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2)02-0121-07
一、引言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1]。如果个体能够把他人理解为拥有愿望、信念和对世界具有独立的解释,并且认识到他人的行为是以上述心理状态为基础的,那么他就拥有了心理理论。成人心理理论能力在发展模式和水平上与儿童存在差异,它与执行功能、语言、社会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特殊成人的心理理论发展。有研究发现,成人心理理论能力伴随个体老化而下降,原因可能与白质整体性的改变有关[2]。对成人至少是听障成人而言,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其心理理论能力[3]。
情绪作为人类的基本心理机能,不同性质的情绪对个体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情绪有助于增加注意的广度和灵活性[4],而消极情绪则减小了注意的范围[5]。积极情绪记忆的心境一致性效应表明,情绪不仅在记忆编码、提取阶段对记忆绩效产生影响,还可以在回忆阶段起作用[6]。而消极的情绪(如抑郁)则会削弱中央执行功能的效率,包括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7]。积极情绪与启发式的加工策略相联系,而消极情绪则与系统的、精细的加工相联系[8](P323-418)。积极情绪有助于被试完成类比推理任务,消极情绪则有助于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9]。此外,情绪一直都被视为人类行为(如注意和决策)非理性或者偏差的来源。情绪能够提供关于好与坏价值判断的具体信息,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情绪体验支配着个体的态度和思考风格[10](P123-142)。心理理论本身就属于社会认知,那么,情绪对心理理论肯定也存在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之间相关比较显著[11],并且幼儿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晚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12]。另外,儿童对信念和愿望的认知水平制约儿童对他人情绪的理解[13]。那么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心理理论的影响如何呢?目前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比较少。另外,目前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始关注成年期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特殊成人,而对于健康的成年人研究较少。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大多还是采取一些传统的心理理论研究范式开展研究,而且所用的具体任务也不尽相同。具体研究工具的不同,使得许多研究在结果上不具有可比性。鉴于此,有必要探讨适合于成年人的心理理论任务,并考察不同性质的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的影响。
研究试图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选出适用于成人被试的心理理论任务,形成成人心理理论测查问卷;其次,对中国情绪图片库的情绪唤醒图片进行筛选,对图片唤醒效果进行考察,形成情绪唤醒图片材料;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考察不同性质的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的影响,进而探讨情绪在心理理论能力表现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方法
(一)被试
通过广告招募随机选取72名某大学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被试参加研究,其中男生32名,女生40名,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4.89岁(s=1.59)。所有被试均身体健康,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从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二)实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2×3两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心理理论能力(高分组、低分组)和不同性质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因变量为心理理论任务成绩。
(三)实验材料
1.成人心理理论测试材料及计分:实验材料选自Happé[14]用于测查成人的3种心理理论故事任务(双重情感任务、双重欺骗任务、故事理解任务),并结合已有的错误信念任务,组成包括4种心理理论任务的测试材料。其中每种任务由两个类似故事组成,共计8个故事。另外,在心理理论任务测试前加了一个控制性任务,以考察被试的故事阅读能力。两者构成了《成人心理理论测查问卷》。只有通过了控制性任务的被试,才算作有效被试。控制性任务的得分不计入总成绩。
(1)双重情感任务。双重情感任务主要考察个体心理理论中情感认知和推理的能力。每个双重情感任务后有两个问题,考察被试是否能够判断和理解故事主人公的真实情感。每个双重情感任务的得分为0-4分。
(2)双重欺骗任务。双重欺骗任务考察个体有关认知推理心理状态的能力。每个双重欺骗任务后有两个问题,考察被试是否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意图及其作出某种回答或行为的原因。每个双重欺骗任务的得分为0-6分。
(3)故事理解任务。故事理解任务是用来测查个体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即对他人关于另外一个人的信念的推断或认知,实际上也就是对他人心理活动的递推性思维。每个故事理解任务后有两个问题,考察被试是否能够体验到故事主人公当时的情感状态及行为的原因。每个故事理解任务的得分为0-3分。
(4)错误信念任务。所谓错误信念是指他人或自己的一些与现实不一致的信念。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主试向被试描述一个故事情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与事实不相符),然后主试向被试提问,看其是否能推断出主人公的真实信念。两个错误信念任务分别改编自Friedman和Leslie[15]的三地点回避型错误信念任务以及Birch和Bloom[16]的成人版意外转移任务。每个错误信念任务要求被试以百分数表示主人公将某物品放进每种颜色盒子的概率或首先从某种颜色的盒子里寻找某物品的概率。每个错误信念任务的得分为0-4分。
被试在双重情感任务、双重欺骗任务、故事理解任务以及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相加,便是其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总分,得分范围是0-34分。
由两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依据上述计分方法独立计分。双重情感任务、双重欺骗任务、故事理解任务、错误信念任务以及心理理论任务总分的评分者一致性系数均在0.80以上,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对于两人不一致的计分,由两人共同讨论确定。
2.情绪图片评定问卷:自编《情绪图片评定问卷》,评定情绪图片的愉悦度和唤醒度。问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于评定被试自然情绪状态的《情绪主观评定量表》,另一部分是《情绪图片效果评定表》。
在正式评定之前,先用《情绪主观评定量表》考察被试的自然情绪状态。研究在经典量表的基础上选取了7个情绪形容词作为主观报告内容,构成一个得分从0到5的等级量表,来评定被试当前的情绪状态及其强度。0代表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情绪感受,5代表极度强烈的情绪感受。这7个形容词分别是:快乐、兴趣、紧张、
恐惧、厌恶、愤怒和痛苦。最后要求被试对自己整体的情绪状态是否平静做出评价。
情绪图片的评定要求被试分别在愉悦度、唤醒度两个维度上对情绪唤醒材料中的每张图片在Likert9点量表上进行评分,1代表一点也没有,9代表非常强烈。这种情绪评价方法是沿用相关研究[17]的情绪评价方法,情绪自我报告和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极为显著。愉悦度即为看到这个场景觉得愉快或不愉快。愉快程度越高,评分越接近9;越不愉快,评分越接近1。具体来说,有趣、赏心悦目、满意、充满希望代表愉悦;心情不好、厌恶、忧伤、恐惧、愤怒等情绪代表不愉悦。唤醒度就是看到这个场景觉得兴奋或提不起精神。兴奋程度越高,评分越接近9,越不兴奋,评分越接近1。具体来说,眼前一亮、令人敏感、刺激、激动代表唤醒;放松、平静、提不起精神、迟钝、昏昏欲睡代表不唤醒。
3.情绪唤醒材料:采用自编的《情绪图片评定问卷》作为情绪唤醒材料。经被试评定,从中国情绪刺激图片库中筛选出积极情绪图片、中性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各30张。筛选出的积极情绪图片愉悦度均值为7.40,唤醒度均值为5.45;中性情绪图片的愉悦度均值为4.94,唤醒度均值为5.34;消极图片愉悦度均值为1.13,唤醒度均值为5.75。筛选出来的情绪图片有良好的效度,均可以诱发被试产生相应的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具有明显的唤醒效果。
(四)实验程序
1.前测:前测部分主要是通过使用《成人心理理论测查问卷》进行测试,以考察被试的心理理论能力水平。被试在心理理论能力前测中的平均成绩为22.01(s=4.85)。将高于22.01分的被试划为高心理理论能力组,将低于22.01分的被试划为低心理理论能力组,调整后(将一名得分为22分的被试划到高分组),高、低心理理论能力组被试各有36名。分组后,低心理理论能力组的平均分为18分(s=3.14),高心理理论能力组的平均分为26.03分(s=2.17)。将高低心理理论能力组被试分别随机分配到三个不同性质的情绪唤醒组(积极情绪唤醒组、中性情绪唤醒组、消极情绪唤醒组)中,三组都分配到高心理理论能力者12名和低心理理论能力者12名,每组共24名被试。
2.正式实验:四周后进行实验室实验。进入实验室后先填写《情绪主观评定量表》,确定被试的情绪处于平静状态时,方可进行实验。如果被试情绪不平静,则帮助其熟悉实验环境,进行调整,直至恢复平静后进入实验。如果长时间仍不能恢复平静则认为被试现在不适合参加实验,并请其离开。
正式实验开始时,先由主试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程序,在确定被试完全理解了实验程序和操作后,由被试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程序通过E-Prime2.0在电脑上呈现,三个实验组的指导语和程序是一样的,只是用于唤醒的情绪图片不同。随机呈现情绪唤醒图片,每张图片呈现3秒钟,图片均全屏呈现,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具体程序为:总指导语—图片指导语1—图片1—故事指导语1—故事任务1—休息—图片指导语2—图片2—故事指导语2—故事任务2—结语。
实验中所呈现的图片1和图片2相同,均随机呈现。故事任务1由一个控制性任务和四种心理理论故事组成,故事任务2由四种心理理论故事组成,实验中所用的故事(除控制性故事外)均随机呈现。实验结束后,对被试在心理理论故事上的回答进行评分,最终得到被试在情绪唤醒之后的心理理论成绩。主试由两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采取个别施测的方式进行。
三、结果
(一)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影响分析
情绪唤醒前后各实验组被试的心理理论成绩分别见表1和表2。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的情绪唤醒状态在心理理论成绩差值上存在显著差异(=5.13,p=0.008<0.01)。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心理理论成绩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04<0.01),中性情绪与消极情绪对心理理论成绩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p=0.014<0.05),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对心理理论成绩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0.662>0.05)。可以看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促进了心理理论成绩的提高,而消极情绪则抑制了心理理论能力的表现。
(二)心理理论能力与不同性质情绪在成人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的多元方差分析
以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为自变量,以心理理论后测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显著(=10.95,p=0.002<0.01);情绪性质的主效应显著(=7.75,p=0.001<0.01);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著(=0.65,p=0.527>0.05)。进一步采用估计边缘平均数过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004<0.01)、中性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009<0.01)均有显著差异,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之间(p=1.000>0.05)无显著差异。以心理理论能力为自变量,以情绪性质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高心理理论能力组与低心理理论能力组之间差异显著(=10.75,p=0.001<0.01)。
以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为自变量,以心理理论前后测得分的变化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心理理论成绩前后测差值的作用效果上,心理理论能力的主效应显著(=15.25,p=0.000<0.001);情绪性质的主效应显著(=6.10,p=0.004<0.01);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著(=0.41,p=0.668>0.05)。进一步采用估计边缘平均数过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011<0.05)、中性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035<0.05)均有显著差异,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之间(p=1.000>0.05)无显著差异。以心理理论能力为自变量,以情绪性质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高心理理论能力组与低心理理论能力组之间差异显著(=15.37,p=0.000<0.001)。这说明在完成心理理论任务过程中,被试心理理论能力水平和情绪性质对心理理论任务的成绩有显著影响。
(三)心理理论能力和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各具体任务成绩的影响
1.心理理论能力和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各具体任务成绩的影响
以双重情感成绩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不显著(=0.63,p=0.432>0.05),情绪性质主效应不显著(=1.77,p=0.178>0.05),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44,p=0.646>0.05)。
以双重欺骗成绩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
理论能力主效应不显著(=3.53,p=0.065>0.05),情绪性质主效应不显著(=2.76,p=0.071>0.05),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45,p=0.639>0.05)。
以故事理解成绩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不显著(=0.05,p=0.832>0.05),情绪性质主效应显著(=11.28,p=0.000<0.001),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49,p=0.617>0.05)。进一步采用估计边缘平均数过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中性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012<0.05)、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000<0.001)均有显著差异,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之间(p=0.285>0.05)无显著差异。
以错误信念成绩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显著(=11.14,p=0.001<0.01),情绪性质主效应不显著(=2.30,p=0.108>0.05),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31,p=0.735>0.05)。以心理理论能力为自变量,以情绪性质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高心理理论能力组与低心理理论能力组之间差异显著(=11.46,p=0.001<0.01)。
2.心理理论能力和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各具体任务成绩变化的影响
以双重情感成绩前后测得分的变化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不显著(=0.75,p=0.390>0.05),情绪性质主效应不显著(=0.18,p=0.833>0.05),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2.77,p=0.070>0.05)。
以双重欺骗成绩前后测得分的变化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不显著(=1.33,p=0.253>0.05),情绪性质主效应不显著(=1.12,p=0.332>0.05),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23,p=0.798>0.05)。
以故事理解成绩前后测得分的变化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显著(=9.12,p=0.004<0.01),情绪性质主效应显著(=7.62,p=0.001<0.01),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13,p=0.881>0.05)。进一步采用估计边缘平均数过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0.01),中性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p=0.119>0.05)、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之间(p=0.230>0.05)均无显著差异。以心理理论能力为自变量,以情绪性质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高心理理论能力组与低心理理论能力组之间差异显著(=9.50,p=0.003<0.01)。
以错误信念成绩前后测得分的变化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论能力主效应显著(=4.79,p=0.032<0.05),情绪性质主效应显著(=3.66,p=0.031<0.05),心理理论能力和情绪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0.00,p=1.000>0.05)。进一步采用估计边缘平均数过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5<0.05),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之间(p=1.000>0.05)、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p=0.107>0.05)无显著差异。以心理理论能力为自变量,以情绪性质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高心理理论能力组与低心理理论能力组之间差异显著(=4.93,p=0.030<0.05)。
四、讨论
(一)情绪性质和心理理论能力对成人心理理论总成绩的影响
在未对被试的心理理论能力进行高低分组之前,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情绪唤醒状态在心理理论成绩差值上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促进了心理理论成绩的提高,而消极情绪则抑制了心理理论能力的表现。Ashby等[18]提出的积极情绪的多巴胺递质理论认为,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促进个体在认知观点之间选择或转换。积极的情绪可以引发趋向目标的行为动机,而消极情绪则会引发与回避有关的行为动机,这两种动机系统涉及特殊的神经机制,继而对认知加工产生不同影响。同时,积极情绪倾向注重整体信息,而消极情绪倾向注重部分信息[19],并且积极情绪可以拓展视觉空间的加工[5]。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激发更多的反应。在心理理论任务中都需要使用理解、想象和推理等能力,因此积极情绪有助于心理理论任务的完成,而消极情绪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心理理论能力与情绪唤醒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积极情绪状态下,低心理理论能力者扩展了原有的注意范围,丰富了其推理和想象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心理理论的表现上要比一般水平好很多;消极情绪状态下,高心理理论能力者原有的注意和认知范围被缩小,思维和推理受到影响,因此在心理理论任务的表现上要有所限制,从而成绩下降。这可能就会导致心理理论与情绪唤醒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二)情绪性质和心理理论能力对成人的各心理理论任务成绩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具体的心理理论任务上,不同性质情绪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也不相同。这可能是因为在故事理解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中,需要被试理解故事中不同主人公的意图以及对他人行为的推断和归因。根据Fredrickson[20]的有限假设,由于消极情绪约束了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所以消极情绪下被试在这两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成绩会显著降低。而积极情绪则有助于人们注重整体加工,采用启发式的简单加工策略,所以积极情绪下被试在这两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成绩会提高。有人研究发现,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个体在积极情绪下比在消极情绪下更少地运用心理理论。因为积极情绪阻碍了深思熟虑的加工方式,取而代之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方式,而消极情绪则会促进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加工[21]。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情景的结构有关。一般情况下,心理理论研究所运用的任务中,个体与他人的观念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加工方式将会导致错误的推论。但是当个体与他人持有越来越相同的观念时,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将会产生更多的准确推论[22]。
(三)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影响的总结分析
在消极情绪唤醒条件下,无论高心理理论能力者还是低心理理论能力者都出现了成绩的降低,这说明消极情绪确实抑制了心理理论能力的发挥,而这种消极作用集中体现在故事理解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上,这两种任务都是需要进行推理并要求做出判断的。
在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唤醒条件下,高心理理论能力者的成绩都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其在情绪唤醒后对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心理理
论任务采取了一种自动加工的方式而忽视了任务中的细节,因此成绩有略微的降低。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使个体在判断过程中增加对刻板印象和其他启发式策略的运用[23]。积极情绪使个体感到依赖当前的信念和预期(刻板印象、特征、一般知识结构)是安全有效的,并会逐渐增长对这些信息的依赖,由此更可能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相反,体验到消极情绪的个体,缺少依赖一般知识结构的信心,会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24](P9-26)。与此相反的是,低心理理论能力者在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的唤醒条件下,成绩均有显著的提高。有研究者认为心理理论包括社会知觉成分和社会认知成分[25],而在这两种情绪唤醒的过程中,可能诱发了被试心理理论中关于社会知觉中的情感认知部分,因而在接下来完成心理理论任务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情感方面的关注,使得对心理理论任务的判断更加全面和准确,因此成绩有所提高。
关于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支撑,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心理理论的发展轨迹。把这种研究推广至生命全程,同时把心理理论研究与诸如自我发展、自我意识、人际互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无论对心理理论的理论构建还是对整个心理世界的探究都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五、结论
(一)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有显著影响,即积极情绪有助于其心理理论能力的提高,而消极情绪则抑制了其心理理论能力的发挥。
(二)成人心理理论能力高低不同,受不同性质情绪影响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