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希望. 欲望. 期望----浅析《榆树下的欲望》中艾碧

2015-10-29 10: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是对《榆树下的欲望》中艾碧这一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反映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艾碧所代表的这一类女性对生活的挣扎和努力以及对社会的反叛。文章根据艾碧在她人生三个不同阶段对生活的需求及所做出的不同的抉择来揭示其短暂的一生是对男权社会反叛的一生,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来源于此。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 女性,爱

     尤金·格莱斯顿·奥尼尔( 1888—1953)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先后4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 1936年还因其杰出的戏剧贡献和文学才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他认为人生是悲剧,因此人也就是悲剧性的人物。其中《榆树下的欲望》被称为其悲剧的代表作。
    《榆树下的欲望》创作于1924 年,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被认为是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但因为此部作品中涉及了通奸、乱伦、杀婴等话题,社会各界对其评论褒贬不一。尤金. 奥尼尔在自己的作品中始终执着而严肃地反映人性,而女性一直是他关注和同情的对象,他笔下的女性既非完美无缺的好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她们是在当时这一社会生活状态下衍生出来的普通人,她们的优点、劣势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影子。她们的悲剧命运也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上。
  《榆树下的欲望》共三部十二场。故事背景为1850 年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榆树环绕的农庄,奥尼尔通过《榆树下的欲望》要告诉观众的是欲望所具有的强大的力量,这其中包括凯勃特父子及爱碧对于农场的物的欲望,也有男女间性的欲望。爱碧与伊本的悲剧命运就是在这样欲望横生的气氛下开始了,我们该如何看待艾碧和伊本之间的情感呢?他们的结合是欲望使然还是灵魂的吸引?

  一、艾碧的希望----选择婚姻
  艾碧是一个年仅三十五岁,丰满,聪明而充满活力的美丽女人。然而在奥尼尔的笔下,这样美丽的女人有着辛酸的经历,她幼年便成了孤儿,一直过着苦日子。后来她嫁给了穷苦的酒鬼,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死了,丈夫身染重病,也死了,在她差不多把全部希望都放弃的时候,老卡伯特来了,把她领回了农场,应该说此时的艾碧为能有一个“自己的家”而感到高兴。在进入老卡伯特的农场后,艾碧就迫不及待的进入了这栋房子,开心地打开卧室的窗户俯视院子,并拿发有霉味的被子去晒……这一切都说明艾碧已经把老卡伯特的农场当成的自己的家,已经接受了老卡伯特作为自己丈夫的现实。
  在农业社会中,女性由于缺乏社会地位和劳动能力不得不依附于男性,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35岁的她嫁给76岁的老卡伯特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被人奴役的命运,在这场婚姻的交易中,一开始就注定了艾碧在这场男权主义的交易中充当了牺牲品。
  然而,奥尼尔笔下的艾碧不像其他顺从的传统女性一样,她从来没有停止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在进入老卡伯特家后,艾碧就一直想要把握命运的主动性,成为家庭的主人,要占有农场,而不是把自己变成卡伯特的私有财产。在成为了女主人后,艾碧时刻都在强调她自己主人的权利,“这是我的农场----我的家----我的厨房----我的床----我的房间”。应该说,在此时,艾碧想要的,希望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家,而这些,她都已经得到了。
  
  二、欲望的冲突----物欲和情欲的较量
  艾碧的到来对伊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伊本看来,农场和土地是他父亲老卡伯特从他母亲那里窃取的,所以必须讨回。为了获取农场,他说服了两个哥哥,用从父亲那里偷来的钱把属于哥哥们的份额买到手。艾比对农场的觊觎使伊本很恼火,所以伊本对艾比恶言恶语的。在他看来,这位新妈妈是个娼妓,因为她用自己的身体换取物质利益。
  作为社会的边缘人,艾碧饱尝了社会中的苦难和不公平,她向自己命运挑战的唯一办法只有通过婚姻。为了达到永远占有庄园来保住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的目的,艾碧没有自己去拼搏去挣钱,而是选择了嫁给比自己大四十岁的凯勃特.因为有了这份财产就能保证她以后的生活。然而由于伊本同时也觊觎这个农场,她发现只有生子才能增加自己赢的筹码。婚姻、生子,女性一直以来就被禁锢在这种模式里无法摆脱,爱碧也是如此,只不过她以此作为自己得到农庄的手段。
  可以说,在艾碧进入老卡伯特的农庄之前,她想要的也许只不过是有一个自己的家,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此时我们暂可以称之为希望。然而在艾碧到达这个地方之后,没有直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她自始至终都生活在一种不安定之中,即使她已经结了婚,住进了这个所谓的“房子”。然而一方面,伊本坚持对农场的继承权;另一方面,卡伯特即使在死后也不愿把农场留给她。尤其是在听到老卡伯特说: “我要活下去,无尽期地活下去!或者,要是我办不到,在我临死的时候,我会放一把火,看着它烧掉——这幢房子,这儿每一个麦穗,每一棵树,直到最后一棵草!我会坐着,看着一切都随我死去,没有人能占有曾经属于我的东西。”生存的意义对他而言,就是为了永远的占有。
  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在剧本的开头,艾碧对家和农场的欲望是她生活的所有,正是在她拼命追求农场的过程中,艾碧又燃起了另一种导致她悲惨命运的欲望---情欲。
  在听到老卡伯特即使要一把火将这个农场烧掉也不愿意把它留给妻子,或者是三个儿子,艾碧的心死了。其实,卡伯特娶回年轻的艾碧也仅仅是处于对三个儿子的失望,以期她能生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使得他占有农场的欲望一直能延续下去。,“儿子就是我,我的骨血,我的!我的儿子应当得到我的一切??哪怕我已经入了土”。
  在艾碧初次来到这个家见到伊本的时候,就被他年轻健壮的身体所吸引,这个能够给予她爱意的充满活力的男人,她上下打量着他,欣赏着他那强壮有力的身材,这种吸引是单纯身体上的。为了保住随时可能离去的家庭,为了争夺农场,艾碧诱惑了伊本。“你对我的爱,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天堂??比天堂还要美”。于是,在她心中,天平向爱欲倾斜,为了爱欲,她主动进攻,走进埃本的卧室,设计客厅求婚,借卡伯特之名与伊本享受鱼水之欢,为爱而神魂颠倒。
  
  三、期望----欲望的升华
  在和伊本相处的时间,艾碧由原来对物欲的追求转而到了对情欲的难舍难分继而在为了占有农场的彼此争斗中,爱上了对方。而对农场的欲望的斗争给他们的爱情添了一份不信任,从而上演了弑子的 悲剧。艾碧在拼命追求占有农场的过程中,在与伊本的乱伦过程中,突然发现了生命之中还有比农场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诚的爱情。当她陷入对爱情的沉迷与渴盼中时,物质欲望逐渐转变成为了情感欲望,她的心被爱情燃烧着,炙烤着。如果说乱伦是她第一次欲望失控的话,那么对爱情的迷狂让她再次失控。在为新生婴儿举行的舞会上,喝醉酒的老卡伯特骂伊本是个傻瓜,说他自己现在既然又有了一个儿子,伊本连农场上一根草棍、一块石头也休想得到说艾碧看穿了伊本的诡计,还讲了艾碧告诉他伊本调戏她的事。伊本大怒,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艾碧施展的手段。 “让他答应把农场给你,而让我忍受羞辱。”他要离开家到加利福尼亚去,还说他希望他们的儿子立即死掉才好。艾碧想到是那新生儿夺走了伊本对她的爱情,将仇恨集中在婴儿的身上。“如果他的到来给我带来的是这样一个结果──毁掉了你的爱──把你夺走了──这是我唯一的欢乐──我所有过的唯一的欢乐──这欢乐像天堂那样──比天堂还要美,那么尽管我是他的妈妈,我也恨他!”“我要杀了他! 我是爱你的!我要证明给你看!”为了证明她爱伊本胜过儿子,为了得到伊本的真挚的爱情,舍弃了农庄,杀死了新生的婴儿。最后爱碧的杀婴行为尽管残忍,但却是出于爱。在爱碧眼里虽然孩子不代表金钱,但杀死孩子本身就意味着失去了农场。剧中的孩子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爱碧用以获取农场的资本;二是伊本和爱碧爱情的障碍物。也就是说,如果不杀孩子就可以拥有农场,但会失去伊本的爱情:杀了孩子就会拥有伊本的爱,但是会失去农场甚至会搭上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碧杀的是人心中对物质的欲求。这与她刚进农场时对占有农场的强烈欲望相比,不能不说是一次爱情上的伟大胜利。此时的爱碧已经不再把目光停留在物质上了,而是转向了更高的感情世界,由一个世俗的女人蜕变成了一个感情丰富的情人。她以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代价来换取伊本的爱,可以说经历了爱情的洗礼,洗去了她性格中原有的贪婪和粗俗的一面,使她的人性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爱情的净化和洗礼,爱碧的精神世界不再空白,主宰着她的是获得爱情和幸福的欲望,也是对爱的期望。
作者简介:王晓静(1985-7),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外语部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教学法研究

作者简介:吴乔艳(1984-6),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外语部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教学法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