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眺望美好希望之岬角

2016-04-06 17: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非洲的好望角,既是著名的观海风景角,又是险象环生的风暴角,人称国际航运的鬼门关而航船一旦闯过好望角,展现在面前的将是无比绚丽的风光因此,好望角又称可眺望美好希望之岬角。

 

  在法学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永恒的话题,被称为是法学中的好望角,是一道难以求解的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把握法律与道德的内在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于治国理政实践,并内化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将是一道严峻的考题一旦闯过此关,让法治与德治牵手共建良序,我们便可眺望美好希望之岬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华历之传统注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周代统治者就提出明德慎罚将作为政治的基石;儒家主张把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的准则,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维护政治安宁、社会稳定当然,古人也说孔子虽谓为政在人,非即谓为政不必有制提出了德治并不是法治的对立面,而是法治的基础的重要思想,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原始生发时与’’结合得很紧密,与权力两面一体,而未能与"有机结合,因而当时的只是••”,并没有达到的效果况且当时的统治者只知权力不知权利,因而难以避免对权力的滥用,造成对大多数人权利’’的轻视甚至践踏,最终必然陷入人治的窠臼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_”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要想有效运转,都是离不开法治和德治这两手的,它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整个社会对法治和德治的认识、理解、运用都尚未达到理想的狀态,因此要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仍需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

 

  首先,要厘清法治和德治的相互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周年大会上指出:法律是成文的

 

  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_我们要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法律与道德的内在统一性,为我们廓清思想上的迷雾、厘清法治和德治的相互关|系指明了方向法律与道德是治理国家的两大利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法侓反映道德的要求,将道德义务变成法律规范,促进道德秩序转化为法津秩序,道德理想转化为法律精神另一方面,道德通过内心约束,强化人们对社会佚序、公共利益的追求,使法律得到全社会成员的普遍遵守

 

QQ截图20160329134624.png


  就适用范围来说,法律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具有强制性;道德则规定更高层次的行为要求,更讲究自愿在法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道德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同样,在道德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法律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法律和道德,分工不同,各有长短,只有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才能发挥规范社会秩序的理想效果

 

其次,要把握法治和德治的科学内涵十八靥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首先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需要的地方要,需要的地方要,这样的结合才是有机的而不是生硬的法治犮挥作用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依法厘清国家与社会各自的角色、功能,规范和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包括强化法治意识,注重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包括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包括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稳步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协调关系、处理问题都要秉持法律准绳,用好法治方式,密织法津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德治发挥作用的方面更广泛古人云: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R”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

 

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道德教育,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增强人们的道德力量,营造守德光荣、失德可耻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道德失范行为的纠治力度一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仅仅靠观念教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对于那些利欲熏心、严重失德的人,必须加大惩戒力度,让他们为失德行为付出高昂代价从具体实践来看,法治与德治又往往是须臾不可分的,法治维护的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和公平等核心价值理念,又是德治所推崇的人的内在规范和行为准则;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的形成和法治方式的运用,又往往依赖于道德的教化,以道德;k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因此,只有将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又强化结合的效益,才能相得益彰,共同为圆中国梦保驾护航

 

  再次,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党员千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严格守法、公正执法、以身护法,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循私枉法,那么传播的就是一种正能量,对全社会就能起到警示和示范作用,反之如果没有法治精神、法治习惯,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事和法外之人,百姓就会信人治而不是法治

 

  古人说:道在外,行之千古,德在内,存于一己.”作为规范社会关系的法律和道德,从来是并行不悖并相互依存的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坚定信心,对法律和道德心存敬畏,并认真从自身做起,扎恨于内心、落实到行动,那么,法治之光和道德之光就会引领我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