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我不但两次救过汉宣帝的命,‘刘病已’这个名字还是我起的呢!不过,我还是要再强调一次,我从小小的狱史一路到位列三公,跟救过宣帝的命可没啥关系啊。”
一、救命恩人
宣帝虽然贵为汉武帝的曾孙,但早年间却遭遇了不幸。他的祖父戾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逆贼江充逼反,最终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宣帝的父母也在这场浩劫之中罹难,当时尚在襁褓的他连同一大批受“巫蛊之祸”牵连的罪人关押在了临时监狱之中,负责审理他们的就是丙吉。
丙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对律令的熟悉,一点点从鲁国的狱史(负责决狱的小官)升到了廷尉右监(最高司法负责人廷尉的属官),却不料想受人牵连又被免了职,偏赶上“巫蛊之祸”,朝廷缺人,又把他召了回来官复原职,专门负责审理巫蛊一案。
丙吉一到就听说有个小婴孩儿被关在了自己这里,还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顿生怜悯之心,专门找了几个看起来谨慎厚道的女囚出来负责照顾他。可是,孩子毕竟还小,突然换个环境很难适应,便得了一场大病,几次险些死去。丙吉见状,便更加上心了,吩咐几个女囚一定要好好用药,照顾好婴孩儿,宣帝这才转危为安。
之后,丙吉依照民间的习惯,为宣帝起了刘病已这个名字,意为病已经过去了,祝其健康长大之意。
二、第二次救命
丙吉第二次救刘病已的命就要等到四年之后了。
丙吉初审巫蛊一案,便觉牵连甚广,不易定案。于是,他将此案一拖再拖,审了四年也没审出个结果来。
等到刘病已四岁这一年,汉武大帝已经风烛残年了,不过却依照像几年前“巫蛊之祸”时一样迷信。听闻望气者(以气辩风水的术士)说长安监狱之中有天子之气,他便下令要将监狱中关押的罪犯一律杀掉,不分罪刑轻重。
被派来丙吉所负责这个监狱的是宦官郭穰,他本以为来了下个命令,把任务完成好回去跟汉武帝交差,却不曾想,丙吉却不管他那一套。早就从小道听说此事的丙吉下令,将监狱的大门紧紧关闭,根本就不打算接旨。见郭穰逼得紧,丙吉隔着门怒道:“别的罪犯都不应该无辜杀害,何况这里还有皇曾孙(刘病已)呢?”
郭穰在监狱门外一直耗到次日天明,也没能打开监狱大门,只好回去禀报汉武帝,并狠狠地告了丙吉一状。
没想到,汉武帝听完郭穰转述的丙吉的话,竟幡然悔悟了,不但决定不再杀狱中的罪犯,还下令大赦天下,刘病已也得以重获自由之身。
三、引荐之功
刘病已从监狱出来之后,先是去了祖母史良娣的娘家寄养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得汉武帝的命令,被交由掖庭抚养。掖廷令张贺恰好以前是戾太子刘据的门客,对刘病已自是非常的好,甘愿抚养他长大成人。
丙吉这边事业也进入了上升期。他得权臣霍光常识,成为了大将军府的长史(类似于幕僚或者顾问),后来还当上了光禄大夫、给事中。
公元前74年,接替汉武帝的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年仅20岁便一命呜呼了,也没留下个子嗣。权臣霍光等人精挑细选之下,选中了昌邑王刘贺,却不料想,这位新皇帝才当了27天,就被他们给撤了,理由是他在当皇帝这27天里,竟随意下发“皇帝令”,总数达1127次之多。
正当霍光等人一筹莫展之际,两个人给霍光提出了一个新的人选——刘病已。
这两个人一个是太仆杜延年,另一个就是丙吉。
杜延年的儿子杜佗与刘病已相识,且颇有交情;而丙吉虽然早就跟刘病已分开,但却一直有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知道他品德优秀、才学过人、办事稳定,是一个好材料。
霍光听完他们的介绍,再暗中派人一调查,果然如他们所说,这才将刘病已接进宫见上官太后。刘病已先是被封为阳武侯,过了考察期才正式登基称帝。
四、真相大白
宣帝登基以后,丙吉因拥立有功,被封为了关内侯。不过,此时的宣帝还不知道丙吉曾经救过他的命,因为那时他还是太小了,不过这倒不影响丙吉继续升官。
公元前67年,汉宣帝将他的长子刘奭立为太子,与此同时,任命丙吉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太子读书。仅仅几个月后,宣帝便又一次提拔丙吉,将其升任为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了。
宣帝是怎么知道丙吉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呢?这还要从一个叫则的宫婢说起。
有一天,宣帝收到一份奏报,说有一个叫则的掖庭宫婢曾经在他落难于监狱之时,负责照顾过他的起居,还说丙吉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宣帝这才下令查明此事,结果,丙吉这个一贯的老好人,却在见到这个宫婢时发火了,指责她当年就是因为照顾宣帝不认真,还挨过板子,真正照顾宣帝的另有其人。
宣帝直到此时才知道丙吉对其有救命之恩,还下令寻找丙吉口中所说之人,对她们的子孙都给予了重赏,这个叫则的宫婢倒也没吃亏,不但被免去了奴婢的身份,还得了十万的赏钱。
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丙吉,宣帝自然更不能亏待,于是就加封他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五、丙吉拜相
公元前59年,丞相魏相病逝,宣帝便命御史大夫丙吉接替了他的位置。
丙吉当丞相,虽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举措,但胜在更重民生。不过,倒是有一个“公府不惩处属吏”的习惯,是从丙吉这里开始的。
丙吉手下人犯错,他往往不去查明,而只是单纯地给这个人放大假,有人问他,他只是说:“如果我们三公的府里有被惩处的官吏,就是我个人不识大体了。”
丙吉还留下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丙吉问牛。
有一次,丙吉外出巡视期间,看见打群架的,即使打得头破血流,他也理都没理就过去了。结果,没走出多远,迎面看见一个赶牛的,丙吉反而停下来跟赶车人聊了几句。
他手下的属官自然不解,便问他因何如此,丙吉答说:“百姓打架自有负责此事的官员来处理,而我的职责是负责考察官员们的政绩功过,再禀报给皇帝,再由陛下定夺该赏还是该罚。但是赶牛的刚才走那么快,我看牛舌头都吐出来了,明显是生病了,牛病了可是会影响农事的。农业乃国家立命之根本,农事有影响,我们秋天就会歉收,到时候百姓可就要饿肚子了,这可是危害天下的大事。我位列三公,自然是要忧国忧民的了,所以才要问问赶牛的。”
公元前55年,丙吉病逝,谥号博阳定侯。
水言水语
在西汉的丞相之中,丙吉应该算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在后来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录中,他也排在了第六位。年少成名的明代大学士解缙有一句评价:“汉朝好宰相,以前数萧何、曹参、以后,只数魏相、丙吉“,可见其地位之高。
只不过,”孝宣中兴“的名声虽大,但孝宣一朝的良臣们名气却非常之小,人们还是往往更注意那些”乱世之枭雄“,而淡忘那些”治世之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