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观的哲学思考BY郑雅维 吕 健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中写到:青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可以说,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谈到爱情时, 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爱情犹如佛家的禅, 不可说, 不可说, 一说便是错。”的确, 对爱情进行解剖, 把活生生、充满浪漫遐想的爱情搞得干巴巴, 也许会大煞风景, 但当我们看到有些大学生因为爱情而任岁月在花前月下蹉跎时, 大学生的爱情观就不能不成为我们审视和研究的对象了。一、爱情的实质爱情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 关于爱情有种种说法, 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则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话来解释人类特有的爱情现象: 在远古时代, 男女两性合为一体, 圆如车轮, 有四手、四脚、一头和两面。走起路来, 四手四足就向四面张开, 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在地面滚动, 快如旋风。这种变身的人力大无比, 禽兽见了都要躲避。他们在地球上称霸, 还想与万神之神宙斯一决高低。宙斯得知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 将他们一分为二, 男女分立, 各成一体。分身后才智体力大为削减的男女两性终日想接肢合体,重温旧梦。“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 强烈地希望融合为一体”, 这种欲念即谓“爱情”。今天, 我们所说的爱情, 不仅仅是“强烈地希望融合为一体”这种本能的冲动, 更重要的是指一对男女之间互相倾慕, 渴望成为终生伴侣的强烈、持久、专一的感情。它具有以下特点:(一)互爱性。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琴诗》中写到“: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只有主客体相结合, 才能成为艺术。同理, 爱情也是由两颗心灵弹拨出来的和弦。在恋爱的过程中, 双方始终处于平等自由的地位, 真正的爱情是不可强求的, 只能以双方的互爱为前提, 单方面的爱, 不论是轻绵的眼泪, 还是死缠烂打, 都不是真正的爱情。(二)纯洁性。恋爱中, 不应该有其他外来因素或一些附加条件的干扰, 爱情就是爱人, 如果以金钱、门第、权势作为产生爱情的依据, 就是玷污爱情的纯洁, 把神圣高尚的情感庸俗化了。(三)无私性。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 爱是主动地给予,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说, 爱一个人, 就意味着为他的幸福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只有无私的奉献, 才能使爱情更加圣洁和纯真。(四)专一性。爱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包含着特有的情感和义务, 只能存在于两个人之间。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形象地说过: 爱情之酒甜而苦, 两人喝是甘露, 三人喝是酸醋, 随便喝要中毒。所以, 男女一旦相爱, 就会要求相互忠贞, 三角恋爱、多角恋爱都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五)持久性。爱情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 而是一种持久的感情。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的不断深化、充实和提高上, 恰如莎士比亚所说: 真正的爱, 非环境所能改变; 真正的爱, 非时间所能磨灭; 真正的爱, 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二、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爱情正是基于对爱情真谛的正确理解, 所以, 大学生的爱情大多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的真爱, 但在哲学视角下, 大学生的爱情, 将呈现出多元的立体图像。(一“)持久战与速决战”之说——恋爱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在这个讲求速度的年代, 感情的建立与结束也变得“快闪”起来。一些大学生对于传统的、细水长流式的持久战已缺乏足够的耐心, 开始选择“闪恋”。“闪恋”是指两个人认识后迅速建立起亲密的恋爱关系, 这个速度, 甚至快到只有几天。疾如闪电般的恋爱, 虽然满足了他们对感情的即时需求, 却也可能带来新的困惑。由于彼此了解较少, 缺少坚实的感情基础, 所以感情的温度升得急降得也快, 可谓“爱也匆匆, 踹也匆匆”, 最终只落得“无可奈何恋人去, 劳燕分飞泣无声”。其实, 从交往到恋爱, 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1.爱情要求生理、心理的共同成熟。恋爱中, 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把优点展示给对方, 而把阴暗的东西隐藏起来, 而“晕轮效应”也会让我们掩盖缺点, 美化缺点, 甚至把缺点当作优点,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其结果就是无法认识真实的、完整的对方。因此, 这种快餐式的“闪恋”过早地夭折也就不足为奇了。2.爱情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与恋人确立亲密关系, 需要一个磨合过程, 但很多人害怕这种磨合, 怕磨合期的漫长,也怕“磨而不合”, 甚至“磨”出问题, 所以他们希望快速而简单、不费力气地获得。其实这只是情感需求中的低层次满足, 是爱情实用主义的做法。所以, 要想获得美好的爱情, 就要准备“打持久战”。(二“)天长地久与曾经拥有”之说——恋爱中的过程与结果今天,在一些大学生眼里, 追求天长地久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 有人说大学生的 爱情已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阶段——体验时代, 即在经过了以婚姻为目的的计划爱情时代、从相恋到分手的程序爱情时代之后, 现在已经进入行动至上的体验时代。把“曾经拥有”作为一种目标, 把恋爱只作为一种经历、一种经验的积累, 甚至总结出了情场上的 36计, 恋爱已经变成了“练爱”。这种体验式的爱情其恋爱动机究竟是什么呢?1.恋爱仅仅是一种需要。自从步入大学校门之日起, 高考带来的沉重负荷便被扔到了九霄云外, 为了过把瘾, 为了 答案补充一次体验, 当然要谈恋爱。有人说: 大学岁月, 不恋白不恋。为了积累经验, 常常采取“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战术, 用他们的说法是“:中华儿女千千万, 这个不行咱再换。”2.为了填充生活的寂寞。“床前明月光, 人影一双双, 惟我独徘徊, 心里憋得慌。”于是他们总结出了爱情第一定律,即“空虚 + 空虚 = 不空虚”。有人说“:爱情, 我可没感觉到,我们之间不过是组成互助组, 好一块打发无聊的时光罢了。”不难看出, 对于这些同学而言, 恋爱只是一种暂时的情感填空而已。3.随大流儿。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 有的班级一段时间没有人谈, 但过了一段时间, 就有一帮谈的, 有的寝室无人问爱, 有的寝室全在爱中, 如果有人还没开窍, 紧接着众人拾柴, 不过几天, 就会被彻底“点化”。4.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一个学生有很多异性追求者, 说明他(她)有实力, 有魅力, 两个字——走俏, 于是有些学生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滞销品, 纷纷加入到恋爱的大军中。殊不知, 当恋爱动机不再纯粹时, 爱情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答案补充(三“)西瓜与芝麻”之说——恋爱中的主次矛盾爱情与学业、友谊并存, 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理想。事实是, 很多人一旦陷入热恋, 便是“我的眼里只有你”。由于主次不分, 给大学生带来很多问题。1.影响学业。有人说, 爱情是门选修课, 爱情作为一门选修课, 还没有听说哪个学生因为没修而丢了学分的, 倒是那些因为修得太投入导致荒废学业的学生比比皆是。试想, 整日卿卿我我, 耳鬓厮磨, 学习也就只有靠边站的份了。2.影响友情。大学生们都渴望爱情与友谊双丰收, 然而环顾校园中的对对情侣, 哪个不是白天“为伊消得人憔悴”, 晚饭后“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夜里“几回梦里记红颜”。两个人关系亲密得针扎不透, 水泼不进, 哪里还容得下朋友?3.物质投入。大学生的恋爱, 与社会青年的恋爱一样, 是需要成本投入的。 这些成本的投入, 除了非物质因素外, 就是物质因素。非物质因素包括时间、精力、感情、自由, 而物质因素的投入则是各种开销, 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学生不得不节衣缩食, 日子过得自然是捉襟见肘了。有的学生为此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应该说, 大学生处于颇具进化性与变化性的阶段, 存在着太多的未定因素, 如果这时便草率地踏上爱情路, 留下的恐怕只能像歌里唱的那样“你的脸有几分憔悴, 你的眼有残留的泪, 你的唇美丽中有疲惫”了。鉴于此, 大学生们不妨待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经济相对独立时, 再去扣开另一半的心扉, 尽情享受爱情的甘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