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一条重磅新闻发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这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这意味着,生育政策在保证数量限制的前提不变下,生育空间进一步宽松化。”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说。
“二孩”效应正逐步减弱的当下,哪些人更愿意生三孩?
“十四五”或有望实现自主生育
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4-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
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坦言,“二孩”效应正逐步减弱。这也符合学界长期以来的观察,近年来,不断有放开生育的呼声。为何此次政策调整,仍控制在“三孩”范围内?
“人口规模上来讲,中国仍然是有庞大的人口总量,”她表示,庞大的人口总量和中国有限的国土面积,人口和资源环境之间紧约束的关系仍然存在。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政策走向应该是自主生育,“十四五”期间实现自主生育“应该没问题”。
哪些人群是生三孩主力?
在宋健看来,三孩生育意愿“因人而异”。“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现在生育意愿本来就有点偏低,如果放开三孩,国家层面上是把生育空间变大了,但个体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个空间,还有待观察。”她说。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而宁吉喆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
从学界到政府层面,近年来的研究多次印证了这一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社会 建设研究院研究员庄亚儿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下中国妇女生育意愿。
数据显示,根据2017年调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15-49岁未婚和有偶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理想子女数为2孩的比例仍占绝对主导地位,0孩、1孩、2孩、3孩、4孩及以 上的比例分别为、、、和。
该作者发现,打算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的较高生育意愿育龄妇女比例约为,这部分人群中,相当比例妇女的生育意愿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仍未能得到满足。
其中,未上过学的妇女该项比例达到,西部地区( ) 约相当于东北地区() 的8 倍。在至少生育过2个孩子的妇女中,前2个孩子均为女孩妇女的该项比例( ) ,远高于前2个孩子均为男孩() 以及1个男孩1个女孩( ) 的相应比例,反映了男孩偏好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维吾尔族、 彝族和藏族妇女中具有多孩生育意愿的比例约为总体平均水平的2~5倍。
作者分析,平均理想子女数与出生年代的早晚呈反向变化关系,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随曾生子女数的增加而上升,随家庭收入的增高而下降,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大于非农业户口妇女,非独生子女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大于独生子女妇女。
“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理想子女数的变化情况判断,在未来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理想子女数仍将继续保持稳定。”该作者认为。
三孩家庭需要哪些支持?
今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对三孩政策实施“配套支持措施”。这些家庭可能需要哪些支持?宋健认为,这些配套支持措施和全面二孩下的“差不太多”,性质上一样,但在“量”上要有更多的要求。
例如,生育、养育、教育孩子的成本很高,生三孩对家庭经济压力更大。“相关的生育成本的降低,特别是养育和教育成本的降低,可能就迫在眉睫。”她说。
类似的还有就业政策。“能不能保就业?能不能稳就业?”在宋健看来,虽然国家已提出多年,也一直很重视,但这方面相关措施可能还得做得更细些。
今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到,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