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长恨哥-白居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相思无用,唯别而已,归期若有定,千般煎熬有如何,莫道黯然消魂,何处柳暗花明!
本文选取了10首宋词和10首当代流行歌曲,解析了他们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对爱情的诠释。简单地阐述了经典与流行的关系,以及其中折射出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一、经典与流行 宋词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学流传至今,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长久的吸引力。我们现在总认为宋词是一种神圣的、高雅的文学艺术,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无法理解的。但宋词实际上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它也是随着音乐而产生的,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就好比我们现在给歌曲配词。宋词和流行歌曲是对不同时代的人文环境和精神的反映,但都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同是情感的载体,也同是通俗的文化。当代流行歌曲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继承了宋词的唱诵方式,其中以完全吸取、部分引用以及借鉴风格三种方式最为显著。 因宋词在遣词造句和抒情叙事上面都有着独特的韵律,当代很多音乐人为一些经典的宋词配上曲,让新曲和古词重新融合成为一首首绝妙的歌曲,被众人所熟知。在这方面的歌曲不少,尤其以邓丽君最为有名。邓丽君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如李煜的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柳永的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等。由音乐人为这美丽的宋词配上乐之后,本来已经是经典的宋词更加深入大众的心里,成为千古传唱的美妙词曲。除了直接给宋词配乐之外,还有很多歌曲的作词风格也借鉴了宋词的语言风格,或者是直接引用宋词中的词句和词牌名。例如沙宝亮演唱的《暗香》,就是以姜夔创作的词牌名“暗香”作为歌名,尽管这首歌词里面和宋词毫无关联,但也仍然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了宋词;再如齐秦演唱《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中的歌词“你的柔情似水”也是引用了秦观的《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句。这些都表明了宋词对当代流行歌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从流行音乐对宋词的引用和借鉴中不难发现,宋词不仅仅是存在于距离我们千年以前的那个美好年代,而是被世人不断地吟诵至今,生生不息。这样看来,宋词既是经典文学也是当代流行元素。 二、对爱情的表达 无论古今中外,爱情永远是人类世界的永恒主题与旋律。由于爱情的主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受众的共鸣,所以宋词和流行音乐在对爱情的表达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选取了10篇宋词和10首流行歌曲构成本文的语料,其主题均为爱情。前者选自《宋词三百首》(朱孝臧编)和《宋词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以宋词名家创作的作品为主;后者选自互联网(QQ音乐),主要是当代华语乐坛中较有影响力的流行歌曲。本文拟将它们对爱情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宋词与流行歌曲的不同和差异之处,并浅谈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宋词中的爱情表达 宋词在情感上的表达还是以借景抒情为主,大都是情中之景,通过营造意境抒发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对离别的不舍之情等等。例如: ①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这两篇词都是开篇写景,以自然写景为主,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沉重的情意。“纷纷坠叶”、“香砌”等意象可以看出词人不单在写景,而是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首先就创造了一个孤独悲凉的基调。而柳永的这首著名的《雨霖铃》通篇都在写景,只不过景中之情处处可见。“寒蝉”、“长亭”、“骤雨”这些意象营造的是一种愁苦离别的意境,通过这些意境词人表达了与爱人难舍难离的感情。还有一些通过生活中的景象引出词人的感情,如: ③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④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 ⑤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⑥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张先《一丛花令》) 词人通过回忆中的情景或是真实发生过的情景来描写曾经和爱人经历的美好生活,这种生活中的意象更能够反衬故人已去的愁绪以及思念之情。除了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词人对爱的感受和体验,宋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直接情感宣泄的词句,例如: ⑦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比于意象和意境对情感的表达,这种直接的情感宣泄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表达已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了。还有一些宋词通过叙事的方式,构造了清晰的画面。在情感的表达上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 ⑨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 ⑩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子》) ⑪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宋词对爱情的表达,在内容上大部分都是以离愁相思为主,偶有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爱情,也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秦观的《鹊桥仙》更是在无限的悲恨中极力孕育无限的欢乐。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以描写意象、营造意境来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偶有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和画面感更强的叙事表达。后两者在今天的流行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上也更加凸显。 (二)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表达 与宋词相同,流行歌曲中描写爱情的主题也是多得不可数,但不同的是在内容上除了离愁相思,当代流行歌曲中有越来越多的甜蜜和活泼的情歌。表达方式上也和宋词不同,有意境烘托,但更多地趋于直白地表述或是通过将爱情进行比喻。 1、逝去的爱 这种类型的歌曲很多,通过回忆来表达对逝去的爱人或逝去的爱情的一种强烈、不舍或者是难忘之情。例如: ①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邓丽君《我只在乎你》) ②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底。(李宗盛、林忆莲《当爱已成往事》 ③忘了曾经爱过谁,慢慢习惯了寂寞相随。(齐秦《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④因为你总会提醒,过去总不会过去,有种真爱不是我的。(莫文蔚《爱》) 还有一类歌曲尽管也是描述逝去之爱,但回忆是美好的,表达的是对曾经爱情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例如: ⑤永远的初爱,永远最初的梦最精彩。(杨宗纬《初爱》) ⑥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做梦。(孙燕姿《我怀念的》) 2、希望的爱 这类歌曲大多用直白的叙述表达对爱情充满希望,就算知道爱情难以追寻,但依然坚信爱会在某一天降临。例如: ⑦我们都需要勇气,去相信会在一起。(梁静茹《勇气》) ⑧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王菲《红豆》) 还有流行歌曲中比较多的,但宋词中少有的甜蜜的情歌,例如: ⑨脑袋都是你心里都是你,小小的爱在大城里好甜蜜。(王力宏《大城小爱》) ⑩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周杰伦《简单爱》) 通过对这20首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和流行歌曲的简单解析和比较,我们发现这两者有异同。 相同点:1)宋词和流行歌曲都是当时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2)传播范围广,是比较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的艺术形式。 不同点:1)在内容上宋词中基本以离别愁苦的情感为主,而流行歌曲除了悲苦的情感之外,也有大量的甜蜜爱情表达。2)在表达方式上宋词几乎都是通过意象营造出意境,再表达情感,而当代流行歌曲更多地是直接表达对爱情的感受,歌词创作更像是一场对白。宋词几乎都有景象衬托,爱情表达地更为委婉,而流行歌曲表达形式多样,有自我陈述,和故事叙述等等多种方式。 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流行歌曲与宋词虽然看起来完全是两种不相干的事物,但从根本上看是根源与发展的关系。宋词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而当代流行歌曲则代表了当代社会文化。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有着很深厚的联系,至少在对爱情这一主题上,流行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宋词的影响。换言之,宋词和流行歌曲其实都是对世间之事之感的表达形态。表达形态随着表达载体和社会文化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意义和深刻影响,单是从当代流行音乐大量的对宋词进行重新编曲演唱就可看出宋词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一部分西方文化影响,但归根到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比于其他的传统文化形式,宋词由于其在表达内容和方式上与流行音乐最为接近,很自然的便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源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塑造。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自觉的使中华民族的儿女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相通性,因此我们看到今天的流行音乐在情感的表达上跟宋词是那么地相似。同时,文化也应该具有属于其时代的特征性。由于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比宋朝要快的多,因此流行歌曲在情感的表达上比宋词要来的更直接、更强烈,这也反映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②。(一章) 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二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⑥。(三章) ①蒹,荻。葭,苇。多隆阿曰:“荻之高者不过五六尺,苇之高者至丈余;荻茎细如蒿梗,苇之大者则如小竹;苇之中实,荻之中空,二草之别在此也。” ②毛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日溯游。” ③萋萋,释文:“本亦作‘凄’。”张慎仪曰:“《说文》:‘萋,草盛也。”凄,雨云起也。’此诗应以萋为正字。”徐礅曰:“《四月》诗传:‘凄凄,凉风也。’《绿衣》诗传:‘凄,寒风也。’《蒹葭》当霜凝之候,凉风萧瑟,寒意凄其,既盛而将痱矣。”据此,是读“萋”,可以读出景象;读“凄”,则并景中之情,或曰视觉中的感觉,亦可解得。 ④毛传:“晞,干也。” ⑤毛传:“湄,水赚也。跻,升也。”郑笺:“言其难至如升阪。”按湄,《尔雅·释水》:“水草交为湄。”李巡注:“水中有草木交会曰湄。”又毛传曰“水赚”者,胡承珙曰:“《说文》‘赚,崖也。”崖,高边也。’下文‘道阻且跻’,跻为升义,故此以‘水隒’见其高意。” ⑥毛传:“涘,厓也。”郑笺:“‘右’者,言其迂回也。”焦琳日:“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皆因溯游逆流之故,意中觉得必是如此,无认作真有别样阻滞也。”李九华曰:“《尔雅》‘小洲曰渚,小渚曰址,小沚曰坻’,皆绝小之称。” 读《蒹葭》会想到吴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这原是梦窗词中的警句,而此中韵致总觉得是从《蒹葭》化出。然而《蒹葭》之好,后人究竟不可及。 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真不知是从何说起。朱熹之解,稍得其意:“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若赏鉴一派,说此篇则多有会心之言。如陆化熙:“通诗反复咏叹,无非想象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见之难耳。一篇俱就水说,故以蒹葭二句为叙秋水盛时景色,而萧索凄凉,增人感伤之意,亦恍然见矣,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气。‘所谓’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难向人说,悬虚说个‘一方’,政照下求之不得。若果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会得此意,则连水亦是借话。”如贺贻孙:“秋水淼茫,已传幽人之神,‘蒹葭’二句又传秋水之神矣。绘秋水者不能绘百川灌河为何状,但作芦洲荻渚出没霜天烟江之间而已。所谓伊人,何人也?可思而不可见,可望而不可亲。目前,意中,脉脉难言,但一望蒹葭,秋波无际,露气水光,空明相击,则以为在水一方而已。而一方果何在乎?溯洄、溯游而皆不可从也。此其人何人哉?‘宛在’二字意想深穆,光景孤澹。”“‘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皆可意会而不可言求,知其解者并在水一方,亦但付之想象可也。” 《蒹葭》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如《卫风·氓》,如《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是思美女,这“思”都没有高尚或卑下的区别。或者,这竟是一个寓言呢,正所谓“连水也是借话”。戴君恩说:“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诗人只是倔强于自己这一份思的执著,读诗者也果然觉得这执著之思是这样可珍贵。若一定要为“伊人”派定身分,怕是要损掉了泰半诗思,虽然诗人之所思原是很具体的,但他既然把这“具体”化在茫茫的一片兴象中,而使它有了无限的“可能”,则我们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经有过的惟一呢。
这也太多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鉴赏《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187 浏览 6 回答
295 浏览 6 回答
144 浏览 4 回答
264 浏览 3 回答
209 浏览 2 回答
273 浏览 4 回答
199 浏览 3 回答
242 浏览 6 回答
145 浏览 5 回答
181 浏览 6 回答
84 浏览 6 回答
164 浏览 3 回答
207 浏览 5 回答
102 浏览 4 回答
288 浏览 2 回答
325 浏览 6 回答
177 浏览 3 回答
272 浏览 7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4 回答
331 浏览 6 回答
298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5 回答
174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