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源于欧洲也源于欧洲的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糅合在艺术方面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高端艺术都源于宗教如欧洲的教堂壁画和中国敦煌的壁画等等最高尚的艺术源于信仰和自我的人性释放而设计是世俗化的艺术而设计为了达到高端人群的审美水平必然会跨越世俗化的阶段进入信仰的高度引言中国是一个有浩瀚文化历史的悠久文明古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化瑰宝。从各个时期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在活动生产中的智慧结晶,也可以看到平面设计在远古中国就已初现端倪。从新石器时代的末期开始到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直至衰败,甚至延续到新中国的建立至今,宗教的影响在中国的艺术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众多民间艺术,视觉艺术的心理根源和文化根基。宗教艺术作为辉煌灿烂的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与审美价值已不容置疑。其中,西藏的佛教艺术,云南的东巴文化艺术,敦煌的壁画,以及中国不同省份所出现的民间艺术,例如脸谱,剪纸,年画,服饰等都将是讨论的重点。而这些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设计领域也是不可小觑的,因为它基本符合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设计创作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更易被观者接受。所以,中国平面设计发展至今,宗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第一部分:藏区艺术的影响早在远古时代,在中国关于人类的起源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在新石器时代之前,农业文化已经兴起,并出现了村落,一些简易的装饰品,“陶器,甚至彩陶也已出现,而且有花纹,细腻且呈网状交叉,有的还有彩绘符号。”(《图说中国历史》P9)进入新石器时代,经过制陶技术提高所制出的陶艺图案更加精美。在末期,玉器品种大幅度增多,造型优美,雕工精致,刻有兽面纹,且花纹对称。后来在中国是具有宗教意义的艺术品。除此之外,岩画与神庙出现,“并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墙壁上的彩绘,祭祀专用的特殊陶器。”(<<图说中国历史>>P15)当中国历史发展至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制度。其中,宗教的兴起对整个中华文明在文化思想,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当时,中国的宗教包括佛教和道教,已佛教占据主要地位。在佛教历史中,藏传佛教产生于约公元五世纪,“在八世纪后期出现了最著名的赤松赞德的大规模兴佛运动,但是在九世纪前期摩赞普执政期间的灭佛运动导致了此后130余年间佛教的衰微甚至寂灭。”(<<中国藏族石刻艺术>>Chaoyin Zhang,P3,1995,7,)然而,佛教已在藏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到十一世纪中叶,藏传佛教趋于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有著名的唐卡,壁画,雕塑,还有出自民间工匠,寺院僧人之手的嘛呢石刻,摩崖造像。“人们把佛教的教义化为故事和雕刻加以艺术表现。”(<<中国藏族石刻艺术>>Chaoyin Zhang,P5,1995,7)。除了印度之外,藏族石刻艺术的另一个来源是中国汉地,工匠们开始在岩石上造像,这一举动,“开创了在岩石上雕刻人物佛像的风气,以动物形象和咒文为主的石刻,逐渐转变为以佛像为主了”(<<中国藏族石刻艺术>>Chaoy-inZhang,P7,1995,7)。我认为,这种创作方式是中国早期平面创作的先河,藏族人民在对佛教和自然的崇敬和膜拜中创作出了各种神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造型,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突出了藏民卓越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第二部分:敦煌艺术在平面设计中成为主要元素与藏传佛教艺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敦煌壁画。敦煌地区,自古便成为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拥有“丝绸之路”的美称。其图案在敦煌石窟中的佛像,飞天及佛座,华盖,藻井,幡灯和织物上都有所反映。而敦煌石窟的壁画和彩塑,显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光辉灿烂,并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教堂的宗教艺术。由于敦煌艺术是以宣传佛教为目的,因此“只有通过感染力很强的艺术语言才能沟通各民族间的宗教与文化。所以早期中国佛教艺术的形成,带有外来民族风格的影响。”(<<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常沙娜,P4,2001,10,)可以说,敦煌艺术,不但有外域,特别是印度,波斯和希腊艺术的精华,而且又因唐代文化发展的昌盛而充分反映了唐代艺术的独特风貌。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隋唐盛世的佛教美术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记录了中国历代的装饰图案,色彩运用和工艺技术。”我想这对当代艺术创作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而且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需求。“从敦煌壁画和彩塑上临摹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图案,实际上就是中国历代服饰和织造,印染工艺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研究敦煌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侧面。”(<<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ChangshaNa,P5,2001,10)。敦煌壁画中,比较著名的是莫高窟,“窟内丰富精致的壁画和彩塑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佛教艺术和其他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经过千余年来连续不断的努力,创造了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卓越艺术珍品”。(<<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P30,2001,10)。其中可以看到狩猎生活的写照,佛教故事,神话题材更丰富了石窟艺术的民族色彩。壁画还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及生活场面,形象地记录了各时期社会风俗,地理,山川,交通,生活,建筑,服装,音乐和舞蹈等极为宝贵的艺术和历史资料。但是,除了绘画,彩塑艺术风格和历史渊源关系,我认为敦煌的装饰图案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机地,协调地衬托壁画的主体内容,装扮塑像,使整个石窟艺术更加精彩。”“这些装饰图案,还突出反映了一千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在染织,服饰,纹织,地毯,缨络佩带等工艺美术装饰方面演变,发展的成就。”(<<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P30,2001,10)“几何纹”是敦煌早期石窟装饰图案的一种形式,也是当时织造上的一次飞跃。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装饰图案有了重要突破,达到了很高水平。出现了飞禽,走兽图案。在色彩运用上协调浑厚,绚丽夺目,而且流行很广。在唐代,达到了繁花似锦的新阶段,并且有了独特的装饰风格。在绘制时,表现手法更为写实,也注重表现服饰材料的质感。从这一时期,由于绘画的越发精美和技艺的提高,我想这是与当时社会繁荣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对佛像的描绘和大量绘画的产生,说明了宗教,尤其是佛教对当时的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各种印花纹,花鸟纹更是中国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装祯艺术中的基础。在当时,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还流传到了日本,成为唐代终日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在中国当代社会中,我们仍可以见到受唐代敦煌壁画所影响的视觉艺术。例如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它们的头饰均取自于中国古老的传统纹样:鱼纹图案,水纹图案,莲花瓣,火焰纹样及飞鸟造型。以至在后来的民间创作中,这些纹样都成为典范。我想,这一时期的关于宗教的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造型和图案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同时在亚洲其他国家的设计领域,象是建筑中采用的图形,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服饰,家具设计等的影响范围是相当广的。第三部分:古老而独特的多民族艺术中国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除了中国的西藏地区,敦煌地区,还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而劳动人民在创作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材料选择。在这里我想谈到的是存在于中国云南地区的一种非常特别的文化艺术—东巴文化艺术。关于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中独具风采,卓有价值的一个轴心部分,因完整全面地保存与东巴教而得名。” 而东巴教,“是介乎原始巫教与发达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它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并吸收融合了苯,佛,道等宗教多元文化。”(<<东巴文化艺术>>和万宝主编,P3,1992,10)它有如图似画的象形文字和标音文字,用它撰写的经典宏富浩繁,也有多彩而规范化的种种仪式。而繁多的东巴教仪式是东巴文化艺术的主要载体,“亦是举世罕见的原始宗教典型性‘活化石’。” 在这些仪式进行过程中,“伴有粗犷奔放的古典乐舞,透过色彩缤纷的艺术场景折射出纳西人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愿望,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熏陶。” (<<东巴文化艺术>>P11,1992,10)其中,有一种最古老的原始绘画艺术,叫作“木牌画”,即画在木牌上的画。一般用松木,分尖头形和平头形两种。尖头形一般画神的形象,插于神坛前。平头形画鬼的形象,插于鬼寨中。近代木牌画普遍用红,黄,蓝等颜色添加色彩,画面鲜艳,引人入胜。“而木牌画的内容因东巴教仪式的不同而有区别,以画自然神为多” 由于在作画时不打草稿,一气呵成,因此风格迥异,各领风骚。在艺术上,图画和象形文字混合使用,保留着文字起源于图画的遗迹。“有的构图上端画着日月星辰云风,中间画鬼神像,下端画祭品宝物。图像造型奇特,形貌古朴,线条粗犷,笔法豪放,自然流畅,具有先民原始艺术的特点。”(<<东巴文化艺术>>P21,1992,10)而这些木牌画的用色也与佛教壁画有共通之处,它们多为用色大胆鲜艳,所画的人物,鬼怪,神灵又与藏传佛教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东巴艺术中,还有一种称作“画谱”,它是木牌画艺术发展的产物。由于木牌画用量极大,且内容庞杂,所以需要把这些形象大体固定下来,归类注名,方便应用。因此画谱往往比随手画的木牌画珍贵。再从视觉审美角度看,一卷卷的东巴经就是一册册书画集,是因为这些纳西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原始的画。除此之外,东巴文化艺术还有卷轴画,竹笔画,经书封面,都是一幅幅清新古朴,各呈异彩的装饰画。“而卷轴画是在纳西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传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的画风画艺,特别是受元,明以来藏传佛教中的‘唐卡’的影响较为明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东巴文化艺术>>P119,1992,10)因此,东巴文化艺术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的宗教文化,在艺术创作中,它与主流宗教佛教相通,是不断演变出的一种具有地域特征的宗教艺术。与今日相比,现代的东巴文化艺术的继承处于一种相对薄弱的状态,面临着失传。但是它所表达的艺术精神却是不可动摇的,它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这么说,东巴文化艺术为中国民间艺术提供了丰富资源。第四部分: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成为创作主体如果说到民间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分不开的,其艺术涵量之浩大是举世罕见的,其各类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无所不包的。而今,它已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体现在观念形态,哲学道德,文化艺术上的意识,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惯,完全是自成血脉,与周围各国不同。它的视觉造型艺术,包括舞蹈,建筑,工艺,书法和绘画,雕塑等等,也完全是遵循着与西方视觉造型艺术不同的规律,发展着自己的艺术体系。”(<<中国乡土艺术>>,杨先让,杨阳,P11,2000,1)从远古时代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曾形成了众多的部落,它们融合发展并同化了数千年之久。中国最后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汉民族,正是众多部族融合的混杂体。这就是至今以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中华民族。当时祖先用土捏成型经火烧制而发明了陶瓷艺术,造纸术的产生又创造出了剪纸,描图,而纸和镂雕的结合又有了印刷术和木版画,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泥塑艺术和壁画艺术。从中国现有的原始艺术遗存的发现中,首先是刻画在山洞壁上或山崖上的岩画。“中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乡土艺术>>P16,2000,1)在表达那些图像的同时,审美意识也逐渐产生了。但是只有相对的稳定,才有可能形成那么完美有那么多地域性的艺术现象。在这众多艺术现象的后面,“如果没有固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也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哲学思想,就是古老的阴阳观。”(<<中国乡土艺术>>P23,2000,1)而宗教艺术,有相当一部分保留着浓郁的民间艺术审美趣味。民间艺术的创作队伍主要是不脱离劳动生产的农村妇女,是一种无保留的,开放性的活动,又与生活紧密相关。在古老的时代,艺术创造活动多为生命和生殖崇拜,消灾避难,驱鬼逐疫。例如年画,它用色鲜艳,造型饱满各异,与佛教壁画及东巴文化艺术中的神灵鬼怪用色相近。又例如木版画,“是中国古代印刷术和纸的发明应用而引申创造的一个艺术系列” 它的色调单纯而强烈,制工粗犷简练。可以说,“民间木版年画是整个中国民间美术载体中,最后派生发展出的一项极其辉煌的艺术瑰宝,是世界上独有的。” (<<中国乡土艺术>>P34,2000,1)它包括门神,年画和纸牌等。门神在造型和色彩上最具特点,吸收了庙宇门前的佛教造型并加以夸张,其严谨饱满的艺术效果胜过任何绘画艺术。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和艺术法则与西方有很大区别,而是以自己心中的意象,或是规整的概括,或是装饰的均衡,或是模糊的抽象,或大胆的夸张。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只要表现手法上需要,就都百无禁忌。关于民间美术的色彩,也不同与西方的色彩学,他们认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协调相配,他们要求精神上乐感的美化刺激。“艺术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的表露,情感的表达是各式各样的。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直就是象征性的观念艺术”(<<中国乡土艺术>>P38,2000,1)就拿剪纸艺术来说,它是农村妇女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创作时只是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期盼的样子。但是它所构成的装饰效果是无法比拟的,比较有名的有陕西剪纸,其中各式花纹的巧妙运用与新石器时期的花样纹相似,而且这些剪纸在图案上都各自对称,给人以整洁却又丰富的视觉效果。而大量红色的运用,符合了中国人民的审美需求。时至今日,红色在中国的视觉艺术中仍是主要角色,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可以更好地表达艺术语言。此外还有面具和刺绣。其中面具文化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种类繁多,用途不同,其艺术造型也各异。“面具的形象大都象征一定观念的符号,艺术风格粗犷神奇,夸张原始。”) 民间面具的制作一般采用木雕,石刻,布制或陶泥,出现在巫术活动和宗教仪式中。有些属于辟邪镇宅物和装饰物,“与古代的兽面砖,兽面瓦当,盾牌上和青铜器上的兽面纹都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在中国历史中已成为人们不断创造的以恶慑恶的艺术符号的象征。” 如今的面具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装饰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戏曲脸谱很可能就是从社火脸谱发展而来。”(<<中国乡土艺术>>P123-124,2000,1)刺绣,由于自身工艺的特点,色彩的表现力显得尤为突出,是“民间美术诸门类色彩规律的集中体现。”(<<中国乡土艺术>>P75,2000,1) 首先是造型,多以花卉和图案花纹表现女性美和吉祥如意的祝福,寄托了她们的情感。其中,以苗族刺绣最为突出。它以苗族剪纸为底,大部分是各种龙的形象,还有各种神兽。其次是色彩,主要是原色的运用,大部分以黑为底,红色或蓝色,绿色为主调。这些刺绣,有的绣于外衣上,有的绣于枕头上或作为鞋面鞋垫等,但与民间艺术中的其他种类一样,即都是表达了创作者心中美好的祝愿与企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五部分:平面设计的多元性除了上述谈到的藏传佛教中的壁画岩画,敦煌壁画,东巴文化艺术和传统民间艺术,中国还有大大小小的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存在着。而以此作为根基的中国平面设计,拥有极其深刻丰厚的创作资源。如今,那些古老的图腾符号,富有涵义的色彩的运用,都为创作者提供便利条件。个人见解以上
这个问题你在各大网站搜一下、一大堆、主要是不好整理。既然是毕业论文自己就要下点功夫整理一下啊。
1947年古历正月23日 出生在陕西岐山青化镇1963年16岁创作剪纸《出诊》《学文化》入编《岐山新剪纸》1965年18岁 青化农业中学毕业,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在上海、韶山、北京大串联,毛泽东第六次接见1967年 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阶段、与王百顺、刘文西户县写生1968年 同张惠民教授,扬改朝同学赴河南学习扬水才英雄事迹并创作组画。为扬水才寻找民国期间失散二十多年的妹妹。1969年 在宝鸡红旗大队学习英雄王恒德并集体创作连环画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参加举办英雄事迹展览。1970年1月 西安美术学院革委会分配到麟游县文化馆工作。1971年1月-12月 在麟游县澄铭窖抓样板戏点,排出样板戏六本,县上在此召开现场会。1973年 创作油画《灯亮心红》1975年 创作年画《公社桃李》入选《陕西省年画作品展》组织麟游县文艺创作组,主持创作《新来的老石匠》(扬苗执笔)《双喜临门》(罗天执笔)获得陕西省创作奖,演出奖出版单行本,电视录像。1977年 参加市美术创作组,与王尊农合作《长征路上》、《关怀》入选《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1978年 创作版画《山丹丹》,发表于《宝鸡文艺》封面1979年8月11日 版画《读》发表于,《陕西日报》8 月 19日 版画《忆延安》发表于《陕西日报》并入选《陕西省美展》宣传画《海洋工程的未来》、科普连环画《海洋的秘密》入选《陕西省科普画展》获陕西省科普美术创作二等奖版画《山丹丹》入选《庆祝国庆3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编辑出版《九成宫》综合文艺集1980年5月 负责编写出版《范文赏析》并设计封面、插图,装帧。版画《忆延安》发表于《群众艺术》杂志版画《大雁塔》入选《宝鸡伊犁版画联展》并发表于《伊犁日报》倡议并参与组织《宝鸡市美术作品巡展》在宝鸡市十二个县区巡回展出。同年调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1981年 举办《春联展览》,,在蔡家坡文化馆工作版画《晨》发表于《陕西日报》版画《春曲》发表于《群众艺术》版画《晨曲》入选《庆祝建党6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家乡美》发表于《陕西农民报》篆刻作品发表于《宝鸡文学》举办《陕西版画展览》主编《秦川黑白木刻选》组织举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篆刻硬笔书法展同年又赴四川自贡展出、篆刻作品发表与《自贡日报》版画《家乡美》发表于《文艺报》杂志版画《艺海》发表于《宝鸡文学》、《西安晚报》版画《珍惜动物》(五幅)发表于《环境杂志》篆刻作品发表于《民兵建设》杂志1982年 调岐山县博物馆,连环画《黄鼬喊冤》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版画《晨曲》发表于《宝鸡文学》版画《春催桃李》发表于《陕西日报》入选《陕西省美协作品展》获优秀奖版画《 春曲》发表于《曲艺》杂志封面剪纸《优》发表于《民兵建设》连环画《黄鼬告状》发表于《科普文艺》剪纸《边疆女民兵》发表于《民兵建设》版画《山村人家》发表于《群众艺术》版画《赶集路上》发表于《群众艺术》版画《益鸟家燕》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版画《桃李满天下》发表于《上海团讯》封面连环画《海洋的秘密》发表于《科学美术》杂志版画《史诗》、《艺海》、《雁归来》入选《陕西省版画作品展览》、入编《陕西版画作品展》1983年 版画《雁归来》发表于《西安晚报》版画《暮归》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版画《桃李争艳》发表于《西安晚报》并入选《陕西省卫生美术摄影展览》书法参加《支援安康救灾义卖展览》,砖版画《劳动,艺术,宝库》发表于《科普文艺》参加五丈原诸葛亮庙维修工作,邀请舒同、梁伯载、扬隆山为庙上题字,请吴东魁先生作画,同时拜访张振烺、启功、孙其峰等先生。1984年 版画《赶集路上》获岐山县文化艺术优秀作品奖,篆刻作品《钱来苏诗》入选《淮海战役35周年书法篆刻展览》1984年4月19日 调入宝鸡市群众艺术馆散文《游五丈原》发表于四川《游天府》杂志论文《唐九成宫与礼泉铭碑》发表于《星期天》报故事连载《海峡追鱼》发表于《宝鸡文化》报童话,组画《老虎,狮子和牛》入选《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获陕西省美术创作二等奖。1985年 任宝鸡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部主任,唱词《十唱政府政策好》发表于《陕西农业报》参与组织《宝鸡民间艺术展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被展出,受文化部嘉奖。论文《耍社火脸谱》发表在《北京日报》《一幅有讽刺性民间术版年画——小人图》发表于《人民日报》《宝鸡社火》发表于《经济时报》《吉祥的寿鸡》发表于《陕西日报》、《宝鸡文化》《为了展出成功》发表于《宝鸡文化》《寿鸡》发表于《星期天》报论文《以权谋利者戒》发表于《陕西工人报》1986年 《宝鸡名胜三字经》发表于《宝鸡文化》、《陕西农民报》,摄影作品《社火脸 谱》让中国图片社作为广告发表筹办《陕西民间美术展》参加“杭州86中国特殊游项目交流会”,担任总体设计并出席大会。《农民书法家梁伯载》一文发表于《宝鸡民间文学》《黄镇题词五丈原》发表于《星期天》报《凤及其图案》发表于上海《美术丛刊》1986年11月11日 岐阳印社正式被批准为市级社团单位并在市军转站开会成立。《一束盛开的玫瑰》一文发表于《宝鸡日报》版画《雁归来》发表于《工人日报》、获陕西省版画荣誉奖《金戈铁马大散关》一文发表于《陕西画报》、当选为宝鸡市青年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版画《婆婆的心》入选《陕西省首届版画展》主持梁伯载先生逝世纪念会、立碑一通、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碑文:“农民书法家梁伯载纪念碑”创办宝鸡《秦宝斋》艺术服务部,方济众、吴三大题字1987年 书法作品入选《宝鸡市第二届青年书法展览》获优秀奖创办“风翔师范宝鸡教学点美术班”招收34名学员参于《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工作、担任组委会委员兼秘书组长“上海文化艺术沙龙协会”为特邀顾问担任《中国曲艺志宝鸡所属条目》副主编、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首届艺术馆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书法作品入选《丝绸之路国际书画展览》获优秀奖1988年 筹办《太白杯全国书画摄影公开赛》任秘书长,请欧阳中石题字《墨海奇珍》一文发表于《文化艺术报》书法两幅作品入选《百家书法展》《农民书法家梁伯载》一文发表于《陕西农民报》报告文学《他用甜蜜报答春天》一文发表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论文《清代山水长卷--云栈图》参加《中国褒斜石门学术研究会第三届国际学术研究会》并出席研讨会报告文学《黄土换来金钥匙》(记民家艺术家胡新民访美)陕西电台配乐播出书法作品《镂金长寿字》携刻于河南神墨碑林论文《岭南书苑石门风》一文发表于《汉中日报》聘请为“中国宝鸡画院”副院长论文《召伯、甘棠树、甘棠图》一文入选《周公与古卷阿学术讨论会》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新书法大展》推荐为政协宝鸡市委员会委员、赴沈阳、盘锦、北京三地笔会主编《中青年书法家读书法》一书出版、三秦出版社出版1989年 摄影作品《市长上街写春联》发表于《宝鸡日报》获的摄影三等奖论文《苏轼书法的创新思想》入选《全国第六届苏轼研讨会》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并入编作品集1990年 主编《龙泉青瓷杯全国中师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创办《石鼓》杂志、主编《论书技法诗百首》组织筹办《银母寺铅锌矿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1991年 联合浙江紫薇印社江苏苍梧印社组织全国城市印社联展、并主编《全国城市印社联展作品集》书法作品入选“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1992年 在福建三明市举办《曹宇书画展》、《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全程报道,返途于浙江美术学院拜访顾生岳教授、刘江教授。倡议重修炎帝陵、书法作品入选“咏湖墨苑”并刻石1993年 当选为宝鸡市书协副主席论文《石门颂在隶书创作中的指导意义》入选《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研究会》书法作品入选“圣泉碑林”并刻石1994年 国画《甲戌大吉》发表于《人生报》国画《五更鸡》入选《94陕西省群星美术作品展览》国画《几度沧桑》入选“陕西省美展”并发表于《陕西日报》入编《炎帝故乡书画集》举办《宝鸡—镇江金石书画联展》〉1995年 任周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组织陕西妇女文化艺术节在半坡文化馆开幕1996年 国画《麟山秋月》入选“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画展”主办《全国名家作品展》国画《烈日当空》入选《宝鸡、汉中、陇南》三地市书画展散文《文怀沙心系宝学》发表于《宝鸡日报》国画山水入选《海内外文化名人纪念史可法殉难350周年书画展》书法作品入选《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大辞典》举办岐阳印社成立十周年暨《石鼓》杂志创办五周年大会、并举办《岐阳金石展》在北京北普陀举办《周秦文化艺术展》、中国作协主席李准题字。 应邀在广西艺术学院作《中国西部民间艺术》报告在广西南宁群众艺术馆举办《曹宇历代碑贴收藏展》、《孙倩侠剪纸展》1997年 篆刻作品入选《首届书法艺术节》创建西普陀、创办西秦美术专修学院书法入选《三都澳中国书画大展》、《周原金文名家释评书法展》、《97香港回归书画展》、《纪念周恩来诞晨百年全国书画展》与吴三大、贫恩风、雷冰等倡议“小艺术级希望工程”在省党校举办首期培训班设计并规划重修大散关1998年 传记入选《东方之子》中共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筹办《连接新世纪陕西版画回顾展》雕塑作品《腾升》被宝鸡县政府采用并筑于西环街中心《三凤迎宾》被凤县政府采用并筑于老城三角街中心书法作品携刻于北海市“南珠碑廊”国画《莽原无声》获“98陕西群星奖”1999年 国画《祖国万岁》入编《奋进的历程》〉画册、宝鸡市政协主编2000年 出版《孙可兴隶书联集》论文《北周七女碑赏析》获“宝鸡艺术节”三等奖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政协成立50周年书画展》2001年 国画《暗香浮动》入选《宝鸡市庆祝建党80周年书画展》获一等奖2003年 受聘于西京大学、任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出版《曹宇书画集》2006年 书画作品入选《纪念赵朴初诞辰百年书画展》并收藏2006年10月 美术作品入选《首届中朝美术交流大展》获一等奖11月18日 书法作品入选《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展》,作品发表于《赣南日报》杨建兮为《石鼓》题字2007年 赴云南采风书法入选《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并收入作品集、获书法百强奖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新农村建设艺术展》作品入选《千禧宝典》作品集西菩陀菩萨店开工2008年《石鼓文图》创作发表于《华海报》、《宝鸡日报》、《西部建设报》获《和谐陕西2007年书画新闻人物奖》作品入编《和谐陕西文献》国画四幅发表《中国书画鉴藏》《西秦美术学院画展》在西安、宝鸡展出塑西普陀菩萨像、赴银川笔会,贺兰山、沙湖采风赴新疆库尔勒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采风参于编辑《安正中文集》《剪纸探源》一文入选“第四届国术剪纸艺术论坛”获优秀奖。《剪纸史话》获陕西省山花奖2009年 北京请文怀沙题写“西普陀四字碑”,廖静文为西普陀“天然大佛”题词赴北京联系中国书协举办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编《九成宫概览》赴北京参加传统与现代对话展,看望欧阳中石、文怀沙、廖静文、吴东魁等书画家出版《石鼓堂尺牍》一书蔡家坡召开“岐阳印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 在蓝天宾馆召开“岐阳印社换届会议”曹宇当选为社长在深圳宝安画院举办《岐阳印社社员作品展》、《宝安日报》、《中国书法网》等报刊网站报道应邀在麟游作“九成宫文化”专行报告会赴山西灵石县参观“王家大院”、“资寿寺”,洪洞县参观大槐树、广圣寺、霍泉等名胜《古今剪纸与艺术创作》金盾出版社出版2010年 《石鼓》杂志复刊,新《石鼓》杂志为大16开、64页全彩色胶印入居麟游县,筹办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任麟游“二会一赛”秘书长创意刻制“九成之宫”巨印,《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专题报道2011年 深圳举办《曹宣画展》、出版《曹宣画集》编辑《石鼓堂法贴》三原举办西安美院师生联谊展、《岐阳印社书画展》2012年 《曹宇教授从艺五十周年座谈会暨师生书画展》在凤鸣岐山故地举办举办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出版《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作品集》编辑《石鼓堂楹联》
272 浏览 8 回答
191 浏览 9 回答
220 浏览 4 回答
181 浏览 4 回答
249 浏览 5 回答
219 浏览 5 回答
188 浏览 5 回答
215 浏览 5 回答
201 浏览 4 回答
115 浏览 5 回答
166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6 回答
265 浏览 4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
251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