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非正式机关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在给读者的公开信中明确表示,它是一份彻头彻尾的党派性报纸,如果有人认为它应该是无党派性的,那是对它最大的侮辱。这里用的“党派性”,实质上指的就是该报应有的党性。最早明确界定党性概念的是列宁。1905年,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把“党性”概念具体化,鲜明提出,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的报刊一分钟也不能站在党的队伍之外,不同党保持组织上的关系的党的报刊一律不得存在。人民性概念也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42年4月,马克思在《莱茵报》编辑部工作时,提出报刊人民性的概念。他指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历史个性以及那种赋予它以独特性质并使它表现一定的人民精神的东西,——这一切对诸侯等级的辩论人说来都是不合心意的”。马克思认为,报刊应该“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经典作家所指的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主办的报刊在新闻活动中要贯彻和体现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意志。这种贯彻和体现,理所当然地包括用新闻手段反映人民精神,报道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表达人民的意见、要求和愿望。我们党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报刊的党性问题。毛泽东曾撰写《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等重要文献,阐述和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1942年4月《解放日报》改版,在《致读者》中总结党报工作的四项原则,提出把党性放在第一位。1947年,针对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在重庆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就以宣示其人民性来彰显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当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检讨与勉励》一文指出:“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 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 新华日报的党性, 也就是它的人民性。”这也是党的新闻史上第一次公开申明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