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文化产业的希望

2015-07-24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从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角度,阐述其发展的模式与管理制度,从而分析出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机遇,并表明了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

关键词: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文化传播;传播文化;文化产业
  一、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
  (一)、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概况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2月,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布在87个国家(地区)。亚洲已有29国97所孔子学院,欧洲27国96所,美洲12国87所,非洲17国24所,大洋洲2国10所。孔子学院设在87国共338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二)、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
  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是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重大事件。我们应该借助中国经济文化影响的强化趋势,借助中国元素的全球化流行趋势,将汉语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从而推动文化全球化中主导地位的形成,通过文化竞争和文化融合,抵消或削弱文化霸权国家的消极影响。同时改变文化传播上的不利地位,扭转文化安全形势上的被动局面。孔子学院的开办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孔子学院的传播模式
  (一)、职能部门设置
  根据孔子学院各业务部门的具体事务性质,目前可以将其进行职能划分:
a.领导部门:就是孔子学院总部及其理事会;b.业务部门:就是指组建各专项工作委员会,目前有4个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力资源促进委员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委员会以及财务督察委员会);c.基层部门:指的是中国驻外使领馆以及总部分管世界各地区的工作小组;d.受到政府支持和资助的民间部门:指的是教育机构(大学,中学),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
  (二)、孔子学院的合作模式
  从合作办学模式看,孔子学院采取灵活的方式。孔子学院有授权特许经营、直接投资的方式,但不力推,也不机械地照搬歌德学院模式的政府与政府的合作模式。目前,孔子学院合作模式一般都是对等关系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与外方的大学、中学合作,这也是最普遍的合作模式;第二类是与社团合作;第三类是与企业合作
  从经费筹措看,孔子学院因规模、形式而异。其中绝大部分合办的孔子学院由中外双方共同负责,有极少的是汉办独资投入或者是汉办授权不出资的孔子学院。从管理方式看,实行理事会制度和院长负责制,主要由外方管理。从教材编写看,目前中国正着力于按第二语言教学规律,针对不同对象编写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中文教材,同时也注重教材的信息化,以便于需求者通过使用MP3、MP4、网络等手段来学习。
  三、孔子学院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一)、孔子学院面临的困境
  1.权威课程教材的不成熟与师资力量的缺乏
  孔子学院的教材长期以来都是各地大学主编的,教材的针对性也一直是最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孔子学院是一所特殊性的教育机构,在那里学习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对于编写教材和编制课程,包括电子课件的人来说这是一份艰难的工作。它既需要有时间来实现迫不及待地需要使用,全球各地所需的教材既要保证普及性实用性强,又要保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的需求。
  2.合作办学中的困境
  孔子学院是中外办学的一种新的模式,它的合作办学力度还比较薄弱,以往的中外合作办学是针对中国国内和招收中国学生的,因此不能局限于已形成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思维中。以学分为例,国外很多大学实行的都是学分制,中国在海外大学中设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一种中国文化推广中心,如果课程美欧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就没有学分,很多学生由于这种原因打消了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3.统一协调和制度建设方面缺乏规范性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由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它的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然而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战略和策略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从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居多,而亚太地区较少,全球近70%的孔子学院集中在欧美国家,亚太地区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的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泰国、韩国,其他地方分布较为稀少。此外,发达国家的孔子学院数量远比发展中国家多,除了外部大环境中美国英国占大部分比重,仅非洲地区的24所孔子学院,也都是设在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相当富裕的国家。
  (二)、孔子学院的机遇
  1.从教材教学上寻找突破口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学院可以在增强互动性、情境性和多媒体教学上进行思考与提升。在他国文化环境中教授汉语,首先需要建立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认知,其次是建立对汉语文化的情感,最后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汉语文化的运用。
  2.发展模式的创新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大好前景之下,孔子学院完全可以作为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发展,公益性与商业性并存,既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又为我国的文化产业项目尽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孔子学院也可与国外大学合作,协助本校中文系、中文专业或中国(亚洲)研究中心进行本科生、研究生的正规学历教育。目前各孔子学院主要与各国著名大学合办,设立于大学之内,学生是学习汉语的群体之一,如果在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中孔子学院和国外合作机构可以进行更好的对接,就能吸收到更多的学习者到孔子学院中学习。
  3.管理体制上更为规范
  孔子学院的发展空间很大,但目前还是一个较为松散的教育联合体,主要为国家汉办、中方大学和外方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在这样松散的联合体中,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不具有绝对支配权。因此,应改变这种管理体制为一种更加高效更加垂直性的模式,才能使孔子学院总院与其余各方的合作更为持久。                     
  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增强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有利于政府在推行各种政策时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传播学纲要》 陈力丹,闫伊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等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江西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