思考,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2008年,从小就对喝茶情有独钟的张宇晖,怀着对家乡茶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开了一家茶行,并在哈尔滨开发区和道里区两个黄金地带建立了大型的茶道艺术体验中心。 张宇晖是个颇具洞察力的人,在他看来,互联网推动了进步,微信更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2013年,在微信可以建群的时候,他就把老友们用网络“牵”在了一起。群里每天从买房子到买家具,各种生活所需,便利了生活。这种好处被挖掘出来后,张宇晖又把自己在其他行业认识的朋友加入进来,很快就加满了500人,他也成为了哈尔滨较早成立500人大群的群主。随着“爱生活”群的声名鹊起,想要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分舵”也在众多粉丝的呼声中建立了。“满天星健身运动”、“车王车友”、“群策群力”等微信群纷纷建立,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人成为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张宇晖还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他在微信群发起了捐助“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活动,48个小时内在群里获得7万多的捐款。每年,他和群友们都会给贫困小学生送慰问金、新书包和新棉服。每到传统节日,还邀请留学生来茶行过节,煮汤圆、吃粽子、品月饼,既弘扬了中华文化传统,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哈尔滨人的热情好客。 “我愿做一滴干净的水,在我的努力和带动下,汇成一条清澈的河,滋养人们的心灵,让我的家乡哈尔滨变得温暖而迷人。”张宇晖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