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1998年由子非鱼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为理论依托,反观老子的“道”论,探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对人类当下种种状况进行思索。 关键词:递弱代偿原理 老子 道 一
令史是中国古代官署中设置的一种办事人员,魏晋南北朝时期,令史这种官虽然地位低微,但在史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尤其是那时的尚书台令史,与两汉时期相比,不仅职责大大扩展,政治影响也非两汉时期可比,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尚书台令史尚未进行专门研究,本文的写作正是有鉴于此。一尚书令史的职责比两汉时期扩展 秦代在地方
第1篇: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基础、主旨和现实启示 一、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基础——新契约论 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基础是新契约论,是对传统契约论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我的目的是要提出一种正义观,这种正义观进一步概括人们所熟悉的社会契约理论(比方说:在洛克、卢梭、康德那里发现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抽象水平。”它偏重于人的理性选择,又简化了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
摘要:本文根据BrunoLatour网络理论,分析设计哲学如何为设计师看待事物开拓思考角度,并阐释设计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重要性。讨论跨学科领域的融合在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系统设计、物质文化和设计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围绕网络理论提出的代理、中介和协同合作,将交互设计中界面和人的关系,扩展到事物、技术、信息、人和环境多方面的关系结构中。在
现如今的世界就如同一只不停蜕皮的蝉,相同的是总在更新改变,从而展现出自己更加适应环境的状态。但是无论如何出新、以什么样的速度出新都改变不了的是蝉本身。世界即是如此,语文教师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创新与“守旧”中前行。 “创新”与“守旧”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不能只看重一方。创新即是摒弃旧的推出不同的,于是语文教师就尝试让语文教学出新。我们放弃
【摘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研究核心,从学习以及内涵剖析角度出发,总结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措施,目的在于培育青少年健康发展、发挥青少年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建设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68-02 青少年是国
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同感: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最难教的是《生活与哲学》这本书。如果上课上得过于抽象,教师在台上“独唱”课本理论的话,学生肯定是听得一头雾水,云里雾里;如果只重视用普通的生活案例去解释哲学理论,甚至取代对理论的掌握,忽视理论应有的高度,就很有可能走向庸俗化而抹杀哲学。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提高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决定生活化是其实践发展的科学基础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理解我们认为生活化发展是适应其本质特征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社会一项主体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一定的矛盾特殊性,即要通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解决一定社会与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要求与他们实际的思想水准之间的矛盾特殊性。这一特征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与
0引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认识人的本质和价值,实现人的发展,即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人学理论。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功能系统,那么个体就是建构这个系统的真正要素。 1个体没有独立性,人类没有个体观 1.1个体受物的驱使摆布 “旧的社会分工对个人来说实质上是把完整个体的生命活动分割开来,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劳动和享受、生产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总结相关研究,大体可以分为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总体研究中,又可以分为综合来源说与直接、间接来源说两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综述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088-02 本
第1篇:《二十四诗品》的生态哲学观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十四诗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却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对诗意的了悟,论者对诗思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甚至《二
一、主体间性哲学理论:教学实践观变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奈勒所言:“大多数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哲学本身的问题。”[1]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夫哲学,教育学之母也”。[2]鉴于此,我们认为,要探讨当今的教育问题就不能不关注反映时代精华的哲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